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刘绍君:深圳女工调查日记
骆雪曼:电镀厂女发单员的
李杰:民工在上海
肖琦等:盘福路肉菜市场调
林宝存:汕尾劳动与社会保
许结仪 张雪芹 聂伟棠:
蔡春蝶:民工回流现象浅思
苏丽君:贵屿镇的电子垃圾
李清丽等调查日记
梁海平、毛美娟、赖名光:
杨培伟 候璧君 冯希:"
郑显荣 张楠 陈妍:青年
梁凯、郑攻莹、陈玉霞:艰
谢勤、郑茹、黄绵辉:慷慨
黄婉庄:女工调查日记
高敬翔 汤颖霞 劳伟珍:
麦焕珠:女工调查日记
梁倩颜:5月20日女工调
刘敏:女工调查日记
黄碗庄7月16日调查日记
 

李清丽等调查日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6809

调查日记两篇: (李清丽、何玉婷、朱姗萍) 6月1日 星期四 阴间晴 早就想真真正正做一回社会调查,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城市中一群底层生活者的生存状态。于是找到几个颇为投契的同学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准备从一个大范围慢慢缩小,最后定出我们的调查课题。今天我们迈出了社会调查的第一小步,果然如老师所言,要做好一次调查是困难重重的,劳累之余剩下的便是微薄的收获,准确来说是还没有什么收获。 本调查小组来到预定的调查地点―――大学城北亭村,这是一个汇集本地居民、外来定居者以及外来暂住者的村子,村里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沿着街道一直往下走,我们遇到的是形形式式的面孔:麻木的、新奇的、沧桑的、稚嫩的……可就是看不出这些面孔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探访的故事! 直到走完整条街道,我们只与三个村民作过简短的交谈。 村民一:补鞋师傅 这位师傅约五十多岁,说话不是很清晰,还夹着外地口音,一问之下,方知是湖南人士。妻子孩子都在老家,自己一人来广州找生计,靠修鞋补鞋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主要是做外来民工的生意。他的讨生工具非常简单:一台满是污垢的缝补机,两张给顾客坐的简易小板凳,一个大麻袋,有专用的倒钩针和一些边角废料,还有黑灰白三种颜色的麻线,另外还有一块比较大的布垫在膝盖上用以隔离待修的鞋子。补鞋师傅的脸上写满了艰辛,他说话时略带羞涩的笑容,应该很少遇到有顾客如此“热情”而又滔滔不绝地和自己交谈吧! 村民二:缝纫阿姨 这里的“缝纫阿姨”是指用一台缝纫机专为顾客修改、修补衣服裤子的中年女性。这位阿姨也是湖南人,但是由于没有过久地交谈,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什么信息。 村民三:鞋店老板 我们还“走访”了一位开鞋店的中年男子。当我们为毫无头绪而满怀失望的时候,正好经过一间小小的鞋店,看见里面一位顾客也没有,只有那位中等身材的个体老板在一边吃午饭一边看电视,我们几个相视一笑,走了进去。我们装作是买鞋子的顾客,一边看一边问这双多少钱,那双如何卖。后来小老板放下饭碗,跟我们攀谈了起来。我们了解了他的家乡、过来这边做生意的原因、家庭情况、经济状况、消费情况、人际交往、顾客群体等信息。仔细看看这个小店,里面还有个约两三平方米的小间,原来是厨房兼洗手间,里面厨具一应俱全,煤气炉、电饭锅、碗柜、小饭桌等等,空间小得可怜,然而,这里就是他们做饭、吃饭的地方了!由于我们这班不速之客的到来,小老板才吃了一半的饭菜还被晾在一旁,我们也不好意思再打扰下去,便告一段落了。 这次北亭之行纯属“踩点”,我们的调查对象还是没能确定下来,面对完全陌生的人是很难调查到深入详细的资料的,于是我们决定回去之后再作打算。 6月2日 星期五 阴 经过北亭村踩点之后,我们感到调查不可能再进展下去,只能另辟途径。搜肠刮肚之下,我想起有一位初中同学在广州工作,何不向他求助呢?当天下午我就连忙和这位同学在电话里联络一番,并说出了我的难处,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帮忙联系厂里的职工,或许可以找到合适的调查对象。结果很快就联系好了两位职工,约好6月2日即今天下午过去采访他们。“见到调查对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简直觉得我们成功在望了! 在这十分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要准备好拍照工具、录音工具和采访时所提的问题。由于调查对象是临时联系好的,时间十分紧迫,所以我们连夜准备好所有东西。 6月2日下午,我们乘车出发了,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广州市海珠区。见到我的初中同学之后,我介绍小组成员和他互相认识,他十分热情地招呼我们。这时又有突发事件,由于那两名职工临时接到通知要开会,所以我们只好耐心等候。 接近7:00,终于见到了调查对象:一位男职工,一位女职工,很明显他们都是打扮整齐之后才来见面的。男职工长得很强壮,显得挺胖,原来是位东北汉子,家乡是辽宁抚顺,我们叫他阿凯;女职工阿云相貌清秀,性格外向,福建人士。 我们按原计划,先请他们吃饭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这一顿饭吃得还算高兴,只是他们很客气,不肯自己点菜,也不愿意多吃,大家逐渐开始互相熟悉了。闲话少絮,晚饭过后,我们进入餐厅的雅座,各人入座后便开始我们的采访。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关于以下四方面的信息: 1、 个人、家庭及生活状况 2、 工作情况 3、 情感经历 4、 曾经的理想、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心里最想说的话 时间过得飞快,已经接近晚上十点钟了,小组成员之一清丽不断催促我,注意控制时间,否则错过公交车就不能回大学城了!我虽然还想和两位职工继续交谈下去,无奈时间催人,只好结束我们的第一次访谈。与他们道别后,我们一路小跑,希望能赶上公车,这时又下起了小雨,可是这些都不能掩盖我们兴奋的心情。最后我们经一位公车司机指点,终于赶上最后一班回大学城的公车,在车上大家都累得在闭目养神。 经过第一次采访之后,我们搜集到不少资料,但都是一些比较肤浅的信息,究竟第二次采访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的调查应该怎样继续下去呢?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6/13 9:50:37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