|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沙北日记
|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8004 |
|
沙北村调查日记——组员:冼颖瑜 梁丽霞 高燕兵 11月13日 星期一 晴 我们是十点钟到达村委会的,吃完午饭我们就一直在等候屋主的出现。听说我们组被分到黄叔叔家,他在村委做出纳的。我们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到黄叔叔,看着别的组一个接着一个被他们的屋主接走了,最后只剩下两组了(我们组和到花场老板家的那一组),而且花场老板也正在来接的路上了,所以最后是棠哥让治安队的一位叔叔用摩托车一个一个地送我们到屋主家。就在13点30分我们到达叔叔家。第一次见到黄叔叔是在他家的楼下,治安队的叔叔载我到叔叔家屋前就放下我了。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叔叔出来喊我:靓女,你是不是在这里住的?当时我跟他还是隔着一条马路的,啊……我们是要去黄长胜叔叔家住的。当时我还不知道我眼前的就是黄叔叔。黄叔叔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像一位严父。感觉他应该是那种不苟言笑的、做事严谨的人。叔叔约四十岁,身材高大,穿着衬衫西裤。在他身上感觉不到明显的农民所特有的气息。后来等我们所有的组员都到了之后,叔叔就直接带我们到四楼也是我们未来一周住的地方。叔叔的房子建筑面积八十多平方米的三层半楼房,结构上感觉有点像商品楼,没有前园,一进门就是楼梯,整栋楼的楼层之间就是由这一条楼梯连通,(到达的那一天,叔叔直接带我们到四楼。上楼的时候我发现楼梯很干净,就连楼梯级的死角也看不到灰尘)。二楼和三楼都是独立的。一楼刚刚租给别人当仓库(叔叔说本来是要把一楼让给我们这次来的大学生住的,可以住七、八个人,而且有厨房,整层楼就由我们来支配,用他的话来说是由得我们玩转它都不管我们了。现在因为已经答应要出租给别人当仓库,所以就让我们住在四楼),二楼是他们夫妇俩住,他们的儿子、女儿住在三楼,四楼的其中半层是两间房间和一个卫生间,剩下那半层是阳台。四楼的两间房间以前曾经出租给一些大学生,而其中一间的租客在退租后丢了钥匙,所以我们上到四楼不久,叔叔就找了一个开锁匠来强制打开那间房间的锁,门开了,门锁当然不能再用,那房客退租一年了还没有打开过那门。所以就换了一把新的,叔叔把两间房门和大门的钥匙交给我们之后就上班去了,而我们把东西放好就开始打扫卫生。这时候,阿姨从二楼走上来,并且把拖地用的水桶和抹布带来。在没有见到阿姨之前,我猜想阿姨应该有四十多岁了,但是见到她时候,感觉她比我想象的要年轻,穿着干净整齐,脸上一直带着微笑。阿姨原来根本不知道我们拜访他们家的目的所在的,只是笑着说只是听叔叔说有几位大学生要来住。因为阿姨两点半就要上班(去离家附近的派出所煮饭),所以很快就出门了,而我们继续打扫卫生。等到我们打扫干净时,阿姨叔叔都已经上班去了。我们决定在沙北村周围逛逛,一来可以熟悉一下环境,二来看看其它同学怎么样,三来又想缓解一下我们郁闷的心情。我们郁闷是因为从一开始,别人是由屋主来接,我们是由别人送去,而且我们进去那么久都没有踏进人家的客厅半步(叔叔阿姨虽然上班了可是还有一个女孩在家),再加上和阿姨的短暂谈话,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在他的眼中我们只不过是在这里来借住几天的大学生而已,只是几名租客。想不到我们在闲逛的过程中出于礼貌地跟一个望着我们的老婆婆打招呼,居然意外的被造知我们班有三个女生(女班长那一组)住在她家,她还非常热情地把我们带进去。我们互相了解了解了大家的情况之后就到一起走去村委会那里了。本来想跟她们一起去踩点的,可是后来考虑到大伙集中的时间较晚,原定的集中时间是4:30,所以我们就走了。刚好男班长那组想知道我们住在哪里,我们讲也讲得不是太清楚,于是就带他们去了。后来班长那组要到村委集中,我们就准备到田里去走走。黄叔叔家住在中心新村,离海鸥岛的主要公路很近,大概只在两米多。走在公路上,可以看到一大片已经收割了水稻的田地。地很干,看上去感觉很硬,枯黄的稻谷杆在风中摇曳着,但仍然让人感觉到他们的功劳——让农民又拥有了一个丰收年。土地一望无垠,除了用来种水稻之外,还有的用来种甘蔗、花生、菜、玉米、花等等。就在我们感叹这些地的宽广时,我们见到一位阿姨正在地里忙着。好像是在拔花生,好奇心驱使我们走过了去。走近了,看到一位胖胖墩墩的身材的阿姨坐在小矮凳上,阿姨长得不高,可能是从小就开始干农活的缘故。给人随和的感觉;黝黑的皮肤透着岁月的痕迹;稍微稀疏的搀杂着少数几根黑发的头发扎在脑后勺。那天空气还带着些微的凉气,我们都已经换上长袖的衣服,可是阿姨还穿着薄薄的一件长袖衣服。尽管如此,阿姨还把袖子挽至手肘,打着赤脚在忙碌着拔花生。我看到花生苗大部分都枯黄了,阿姨说这个时候就要赶收。阿姨做事的速度恨快。她一次一手就能拨起三、四棵花生,并且很快就把花生摘下来,还按质量的优良分为两袋。我们和阿姨边谈话边帮她拔花生、摘花生,因为花生是种在种在田基的石粉路上的,可能是土质不太好而且又有很多踩过的缘故吧,花生的收成不是很好。每株花生一般只有5—6颗花生,而且大部分的花生看上去都是扁扁的,里面的花生米都比较小。阿姨还告诉我们,今天她挖到的花生,明天她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这样的花生在这种时节一般可以卖到1.20—1.30元/斤。因为聊得很投机,阿姨还邀请我们去她家里玩。我们问她家在哪里,她告诉我们在三中旁边的那条路进去,门牌号为110的就是她家,很好记。后来她还干脆说要带我们去看看以免我们下次要去的话找不着路。虽然我们觉得刚刚才认识就去别人家,这样不大好,不过实在是抵不住阿姨的盛情邀请,所以我们就去了阿姨家。阿姨推着她的三轮自行车,我们就跟在后面,一路上惹来不少人好奇的眼光,而阿姨和我们都兴致勃勃地边走边聊,在阿姨家玩了大概30分钟,我们就回去了。我们还相约明天去帮她拔花生。(当然那块花生地的大概位置阿姨一早就带我们去并指给我们看了)回去叔叔家的路上,我们三人心情都很愉快,而且感觉大大缓解了中午时见到黄叔叔时的紧张,也重新找回展开这次调查活动的信心。我们大约是5:30回到叔叔家里的,叔叔那时已经在煮饭了,我们组员去问叔叔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叔叔让我们去坐一下看看电视或做一下其它什么的。其实我们在楼下已经听到楼上炒菜的声音,可是上到二楼的时候看到那虚掩着的门时,在该不该直接进去跟叔叔报一声也犹豫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叔叔就把菜煮好可以吃饭了,但是叔叔要到外面应酬不在这家里吃,我们跟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吃。中午的时候我们曾经问过阿姨在下面的女孩是不是她的女儿,可是阿姨那时说不是同时也不愿透露那女孩的身份。在吃饭的时候,我们了解到那女孩是他家儿子的女朋友,同时她也让我们尽量地吃,她说叔叔不喜欢吃剩的,喜欢别人把他煮的饭菜都吃完;此外,叔叔一般不会让人帮忙煮饭的,也不肯让她煮饭,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煮得不好吃,所以即便是有时晚上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吃晚并且叔叔又要去应酬,可是叔叔还是会煮好饭菜才会出门的。吃完晚饭之后,阿姨上四楼来看我们,阿姨也挺健谈的,我们在天台上聊了一个小时。当时,风挺大的,而大家都不觉得冷,经过这一个小时的聊天,我们和阿姨的距离拉近了,而我们内心的担忧也随之告一段落了。吃晚饭的时候见到一个9岁的小女孩,当时觉得挺奇怪的。因为阿姨有一男一女,现在都已经工作了,为什么会有一个这么小的女孩住在她家呢?原来这个现在就读于沙北小学三年级的女孩是叔叔亲生妹妹的养女,每个星期五她的妈妈都会来接她回市桥,阿姨的女儿也是星期五从市桥工作的地方回来,工作的时候阿姨的女儿就住在市桥的姑姑家。阿姨家的房子是在8年前盖的。从那个时候起,阿姨就在他们家不远的派出所煮饭,一直工作到现在。阿姨每天早上早上6点就要上班,中午12点15分下班,下午的上班时间是2点半到18点15分,因为派出所要派警力去维持中学放学秩序,海鸥中学是5点半才放学,所以要等他们回来吃完才可以下班。而叔叔是在村委做出纳员。中午11点半下班,下午5点半下班,下班时间都比较有弹性。 阿姨有两个孩子,大儿子84年出生,已经工作了3年。现在是在沙北恒业船务厂工作。她儿子每天晚上19点左右下班,而有时候22点才回家。阿姨的女儿是1986年出生的,一年前高考落榜,她的目标是广州体校,落榜后叔叔不希望她继续读书,阿姨说她就在家里赌气半年多,今年才去市桥打工,销售楼房。叔叔全家都喜欢球类活动。叔叔以前经常会一清早去跑步,回来就煮早餐,然后才去上班。近段时间他因为打篮球受伤了,所以才没有去跑步。他们的儿子现在还是经常参加篮球比赛,前不久在镇的篮球比赛中还得了亚军。沙北村按照户口登记情况,每人每年分地1.1亩,5年分一次。阿姨家的地都租出去了,出租的价格在800到1200元之间。每年每人交合作医疗60元,这样看病可以报销一部分。 十点多的时候,我们冲完凉就都到二楼,叔叔回来看见我们在跟阿姨和小洁姗在聊天,他也坐下跟我们聊。原来叔叔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肃。从措辞和说话表达的方式来看,感觉有易于一般人,比如他会说到据统计,外地人和本地人结婚的夫妇会比本地的女孩嫁到外地而成的夫妻的离婚率低,会说到供应商比如菜的需求量等等,这可能与叔叔在村委工作十多年有关系。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大约有一个小时,叔叔阿姨一起休闲地坐在沙发上,很多时候他们说话时对方都会微笑地看着另一方,可以猜到他们夫妻二十三年了,感情还是美好如初的。到晚上十一点的时候我们走回四楼,写了调查第一天的日记后就睡觉了。 11月14日 星期二 晴今天我们起得比较早。8:20分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儿子、儿媳妇都上班了。前一天跟叔叔说过早餐我们自己搞定,叔叔就没有给我们准备早餐。一早在四楼我就可以以闻到香喷喷的粥味,想必是叔叔在煮早餐了,心里禁不住对叔叔大赞一番。 8:30我们去沙北市场吃早餐。在吃早餐时遇到两个阿姨,一个50多一个60多岁。她们对村委存在很多怨气我们做生做死都没有钱分(意思是辛苦劳累一辈子都没有分到钱),剩下一亩二分地都给征收了,每一年每个人才补回90块,***村都补给他们村一个人1000多块啦……,村干部就有钱,我地D农民熬得好辛苦,有两个细路仔读书啊,都顶5顺啊。(意思是说村干部就很有钱,农民却很苦,家里有两个小孩读书就很难维持了) 吃完早餐我们三个就到村里闲逛,走到离中心村村较远的地边就遇到吃早餐的阿姨,我们看到周围都起了很多新房子,一般是两层半或者是四层的。我就问吃刚刚和我们一起吃早餐那位六十多岁的阿姨:阿姨,你家就住在这里附近是吗?阿姨不好意思地说嗯,然后问了好几次是哪栋房子阿?阿姨犹豫了一下才指给我们看,不过我们看到的都是些建筑面积较大,房子外面都用鲜明颜色的瓷砖装修得很漂亮,最后我们终于我们都很惊讶,因为阿姨的所住的房子是四层高,楼房外面由粉红色瓷砖装修的,阿姨见到我们惊讶的神态,迅速地说:那好似我儿子的!我们后来也确定了阿姨和她儿子住在一起的。看来阿姨所说的穷和她现在所住的房子较难联系到一起。中午十点我们去到离市场不远的花生地帮沟西村的阿姨拔花生。因为在市场上遇到了很多同学,而他们也满腔热情地想去帮忙,到了花生地又见到另外四个同学,所以帮阿姨拔花生、摘花生,最多人的时候共有十四名。这是五块位于海鸥医院的侧面,市场的前方的旱地,在这里种出来的花生要比昨天的好,可能是因为这里比较少人走动,所以没有被踩坏。而且可能是种在沙地上的原故吧,这些花生还是挺容易拔的。有同学拔花生,有同学摘花生。有的同学蹲累了就站起来摘花生,结果蹲在他旁边的旧被弄得满头是沙了。可是我们一个个仍然乐乎呼的干得热火朝天,而且阿姨比前一天更加健谈了,她除了告诉我们她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外,还说了对村干部的一些看法。说到村干部,阿姨颇有怨言,干部拿着钱就去绿色农庄那里开餐,吃的都是我们大家的钱,哪用他们自己出钱;干部们把钱都贪污了。 对于我们的同学,阿姨也不面生,见到什么人都能吹水(即侃侃而聊),和我们的同学开玩笑啦,拉家常等等。谈笑间我们很快就搞定了三垄花生。看着阿姨袋子了满满的花生,我们也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但是如果想想阿姨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忙农活,就会想到汗水、辛苦这些字眼吧。 11:00我们就告别了阿姨回到黄叔叔家吃饭,之后还上楼睡了一会午觉。下午3点20分,我们从同学那里出来的时候,刚好碰到正要去菜田的阿姨。于是,我们就和阿姨一起去菜田。去到后,阿姨马上就带我们去甘蔗地里,二话不说就砍了两根甘蔗给我们吃,虽然我们一再申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过阿姨总是说:两根甘蔗卖不到几钱的啊。食啦,食啦。吃完甘蔗后,我们想帮阿姨种大头菜,但是阿姨说我们不会,而且也没有多余的小锄头,我们说没有挖过番薯。阿姨就问我们要不要试试,而我在顾虑着,怕挖断番薯,那就卖不到好价钱了。而阿姨还是很放心我们,也不怕我们把番薯弄断。哗啦啦地做了一下示范动作,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了。我们几个轮流地抡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挖着,好像在寻宝似的。而刚才看到阿姨是一大锄头锄下去的,她边锄边说这里没有番薯,这里就会多一点……可能这就是经验吧。我们走的时候还约定明天要去阿姨家和她聊天,阿姨很爽快地答应了。今天叔叔因为有应酬所以没有和我们一起吃饭,他把饭煮好就出门了。所以晚上这顿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吃的,叔叔说他家都不喜欢剩饭菜的,所以我们每一顿都吃得很饱。晚饭后冲完凉,我们还是下楼和阿姨、小珊一起看电视聊天。今天阿姨说起她和叔叔年轻的事,说到叔叔,阿姨总是一脸的幸福。阿姨说叔叔曾经几次和我的姐妹说娶到阿姨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听到我们几个小女生都张大嘴巴了,一副羡慕的样子,而阿姨就一直甜甜地笑着,伴随着几分羞涩。就是因为叔叔对阿姨照顾得很周到,甚至连家里的水电费都没有让阿姨操心过,这样阿姨对这些了解当然就很少。阿姨的儿子和儿媳妇22:00才回来,而叔叔应酬到很晚。所以今天也没有和叔叔了解他们家的一些状况。 11月15日 星期三 晴今天安排比较紧凑,因为我们今天有很多地方要去,8:40分我们都出门了。昨天晚上梁同学问过阿姨倒垃圾的地方,那个地方离阿姨家较远,步行需要5分钟。我们早上就去倒垃圾了。阿姨说过那个很大的垃圾桶本来是在阿姨家楼下的公路旁边的,不过因为夏天时吹南风,臭味会影响到这里的新村居民,所以就移到现在的地方。我们走到离垃圾桶约三米的地方就马上闻到很大的臭味,旁边还有两个在修建的公厕和一条已经铺好的公路。 倒完垃圾后我们到派出所了解有关海鸥岛的治安情况。在派出所里我们见到了一个黑黑的胖叔叔,有个啤酒肚,看上去很健康,和蔼可亲。原来他是那里副队长,从东区调过来已经四个月了。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接报案电话,记录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事件经过,然后用对讲机通知在巡逻的警员。(了解到的情况详见日记后的整理结果《关于海鸥分所的调查结果》下午,我们去到家住沟西一街110号的阿姨家里。阿姨是个很健谈的人,很亲切。早上我们跟她说下午我们要去她家吹水(粤语,意思是聊天)的,那时候她还不明白什么是吹水,而当我们下午到阿姨家的时候,她就跟邻居说我们是去跟她吹水(可见阿姨很愿意接受新事物并且挺幽默的)。她家建筑面积80多平方 ,总体来说较整齐,而她自己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家好像垃圾堆那样。我们到她家原来是要帮忙做家务劳动的,现在就只能帮忙摘花生了(因为阿姨上午时拔了两大捆花生回家,而阿姨没有午觉的习惯,她准备下午在家摘花生)。阿姨说要煲花生给我们吃,我们很客气的拒绝,不过她还是煲了番薯和芋头给我们吃。阿姨很勤劳,她除了种自己的3.3亩地外还租了三亩地,有种水稻、玉米、花生、番薯、菜和甘蔗,本来有种香蕉的,但是因为黄叶病全部死了,所以现在就没有种,而这些地里的东西几乎是她自己一手一脚操劳。今年3月还种白瓜、冬瓜,而那个时候她妈妈病了,自己还要踩单车去海心的娘家照顾她,每天还要赶回地里浇水。她种的东西几乎都会拿去市场卖。今天卖了4斤番薯,17.5斤花生,由于阿姨没有读过书,不会算数,顾客给了她30块钱,叫阿姨找回6块钱给他,其实是应该找回5.5块的。阿姨跟邻居、跟亲属的关系都很好。每逢过年的时候她都会去查查全家的流年运程(就是根据每个人的生辰八字预测来年的凶吉)。阿姨有6兄弟姐妹,他们的关系都很融洽。今年8月份的时候阿姨感冒了,她姐姐多次特意打电话过来嘱咐她照顾好身体。阿姨去海鸥分院看了3次病,但是病情都没有好转,阿姨的弟弟知道后就特意载她去石楼镇上的医院看病,去了两三次,每次都是她弟弟争着付药费。阿姨说着说着想起了她今年3月份过世的母亲,忍不住哭了。她说现在很想念她母亲,她哭的时候我们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她才好。阿姨有一个儿子在石楼镇工作,两个女儿都在市桥工作,很少回家。阿姨说我们很好,就像她的女儿,叮嘱我们要常常给她打电话,有空要回去看看她。她虽然不识字,记电话却是有自己的办法。在阿姨的电话本上,按照长幼的顺序记录电话号码,先子女后兄弟姐妹。告别了阿姨,我们回到房东叔叔家,黄阿姨吃完饭后去打牌,叔叔应酬去了,11点钟都还没有回家。关于海鸥分所的调查结果时间:11月15日 9:00—9:50 地点:石楼镇派出所海鸥分所主要访谈人物:该分所的治安副队长——开叔(从东区调到这里4个多月)一般值班时间:所内人员情况:一共15人,包括3名干警、11名治安队员、1名负责煮饭和清洁的阿姨工资状况:一般干警是6000~7000每月;(副)队长是1800元每月,再加上补贴大概一年平均下来2000元每月;普通的治安队员一般是1600~1700每月。所得的主要情况:总体上,沙北村的治安情况还是过得去的。由于这里的外来流动人口只有2000多人,工厂几乎没有(只有一家砖厂——),所以这里是比较平静的,而这里的犯案人员当中也是本地人居多,而且这里一般白天警情是比较少的。这里的队员执行巡逻任务时,一般都是两人一组,一次派出两组:一组在村头一组在村尾,借此来保证接到群众的报警后,在15分钟内能有队员赶到警情的发生地。除此之外,在中午、下午和晚上海鸥中学放学的时候都会派出一组人到中学所在的路口指挥、疏导交通。开叔已经从事治安工作十几年了,说到这些年来的变化时,开叔深有感触:这几年管理比以前严格多了,权责也比以前分明了。以前普遍存在治安队员越权的现象,现在他们的职权少了,有时对于一些查出租房等工作都要在干警的陪同下(持相关文件)才能进行,而且现在由于职权行使的规范化,事事都要依中规定和自己所具有的职权做事。譬如,以前在街上看见有可疑的人就可以带回去盘问,现在不用说是抓,连怀疑都不行,因此有时也会觉得这样影响到办事的效率。现在沙北村的治安问题主要有待业青年酗酒闹事问题、偷盗电线问题和赌博问题(目前还不是很严重)。 1、 待业青年多为那些从中学毕业之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地,有时聚到一起喝啤酒,喝多了醉了就发酒疯,闹事。(后来从一个治安队员的谈话中也了解到他们上个星期才处理过这类案件,有五个人喝醉酒这后砍伤了一个人。) 2、 偷盗电线问题。上个月,他们分所才捉到了6个偷电线的人,而且他们当中两个满18岁,其余的都是14、15、16岁,其中三个人现在已经判了,另外3个因为年龄太小了又转回来处理了。像这类偷盗电线的事情多发生在那些鱼塘那里,除了提醒那些守塘的鱼塘主晚上要注意醒睡一点之外,他们也建议鱼塘主要装上报警器,这样只要电源一被切断,警报器就会响起来,那看塘的人就可以出来查看情况,这样即便电线被剪断了也不会被偷
一流信息监控拦截系统
左右,似乎遇上了这里吃早餐的高峰时段,小店内外坐满了人,清一色都是男性并且都是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我们在店外找了三个位置坐下来,想去拿杯子,可是杯子已经被别人拿完了。跟老板娘说了一下,她让我们稍等。过了一会几,一排叠得有一米多高的杯子放到我们那个桌上,老板娘分了三个给我们就拿进店里了。这杯水还没干当然也就没有消毒,只是随便洗了一下就拿出来了,但是入乡随俗,我们拿热水烫了一下就算了,虽然这烫有点不入俗。我们三个人都点了云吞面,这面很快就上了,就在我们准备吃的时候,冼同学发现那个汤匙边上黑黑的,我们都停下来了,她用纸巾一抹——黑黑的,原来边上的都是尘。梁同学和高同学都把自己的汤匙拿出来一看——边上都是黑黑的,我们只好拿纸巾出来把它抹干净,然后就若无其事地开始吃了,这碗云吞面论料比学校的下得足,论味道也好像比学校的好,可论卫生就强差人意了。我们大概在7:45分左右吃完,给了面钱就走了,老板都是按三元每碗这个价收的,可是我们都很纳闷:那个跟我们一桌的那个叔叔吃的也是云吞面,可是为什么只收两元。我们在走过去水果档时聊起这个,又想起了昨天我们在那里吃云吞,店里的阿姨说两元一碗,她收了六元,进了那个简陋的厨房一会儿(那里还有一个阿姨在)出来就告诉我们是三元一碗。所以我们都觉得他们是故意多收我们钱的。真可恶!我们大约是在7:48分到达水果档。我们在那里一直逗留到10:20。阿姨和阿叔都是长期在那里卖,不同于对面马路边摆摊的,这由他们用的称就可以看出来了,因为对面摆摊的一般用的都是杆称,而他们的水果档用的是电子称,菜档的是盘称。他们的水果摊和菜摊搭在沙北市场的对面,菜摊大约长2米,水果摊那边大约长4米,两处支撑的都用铁架,然后在铁架上放一些木块,这样菜和水果都可以很整齐有序地放在上面卖,水果摊周围搭了一个架子,上面铺了块帆布,还算有布遮头吧。菜摊有时蔬(如菜心、生菜、白菜等)、红萝卜、白萝卜、大蒜、芋头、葱、木瓜等还有卖一些腊肠和腊肉。而果摊有一些普通的水果如苹果(¥3元/斤)、密梨(¥3元/斤)、水晶梨(¥5元3斤)、柿饼(¥5元/斤)、番石榴(¥2.5元/斤)、橙(¥2.5元/斤)、杨桃(¥3元/斤)、柑子(¥1.5元/斤);广式凉果(¥7元/斤)如梅、梅肉、陈皮梨、盐花梅、柠檬梅,水果软糖,椰子糖;此外还有一些饼干类如(三辉)蛋黄派、(揭阳港荣)香蕉夹心饼干、(雅佳福)酥皮金百合蛋卷(¥6元/斤)、港嘉兴饼干(¥4.5元/斤)、营养海苔夹层梳打、奶盐梳打;此外还有花生、椰子糖、(夏之港)椰果果冻。由于人手问题,我们主要观察的是水果档在这两个多小时的交易情况。 1、 水果档的竞争据我们观察所得,市场内也有两档固定的水果档,而且它们的品种也较阿叔这里的水果品种多,顾客面也比较广,他们除了售卖阿叔那水果档类似的水果外还有水柿、火龙果、鸡蛋果、圣女果、沙糖桔、沙田柚、红葡萄和青葡萄等。除此之外,同一类水果的售卖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就拿桔子来说,别人除了注意多拿品种回来卖外,同一种桔子也是把好的和质量稍次的分开,好的卖1.5元/斤,稍次的卖1元/斤。市场外呢?跟阿叔一样摆了货架,搭了遮阳棚长期在市场外卖水果的就有一家,水果的品种和价钱也相差不大,并且两家相隔不足10米。另外,在他的水果档右边那十多米的路边上,这几天来几乎每天都有好几档从岛外进来卖水果的(一般只摆上午)小贩,他们所卖的水果品种一般都不多,只有一到两种如苹果、梨、橙,而且价格比他们相对便宜,光顾他们的人还是挺多的。至于水果档的饼干糖果的情况也是一样,市场内外的杂货店中,大部分都有这类产品卖。 2、 水果档的客流情况这里的客流高峰一般都是集中在十点前,阿姨说这与这里的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第一,出海捕虾、捕鱼的一般都是晚上上半夜出门去,早上回来卖(很少会自己拿到市场散卖,一般都是交货给一些餐馆和酒店或一些大户),回家时顺便来市场卖好菜和其它需要的东西,然后就回家睡觉;第二,一些家中没有老人,自己又要出去较远的地方打工的人中午一般都不会回家煮饭吃,所以一般也不会到市场;第三,家中由老人负责煮三餐的,老人一般不会说快要煮饭了才到市场买东西,都是提前到市场买好。 3、 水果档的交易情况水果类番石榴:3+2.8=5.8元密梨:3+4.8+4.7+2.2+3.1=17.8元苹果:2+4.2+5+6.4=17.6元柑子:0.2+2.5+3+0.3+4=10元橙:2+10=12元水晶梨:1.3元合共:64.5 饼干类金百合蛋卷:7元蛋黄派:1.8元港嘉兴饼干:1元澳晨杏仁饼:10元梳打(杂):3.5元合共:23.3元凉果类及其它梅(杂):7元柿饼:1.5元合共8.5元上面的是11月16日早上7:48~10:15分的交易情况。上面的加数和被加数就代表每笔交易的金额,在这两小时二十八分钟的时间内的交易总额是96.5元。虽说这一天的交易总额是96.5元,可实际收入还是有点出入的,这与他们随性的交易习惯有关。上面在柑子交易中所出现的0.2元、0.3元并不是说有人买了这么少钱的水果,而是把这些柑子作为零钱的方式找给了别人。他们一般都是只收整数极少收零钱的,所以在这几个小时的交易中出现的需要找零钱的当然不会只有两次这么少。事实上,一般水果总价超出0.5元时通常都会搭上一两个柑子凑够整数;而总交易额有小数而且小于0.5元时,一般又只会收整数即多出的几毛钱不收,例如在8:48分的时候有人买了4.7元的密梨和2.5元的柑子,本应收7.2元,可是最后只收了7元,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除此之外,熟人价在这里就更是常见了,3元每斤的苹果可以以2.5元每斤的价格卖给熟人。(这样的交易方式在阿姨卖菜那边更常见,甚至于有时让我无法理解。平时我所见到的是卖一根葱也要称一称的菜贩子,因此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两毛钱就有一大撮四季葱,一个一斤多的大白菜可以随便说一元钱就卖(称都不用称)这种习惯性的交易可以在一个以批发菜来散卖并以此为生的菜贩中不断地出现。)这里其中有一次的交易更是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刚去到那里时,我就发现那些客人在买芋头的时候都是把芋头的尾部那些没用的削掉,把那些衣全部去掉,更甚者会把那些芋头尾部直接切掉如果它太小的话。那时候我还是远看,只是觉得怪而已,可是当我亲身参与到9:30分左右的交易时,又岂是一个怪字可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当时我在帮阿姨卖菜顺便和她聊天。**,为什么今天的芋头这么差,只剩下这一些吗?有个大婶问。阿姨回答说没有啦,今天就只剩下这么多了,你不要就没有了,我明天再去拿货。 …… 从她们的谈话可以看出这个大婶应该经常来这里买东西,她们已经非常熟识对方了。说了一会儿,那个大婶就问阿姨拿了一把刀,自己在那里削啊、切啊、挖啊,总之把每一个芋头都弄得没有一丁点是多余的。之后的进展就更令人意想不到。那个大婶搞好之后就对阿姨说:**,称一下看看多少钱。哎,才剩下这几个,不用称了阿姨说,随便收你几块就算了。然后那个大婶就拿了一百元出来准备给,死也,没散钱吗? 阿姨抱怨(死也是对熟悉的人较为亲切的一种说法,意思是问他有没有零钱)。没有啊,让你看看罗大婶说完就伸手找袋子里的其它零散的钱拿出来让阿姨看,都是一些一两毛钱。收她三元吧阿姨把那100元接过来之后就顺手递给我让我去找钱。那么大袋的芋头只收三元?我非常地惊讶。找完钱之后那个大婶把刚买的芋头随便放在菜档上就去买其它的材料,阿姨告诉我她是一个卖早餐的,生意好,早上要雇人帮忙。看来这只有我一个不习惯,这种交易她们早就习以为常了。趁大婶去买其它材料的时候,我把那一袋芋头放到称上一称:4.6斤。这个芋头是卖1元一斤的,也就是说按正常的交易,可以卖4.6元。从与阿姨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们夫妇俩育有三个孩子,两女一男。大女儿现在在广州电大读大三了,学杂费要7000多一年,令阿姨欣慰的是女儿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除了学杂费要她们出之外,伙食费这些都可以靠自己做兼职赚回来而不用家里操心;二女儿现在在番禺中学读高一,学杂费、住宿费加起来大概1500元左右,(阿姨说这样的花费已经算便宜的了,)生活费大约200元每个月;三儿子现在在海鸥中学读初中,不用交学费,用阿姨的话来说很便宜,没花多少钱。而最令阿姨骄傲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二女儿这中段考还考了700多分的好成绩。阿姨说的时候喜溢于表,这分作为母亲的自豪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可能我们关注的是水果档,可是谈话的对象却往往都是阿姨让人觉得奇怪,可这是由他们家的分工决定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问叔叔一些有关水果拿货的问题,叔叔却一直在说我不知道啊,我是打工而已,一会儿又说我是小老板而已,她才是大老板,开始时我们还以为叔叔对我们有戒心,不愿意说又或者说他存心跟我们说笑,可最后我们发现——叔叔说的虽然有开玩笑的成份,可也不是敷衍我们,这些货都是阿姨去拿的。叔叔是因为村里的田地都被村里收去租给别人挖鱼塘没田种了,而且报上劳动局半年了还没有帮忙找到工作才出来帮一下忙,他上午一般11点左右就会回家去煮饭。十点多市场开始静下来了,也很少人来买水果了,考虑到我们还约了村头的同学要到他们那里煮饭,我们就跟叔叔阿姨道别了。晚上,吃完饭不久,叔叔一些出去别的地方养鱼我朋友回来了,叔叔接到电话后就出去了,十一点多还没回来。我们那个聊天也聊不成了。在我们的劝说之下阿姨终于愿意收下早上叔叔退回来的钱了。 11月17日 星期五 晴今天我们就要离开沙北村了,心情有点复杂。我们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叔叔一家人都去上班了,整栋房子只剩下我们三个在收拾东西。也许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没有其他同学那样感受到酸酸的离愁别绪,只顾着收拾,然后出去吃早餐,回来继续收拾。并且走之前,扫地、拖地、倒垃圾,尽量弄得干干净净的。10点30分,因为叔叔全家都上班去了,我们几个就大包小包地提着走向集合地——沙北村委会。到了村委,个个同学都七嘴八舌地说起这不寻常几天所发生的事,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可见大家对这次调查活动感受颇深,对这里的人文有着各自不同的了解和看法。等到大家差不多都到齐的时候,我们就分批被送到绿色农庄吃午饭,这也是一场告别会。大家一起吃饭、敬酒、聊天,村干、老师、学生都充满热情,饭后还唱了好几首歌。而我们则到农庄周围散步,等候来接我们的车。这时候,感觉到离别将至,想起了沟西村敦厚淳朴的阿姨,禁不住打电话和她道别一番。大家看见我们三个围着一个电话,像是女儿们和妈妈在聊天,都表示明白我们当时的心情…… 下午三点我们坐上回校的大巴,随着大巴缓缓地驶向学校,我们一路看着沙北村的背影,心里默念着再见了,阿姨叔叔们,再见了沙北村可爱的一切,谢谢你们让我们留下这难以忘怀的足迹…… |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12/10 22:23: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