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钱有飞:湛江市雷州青年运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
刘旭:迟到的作业
程昊:读书笔记——曼瑟
许永桂:时代的悲剧--再
许永桂:南岭镇考察报告
吴勇浩:《动物精神》读书
王聪: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程昊:读书报告——公共事
许永桂:《叫魂——176
雷城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
唐瑶:《中国的奇迹》读书
何婉虹:读《集体行动的逻
许永桂:读《资本论》论剩
许永桂:基于家庭联产承包
黄茜:暑期调研报告——河
何婉虹:再读合作之《公共
雷城乐:拥抱合作——阿克
汪丽君:《寻乌调查》读
 

黄茜:帮爷爷追忆过去,感受他曾经的感受

作者/来源:黄茜2013级研究生 点击次数: 964

访谈简介:一直以来,笔者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把自己爷爷的生平记录下来;抛开个人情感不说,作为一位人生历经了两个世纪的耄耋老人,他的生平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其对于历史的记忆,还是对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感受,都是我们需要倾听的话语和要保留下来的瑰宝。而作为受访者的孙女,是出于对上个世纪真实生活状态的一种好奇,虽然来不及参与祖父和父辈的童年和过去,但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受他们的感受;在追忆中,也帮他们找回童年,青年时的美好回忆;同时,更是出于对爷爷的尊敬和爱戴,希望以一种特别而有意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括号里面的是笔者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我叫黄云汉,1927817日出生,今年87岁,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砖桥乡红烈村一队(现在更名为华容县洪山头镇红烈村),父亲是中下农,家里那时候好像是7亩来地,我只有一个兄弟,也是农民。

6岁开始读书,那时候没有一个正规的学校,读的是私塾,学费是20块(也是用的纸币)一年,没有正规的学校,就是在村里的一个固定的点上学,一个先生整天教我们读八股文,没有其他的学习内容。那时候的私塾没有正规的学制,想读几年就读几年,有些人会读12年,我只读了6年,读到了12岁,下学在家帮忙种了2年田,到41年(我们那边介绍年份,习惯性的只说后面的两个数字,这里41年就是指1941年)去了砖桥乡一个族人那里做学徒,族人家是地主,在乡里开了一个杂货铺,主要卖些糖和其他日用品,我在那边主要是把东西卖出去,然后把钱收回来(类似于现在的营业员),还要负责用算盘把账目算清楚,在那边主要是帮忙的,管吃管住,每年只有10块的工资。在50年的时候,经人介绍,到长沙水利厅搞测量工作做了11年,一直到61年,因为有了你大伯,二伯和大姑妈3个小孩,只有你奶奶一个人在屋里(老家)带小孩,屋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政府要求我回来,之后又生了你四伯,五姑妈,六姑妈,七伯和你爸爸。

50年到61年这11年中,湖南的62个县我都跑遍了,期间也去过北京和广州开会。那时候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都兴修水库,我在水利厅主要是做土建工程测量员,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放样”,那时候的水库都是用水泥土倒起来的(意思是建起来的,而不是动用人力挖的),我主要负责监督水库修建过程中的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标准,那时候的工资是34块钱一月,包吃住,说是包吃住,其实就是在哪里监工就在哪里吃住。兴修的水库主要是为了发电和灌溉,我参与的水库主要有:

1953年,治南洞庭湖;发洪水,院子(大坝)倒塌了,参与大坝的修复工作;

1954年,修北洞庭湖;也是整个大院都倒了,范围比53年范围更大,工作量也更大;

1955~1961年,在湖南东安县修双排水库;

1956年,在湖南浏阳修双江口水库;

1956年,在湖南衡阳修南岳水库;

1958年,修零零双排水库;

在修水库的过程中,农民和工人(技术工),但在待遇方便有很大的不同,农民是义务的,政府发动大家去,只要能做事,无论男女,都要过去,没有工资,只是包吃住,日夜工都有,并采取的是三班倒的工作方式,以8小时为一班,但技术工就不一样,他们工作相对轻松,每个人每个月还有20~30块钱的工资。不过虽然农民最开始是被要求过去的,不是自愿,但在那边工作了一段时间,水库修完后,很多人都不想回来,因为那边有饭吃,管饱,而回家没有饭吃只能饿着。

那时候毛主席是神一般的存在,修水库,建水利对农村还是有很大的用处,无论是对于灌溉还是发电用。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主导性的作用,主要的技术支持和经费开支都是来源于政府,想也想得到,要是没有政府的支持,一般的地方或是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那时候每天早上,人们会起来跳“中字舞”,也许是为了强身健体,以更好的身体状态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吧。

61年回屋里后,又开始种田,之前没有经历过大跃进,回来后,屋里还是按工分计算的,多劳多得。10分制的工,一个男成年劳动力做一天是算10个工,女成年劳动力做一天算8个工;小孩不需要去参加集体劳动,但也有小孩挣工分的法子,那就是给集体看牛(放牛),那时候,所有的牲口都是队里的集体资产,每个小孩看牛一天可以加上4个工分。再就是犁、耙、锄头等生产工具也都是公家集体的,不管新工具的配置购买,还是对旧工具的维修都是集体负责的,但那时是实行的公家的生产工具,但私人负责看管,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工具总数进行计算,队长进行安排,上面有大队(人民公社大集体解散后分乡镇,大队),下面有小队,再下面就是单个户;但那时候什么东西都是队为单位的。

上面说到了挣工分的方法,一家人挣到的工分以年为结算单位,然后按照工分来分粮食,是以稻谷的形式,然后队里都有集体的打米机,每家户可以自己把稻谷挑到那边去打米。至于菜的来源,1958年之后,大食堂散了,自家可以自己种菜了,而在1958年连菜园都是公家的,每家户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吃大食堂时,你奶奶带着几个孩子,根本吃不饱,只能把分的糖和大米先让给你伯伯姑妈吃,自己就只吃些野菜,吃到后面的时候,眼睛都有点看不清楚东西,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我61年回来时那时候还有点钱,只能买黑食吃,那时候是从湖北买麻饼和豌豆和萝卜,10斤一块的麻饼,我们一家吃过32块;8分钱一斤的萝卜,我们家吃了3000斤。对于那些不做工的人,没有粮食分,生活也完全没有保障。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5/23 15:28:14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