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9012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读《寻乌调查》有感
07经济   李冠标   20070702007

       读完毛泽东的《寻乌调查》,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内容的真实性极高,而且从侧面感受到它的作者毛泽东主席是费了很多周折才最终完成的。《寻乌调查》中不乏精确的数字,如五个铜板、七毛、三块等,还有日期,如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廿二日,等等。这些资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完成的,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走访当地的群众,通过各种途径才能获得最可靠的资料。这一切都与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的贫苦大众息息相关,尤指农民。
      后来,毛主席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解放了中国,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不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农村经济调查有着千丝万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有点夸张地说,没有至今仅存的《寻乌调查》,可能当初的农民革命就要多碰几次壁。
       从《寻乌调查》学习毛主席进行调查的态度。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的,之前没有进行过调查的发言都是空洞的、不可信的,它们注定只能是空中楼阁,缺乏根基,与人民群众的呼声相背离。毛主席到达寻乌后,先与当地的一些行政机构(像今天的村委会)建立联系,然后听取他们的意见,再实地走访,而后者才是最核心的也是最为必要的。与路边摆地摊卖瓜的老妇聊几句家常,跟市集里卖鱼的小伙子唠叨几句:“今天生意怎么样,那鱼很鲜哦!”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为日后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作准备。当时毛主席的身份还是比较高的,可以说至少有一两个官职头衔吧(还是知识分子,很久以前也算是地主阶级的后代),但还能主动深入贫苦大众,不辞辛劳,不嫌脏、乱、差的市井生活,与老百姓亲密交谈,获取信息。这是现代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一代极难做到的。
       农民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想法,他们其实是很聪明也很精明的,但中间又很淳朴、很厚道,不像商人那样狡猾奸诈,只是迫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被上面的人层层盘剥罢了。农民与农民之间沟通是最通畅的,一旦与比他们哪怕是高一阶层的人交流就会显得不自在,农民会有戒心、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因此,要深入他们的圈子中去,要真切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行是不容易的,而这点毛主席做到了,这也是我们最起码学到也是最难学到的。
首先是我们的心态,无论我们是从事何种职业,无论我们的薪酬福利是多么的优越,无论我们接受过何种高水平的教育,我们都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人生而平等,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绝对不能因为他的出身是农民,他生活在农村,就戴上“有色眼镜”区别待人,而这正是大家所最容易忽略和混淆的。恰恰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正是农民。高度现代化的人类社会正是从当初最原始的农业社会走过来的;三产业中农业是根基,然后才到工业,再到服务业;我们每天不断重复的一件事“吃”,它的对象归根结底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结晶。
       试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去不平等地对待农民朋友呢?
       因此,我认为,要做好一件事关键的是“心态”,只有态度摆正了,才会做出满意的结果来,做关于农民(农村)的调查更是这样。毛主席尽最大努力地深入到农民阶层中去,最真切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诉求,最精确地掌握他们的情况,最后才能正确地领导农民革命,取得解放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我们不是也应该有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做好调查的工作吗?
       统观全篇《寻乌调查》,没有发现一个华丽的词藻,尽是平实的词语和句子,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透露着毛主席与农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我们不是也应该这样吗?
以上是我读完《寻乌调查》后得到的最大收获,“调查”不应只是为了调查而“调查”。


编辑:huj26 添加时间:2009/4/28 0:23:45
当前页:1/1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