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钱有飞:湛江市雷州青年运
程昊:盛世下的危机——《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
刘旭:迟到的作业
程昊:读书笔记——曼瑟
许永桂:时代的悲剧--再
许永桂:南岭镇考察报告
吴勇浩:《动物精神》读书
王聪: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程昊:读书报告——公共事
许永桂:《叫魂——176
雷城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
唐瑶:《中国的奇迹》读书
何婉虹:读《集体行动的逻
许永桂:读《资本论》论剩
许永桂:基于家庭联产承包
黄茜:暑期调研报告——河
雷城乐:拥抱合作——阿克
何婉虹:再读合作之《公共
 

李志勇:读书笔记之《孙子兵法》

作者/来源:李志勇2014级研究生 点击次数: 1441

《行军》中提到“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这本书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中心点,就像《论语》中的主要体现的是“仁”“中庸”,老子中所说的“道”一样!《孙子兵法》中所体现的便是“全”, 如果读了《孙子》以后只记得一些关于地形之类的判断方法,而没有注意到“全”的重要,那么就算是白读了。 

“全”是战略,是大战略,全字是“人”和“王”的组合,清楚的表明人道才是王道。它是“破”的相对词,所谓求全就是力求保持自己不被破坏(至少也应把破坏减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能克敌,达到斗争的目的。   

“全”字在《谋攻》篇里出现七次,为“全”而“谋”,“谋”要以“全”为原则。“故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最后孙子得出令天下人拍手叫好的结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选择,是最高理想,其结果为“兵不钝而利可全”。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能在打击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 “全”才是最完美的天平,衡量着胜利的程度。   

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孙子提出“全”的思想,即显现出他宽广博大的心胸和高瞻远瞩的目光。为什么呢?历来的将军们都认为要表现出自己军队的力量,就必须“打”,而孙子却在“全”中提出了尽量不要打,要靠总体的战略获胜,要取得全局性的胜利。“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甚么才是孙子理解的“善”呢?“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位为国为民的将军,怎么能轻易用兵,把国家安全和士兵的生死置之度外呢?“善”,就是“兵不钝而利可全”,战只是手段,获利才是目的,如果自己损失惨重,就谈不上获利了。 

《孙子兵法》这部生于本土、源于本土,高度浓缩和体现我国人民大智、大学的传世杰作,其思想和影响在今天已超出军事领域,深入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在加速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身逢盛世的我国企业家和经营者,深入学习和研究 《孙子兵法》中关于现代企业领导艺术的方法可供借鉴的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时代价值。我觉得其中包含着很多重要的思想和管理艺术:

  一、“择人而任势”  

孙子在《势篇》中讲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这是孙子对领导艺术所做的一个高度精辟的概括和论述。深入领略孙子“择人任势”的思想,对今天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而言,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教益。  

孙子所讲的“势”,是指由一方向另一方发起军事挑战或进攻,由此形成的使双方或多方面临的军事“战势”。把它引用到企业经营中,企业谋划的某一重大经营战略行动决策或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所展现的某种(如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等)竞争态势,由此会形成各种使经营者面临的“商势”。但不论是“战势”或是“商势”,都有一个作为“求之于势”的问题。按着孙子的思想,求势的根本出发点是“取势”,即在充分利用把握势态的发展变化中,以势酿势,实现克敌制胜的战略目的,这从《势篇》的其它论述中可以看出。而要能够“取势”,则必须先做到“识势”。所谓“识势”,有两层内含,一方面是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变化,要有超前认识的目光和谋断能力;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是否具有取势的条件和实力(主要是是否拥有可以委任并能担当重任的核心能力人才),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识之于势”,也就难以“取之于势”,因此,“识势”是“求势”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世人把识时务者称为俊杰之才。但是,一个统帅者他虽有“识势”的战略远见,身边也有能够担任重任的人才,他却不能充分使用,最后还会落入“失势”的惨败境地。  

这也是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胜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汉相诸葛亮对街亭战略地位的卓识和在抢占天时地利方面都胜过司马懿,只因在最关键处错用了马谡为将,造成了全军溃败,幸亏诸葛亮事先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才避免了全军的灭顶之灾。由此可见,在对形势的利用和把握中,“任势”(择人而任)又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为择人任势不仅本质地体现了成事在人、人可创造时势的治业思想,同时也本质的体现了不同人才的能级只有当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并处在最适合于充分发挥的位置时,就能产生出最大创造能量的用人法则。卓越的统帅者由于对人才善于因势而用、量能而使、大胆委任、放手使用,因而能够依势造势、保证战略意图的贯彻实施,以奇胜取势,牢牢把握决胜权。这样的事例很多。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27 18:22:09
当前页:2/5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