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刘绍君:深圳女工调查日记
骆雪曼:电镀厂女发单员的
李杰:民工在上海
肖琦等:盘福路肉菜市场调
林宝存:汕尾劳动与社会保
许结仪 张雪芹 聂伟棠:
蔡春蝶:民工回流现象浅思
苏丽君:贵屿镇的电子垃圾
李清丽等调查日记
梁海平、毛美娟、赖名光:
郑显荣 张楠 陈妍:青年
杨培伟 候璧君 冯希:"
梁凯、郑攻莹、陈玉霞:艰
谢勤、郑茹、黄绵辉:慷慨
黄婉庄:女工调查日记
高敬翔 汤颖霞 劳伟珍:
麦焕珠:女工调查日记
梁倩颜:5月20日女工调
刘敏:女工调查日记
黄碗庄7月16日调查日记
 

林君、伍灼城等:新塘镇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2375

师夷长技以“双赢” 借着暑假的空档,我们相邀一起对新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考究,对新塘的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布局有了大概的了解,并针对新塘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就业压力的矛盾进行简要剖析。调查人员:林君、伍灼城、陈诗媛(暨大珠海)、王文聪、周小琼(广大)、张文洁。 一 以工业带动城镇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新塘位于城乡结合地带,是一个以特色工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城镇,通过对其经济与就业问题的分析,来说明如何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产业推进就业增长,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新塘镇,如何协调好经济与就业的互动,如何在中国现阶段经济飞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师夷长技以“双赢”等问题。 二 位于广州东部板块的新塘镇占地280.4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40万人。由原来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入了包括永和、沙埔、仙村及宁西等镇以及周边十几个村和几个区。新塘地理位置优越,可同时接受广州、深圳、香港三地的经济辐射,且是增城的中心镇,被国内外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财团和商人称为“黄金走廊、投资宝地”。是集工业、商贸、物流、房产于一地的市场经济产物。其中工业经济尤为活跃。根据2004年年报资料反映,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达272.37亿元(含加工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84%,总工业户数达2591户,占全市工业总户数的50%。其中规模以上408家,规模以下792家,个体工业1391户。新塘镇平均每平方公里可以创造9710万元的工业产值,比全市高出7036万元,每人每月可创造5674元工业产值(按居住人员计算),比全市每人每月高1793元。 新塘镇在广州市的整体规划下逐步发展壮大,目标是建立一个容纳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且其建设和发展性质定位于成为广州东部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产业加工制造基地、现代生产服务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滨江城镇。发展中的新塘正在走一条郊区城镇化的道路,在这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了以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经验方法,从一个小渔村开始,新塘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形成了服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五大产业,其中又以牛仔服装制造闻名,是远近闻名的“国际牛仔城”,关是牛仔生产企业在新塘就有3000多家。相应地,新塘镇在城镇化过程中仍保持其农业发展,但农业比重已经在逐步下降,工业带动了整个城镇化的进程。 由于新塘镇的地理优势,海陆交通便利,使新塘镇的工业能更好地发展,产品能更好地外销,从现阶段看,产品不但能够便利地通过密集的交通网向外销售,类似牛仔及其他汽车、摩托车的零配件更能够销往海外,且新塘镇自身有较好的创汇能力,这就使得新塘镇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且成果喜人。 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与多数地区及国家一样,如何解决好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也成了新塘镇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首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新塘镇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且地域上也随着行政区划的设置而不断壮大,但仍属于城乡结合带,因此外来农名工多,本地农民也较多,且类似其他的城乡接合部,新塘镇的治安仍然不够力度,闲散人员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如何在这两者中找一个平衡点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显得重要且迫切。 三 背景资料 1、新塘镇在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中,工业化占了经济发展的大比重,其中又以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交通运输设备、纺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五大产业为主,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7.20亿元、29.27亿元、29.01亿元、30.04亿元、10.68亿元。占大新塘相应指标比重分别为31%、16.29%、16.15%、16.69%、5.90%。 2004年新塘镇五大行业分布情况表(不含个体工业) 注:数据出自《增城市统计信息》第20期 《发展中的新塘——增城新塘工业结构及趋势分析》 单位:亿元 行业 总产值 企业 数户 新塘 永和宁西 仙村沙埔 企业户 产值 企业户 产值 企业户 产值 服装 57.2 507 468 51.46 13 1.5 26 4.25 农副食品加工 30.04 13 11 11.14 2 18.89 0 交通运输设备 29.27 38 31 9.90 6 19.37 1 0.003 纺织 29.01 154 130 23.33 11 0.76 13 4.9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68 5 3 9.94 1 0.05 1 0.68 2、六成以上民营工业撑起新塘大经济,新塘是以民营经济居多的特色经济。据2004年年报资料反映,新塘有61%民营经济活动非常活跃,工业民营经济户达1983户(含个体工业户),占全市民营经济户比重为 47%。完成产值达137.30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产值占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49.21%,完成工业增加值34.20亿元,同比增长15.30%。个体工业户发展平稳且私营企业稳健发展,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私营企业资产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员增长,私营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由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向以资金技术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又远高于人员资产增长,表明私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且各相关指标比重显优势。几项指标占新塘镇相应指标比重最低30%,最高达74%,占增城市私营工业企业相应指标平均比重达52.53%。 3、由于大力发展工业,且工业在新塘镇整个经济发展比重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相应地,这个由原来的小渔村发展而来的城镇现在的农业不再显得重要,而且过去的粮田破坏严重,退田盖房的现象日趋严重,为了开发房地产业等征收良田已经是经常的事了,使得新塘的农业发展失衡。工农业的发展比例已经显失平衡。 4、新塘镇作为我市南部一个工商两旺、日益繁荣的重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对于逐渐成熟的经济产业,旅游业有着很大的挖掘空间。据记载,早在宋代,新塘便设有水、陆驿站,到明代中叶,已是广东有名的商贾市镇。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人物辈出。据考证,岭南“三十二贤”,有“二贤”便是新塘人——南宋名臣陈大震;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湛若水。明代哲师陈献章、清代文学家屈大均等也在新塘留下足迹。目前,新塘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5个,已登记注册待审定的文物保护单位若干个。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商业景观)、碧桂园凤凰城、新世界花园、翡翠绿洲风景园等已成为该镇的城市景点。另外,湛若水墓、湛怀德祠、黄氏大宗祠、宁远楼、复昌桥、南香山、石巷、鹅桂洲、陈家林等历史文物和地貌特色景观正待开发。   新塘镇的景观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水乡风情,如鹅桂洲;二是山乡特色,如陈家林等;三是民俗文化,如龙舟竞渡等;四是建筑风格,如凤凰城、宁远楼等;五是饮食文化,其“代表作”是以凤凰城酒店、太阳城酒店、新好景、凯旋门等酒店为龙头的特色饮食。 四 新塘经济与就业问题的基本情况 Ⅰ优势 1、新塘以发展工业为主,而其中特色支柱产业如牛仔生产企业、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很好地消化部分闲置的劳动力。 2、随着新塘的发展,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那些新兴的产业不断涌现,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3、地处交通要道,可同时接受广州、深圳、香港三地的经济辐射,且是增城的中心镇。加之今年新塘镇的交通情况明显改善及公交数量大量增加,使得新塘镇与增城市区和广州市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带动了新塘的经济发展,从而使投资渠道也顺应增加,这就为一些下岗待业的劳动力提供另一种意义上的就业机会。 4、由于地理优势,不少商家看中新塘的房地产业,纷纷在此投资建楼,随着大型商业房的建立,诸如凤凰城,新康花园以及新世界花园等,带来的是巨大的商机及就业机会,商业住宅的附近商业区的建立使得就业机会明显增加。 5、新塘不仅有着陆路通达的优势,更有着海路便利的优势,新塘的港口也使得新塘工业产品能及时和便利地运外外地及海外,为新塘的经济发展做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Ⅱ不足之处 1、新塘镇在发展过程中以特色工业为主,牛仔生产企业、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且通常在新塘的招聘会上,企业也多是为这三大支柱产业“觅才”, 如一般的流水线工人,烤漆、磨光和模具制造的专业技术工人等,但对白领的需求相对不多。 2、城乡的地理位置虽然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却仍然是处于城乡结合带,因此整个教育仍较落后,由初中入学率到高中入学率来看,更多的青年人在初中后就辍学,这更增加了整个新塘社会的就业压力,且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而普遍处于低下的水平。不但不能为新塘镇带来更高素质更专业的人才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还使新塘镇的就业压力更显著。 3、新塘镇在特色工业发展后为当地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加之新塘镇的投资渠道比较多,就使得新塘人的投资渠道多元化。今年来,由于新塘经济的飞速发展,区位优势不断得到提升,加上地价较之市区便宜,使得投资地产在有了一定经济收入的新塘人中红火起来,他们多是建房出租,包括厂房及住宅房。但由于盲目建设加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到位,使得新塘镇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废置厂房轻易可见。这就不仅使资源浪费,更使许多劳动力丧失了就业机会。 4、新塘镇的工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新塘工业户总体规模偏小、生产技术滞后,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协调能力不够,配合程度低,远未形成规模效益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发展就业。 5、新塘镇还存在着大型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运营虽然稳健,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拿新塘镇广东省水电二局来说,由于人事制度不够独立和完善,使得内部很多部门的人员臃肿,机构庞大,尾大不掉,而这些国企的员工们由于长期高福利和有保障的工作,使得他们丧失了竞争能力,且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严重滞后,不但使国企效率增长缓慢、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且使得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富余人员、无力通过企业成长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得国企内部人员的失业现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凸现出来。 6、新塘的天然地理位置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造成了另一种问题:外来人口。新塘镇特殊的便利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外来人口纷纷涌进,且这些外来人口的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而且造成了城镇的安全隐患,因此,要解决这些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更显得迫不及待。 五 师夷长技以“双赢” 师夷长技,不仅要借鉴本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新塘镇,更应当借鉴外国优秀的经验来使新塘镇的就业和经济问题能够协调,经济增长伴随就业率的提高才能促使新塘镇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建立一个容纳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的目标。 无疑,西方国家在研究失业对策上由于经历了更多,因此在措施方面也更显得成熟,笔者认为,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也能减少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走弯路的可能性,能更有效地结合自己的特色解决自身的问题。如何协调好就业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大问题,但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特色来最大限度提供就业岗位无疑是各地区及各国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之谈。就业的实质表现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两者如何结合,能否结合是关键。借鉴西方国家失业的主要对策,如法国,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吸收失业人员,竟为小鸟创造能在电线杆上站立的篷盖投入了1200万欧元,看似没有实质意义的工作却提供了1600个就业机会,从而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就业压力。笔者认为,这个例子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创造就业机会的意识,尽管人人都知道创造机会是就业的前提,但西方国家的政府更多的是从意识上就重视,再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从而使实际问题能在得到重视的前提下得到解决。新塘镇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也应当从意识上做起,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更多地结合自己的产业优势来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结合新塘镇的特色,笔者关于协调好新塘镇的就业及经济发展关系有如下看法: 1、政府应当适当提供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事业及待业的劳动者能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可以适应新塘镇特色工业对劳动者的需求。一方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也减少闲散人员问题,不但解决就业问题,更从根本上解决治安问题,从而又促进了经济更健康、安全地增长。 2、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视的就是人才,有人才才有发展。新塘镇应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力度,加强教育改革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实现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创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的公平,同时要进一步认识到创建教育强市就是为了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并加强宣传力度,要大家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新塘镇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为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做贡献,且一定程度上延长青年人在校时间也能缓解现有的就业压力。 3、新塘镇政府应对那些随处可见的废置厂房采取措施,它们或因经济原因成了烂尾楼或因为所有者破产且无法出租而造成,通过对之加以限制和控制,通过各种渠道低价收购这些已经废置的厂房并合理地安排利用,根据新塘镇的发展情况,发展新生部门、新生行业,便可为大量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就业容量更大。 4、西方国家在处理就业问题上,强调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而新塘的服务业在工业发展的浪潮里就显得没有那么健全和完善,甚至很多服务业还是空白,比如有档次的书店及图书馆等等,若填补了这些空白,新塘的就业机会大可以大幅增长且可以丰富劳动者的业余生活,提高劳动者的普遍素质。而在旅游业方面,随着新塘镇一系列旅游文化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本镇的旅游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掘。据了解,新塘的旅游定位将着眼于“水、山、文、商”等方面,从“大工业、大物流、大商贸、大房产”的发展思路上,挖掘和优化一批“可看、可游、可说、可玩、可回味”的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面向国内外的旅游精品和重大节庆日活动,通过围绕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把新塘建设成经济、旅游、文化一体化的新型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商业景观)、碧桂园凤凰城、新世界花园、翡翠绿洲风景园等已成为该镇的城市景点。另外,湛若水墓、湛怀德祠、黄氏大宗祠、宁远楼、复昌桥、南香山、石巷、鹅桂洲、陈家林等历史文物和地貌特色景观正待开发。兼有了广州市区的美食风情以及本镇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业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许多历史文物诸如湛若水墓、湛怀德祠、黄氏大宗祠、宁远楼、复昌桥、南香山、石巷、鹅桂洲、陈家林及地貌特色景观还有待开发。无疑,旅游业及服务业兴起后,会给新塘日渐成熟的经济产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在这个方向上,随着经济增长,就业率定会有效地增加。 5、而对于新塘镇的国有企业而言,要使它们为经济增长献力且解决国企内部的失业就业问题,就要通过建立灵活的工资制度和人事制度来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了。并且应该对国企内部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了解市场情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通过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来减少失业的可能性,更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招募员工来填补国企岗位空缺,确保了劳动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上是高效灵活的,也同时解决了企业的激励和效率问题,促进了企业成长,企业从而进行的新投资和生产活动带来的新用人需求,无疑就拉动了经济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 6、都说在中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中要处理好农业的问题,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制约发展速的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要处理好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还是要通过“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农民利益的保障和粮食的补贴政策等来改善。那么在新塘呢?笔者认为,虽然新塘镇已从小渔村发展到现在以工业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但是对于农业和农民问题还是不容忽视。对于一个由小渔村发展而来的新塘镇来说,农民还是占其人口比重的大部分,但新塘在农业这一方面的重视显然不如从前,为了开发房地产业等征收良田已经是经常的事了,使得新塘的农业发展失衡,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是基础,工业发展的同时不能放弃农业的发展,而应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协调发展。对农业实施优惠政策,利用补贴及减税等方式来保障农民的利益,支持整个农业进步,增加产业投入及农民的种粮补贴、化肥补贴和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促进农业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稳健发展,解决新塘人自己的吃饭问题。且缓解因征收农田使农民外出打工而造成的新一轮就业压力。 7、当然,要解决新塘的就业问题,还要靠保持和促进现有的工业发展水平,对特色工业和产业给予支持和鼓励。新塘现在的私营企业随着科技发展,部分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采取措施保证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甚至还有必要给予优惠的政策以保障这些产业的发展,从而保障劳动力就业。另外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领跑效应,即加强新型科技力量及企业规模的壮大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培养技术人才来引进科技新力量,可以增大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另外,引进高级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制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形成企业效益最大化,且为新塘的工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增强新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从而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8、最后,要强调的是就业观念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新塘镇也有不少优秀的教育机构,培养出大量人才,有的本科毕业生在外求学后由于家庭原因仍会回到新塘工作,但由于以一种“我是本科我怕谁”的态度来寻找就业机会,结果造成了很多就业问题,就业难或摩擦性失业,当然,笔者不认为教育部某官员关于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的看法完全正确,但首先,毕业生的观念就必须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应有好的态度。大多数大学生属于没有工作经验的高学历者,而在新塘这样一个对实践经验及手工劳动需求较高的城镇里,发展的劳动力密集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错位以及由于劳动力不得其用、在职失业的隐性失业。因此,毕业生在新塘的就业更不应该持一种精英心理,而应当在实干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结合专业和能力工作,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更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六 构建双赢局面 总之,新塘镇必须在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坚持“打好广州牌,打响新塘牌”以“牛仔、汽车、摩托”三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借鉴他人经验,全力打造广州东部新型制造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努力缔造和谐社会,才能促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岗位,吸纳更多的人才,这些劳动力及人才反过来又能更加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一种良性互动,并实现在经济发展下良好就业秩序的“双赢”局面。并且使社会经济和就业处于和谐状态,使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减少摩擦,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使新塘镇在和谐社会的良好背景下得到更迅速的发展,为实现城市化提供动力和基础。 参考文献: ◎《增城日报》 2006-4-28 ◎《增城统计信息》第20期《发展中的新塘 —增城新塘工业结构及趋势分析》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关于公布实施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的通告》 ◎《今日新塘》网站:http://www.jrxt.com/index.html ◎《城市就业与劳动力市场转型》杨云彦 蔡眆 陈金永 王德文著 中国统计出版社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9/11 23:23:19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