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寻乌寻物,调查再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955

 

寻乌寻物,调查再调查

——《寻乌调查》读后感

常佳丽

20140700189

距离毛泽东主席写下这篇《寻乌调查》已过去八十六个年头,回过头看,在那个战争不断的年代里,在那穷山恶水之地,毛老做调查时的坚定和艰辛都不言而喻。本书总共五章,涉及到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状况、商业现状、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问题。而书中文字,每一字似乎都经过了细细斟酌,真正地做到了客观的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在寻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以后得出的结论。这篇引起巨大反响的《寻乌调查》,文中没有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华丽辞藻,而是字字有理有据,既有走马观花的概述,更有下马看花的细节之处。

最初是硬着头皮开始读的报告,因为它的名字格外普通,与普通的调查报告并无两样,丝毫没有提起我的兴趣,对于读完报告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对之十分地怠倦。调查报告的开头就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自然而然的细致、精确、严谨和执着。

“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毛泽东的文学造诣水平是众所周知的,初看标题时,以为这就是一篇刻板无趣的调查报告。实际不然,读着读着就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到毛泽东所写文字的艺术味。毛泽东为写报告所收集的资料十分广泛,如民间故事、俗语和民谣等,例如“月光光,光灼灼。埃跌苦,你快乐。食也毛好食,着也毛好着。年年项起做,总住烂屋壳。……”。因此,《寻乌调查》虽长但读起来生动、真切,有亲临其境、亲眼目睹的感觉,而且文笔优美流畅,丝毫也不枯燥乏味。我也庆幸自己并没有生养在那个“吃人”的年代,那个年代的生活,多半是无奈的、辛酸的、充满遗憾和黑暗的年代,那时的人们思想被禁锢,愚昧而又无可奈何。

读完前两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写寻乌交通中陆路那一节:“……以石排下为中心,分为四条大路……”。虽然报告中没有一张地图可以帮助我读懂、理解这段文字。但随着文字的向后延续,我身临其境,眼前仿佛有一张白纸,每读一句,白纸上就多了一条路、多了一个地名。直至最后,一幅完整的寻乌陆路地图就展现在眼前。这段充满诗意的文字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完整准确,也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在脑海中毫不费力地勾勒出地图来。印证了老师所说的“客观、完整、准确”,至此,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开始启读这篇报告了。对我来说,与其把它称为一篇调查报告,不如说它是一篇朴实的艺术读物,简朴的文字中包含无穷的韵味。

久仰毛泽东主席的实事求是、注重调查、认真负责、辩证思维的科学工作精神,如今拜读了这篇《寻乌》才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令人敬佩的科学精神。调查的结果清晰明了,数据也精确无误。例如讲到杂货时,毛泽东记录了寻乌县本地间的商业和寻乌县与其他地区的商业来往,内容包含了寻乌县上的每一间商店、每一种商品(并把店中所卖一百三十一种商品的名单一一列出,且详尽地说明了货物的来源)、商店所有者身份、家庭和起家经历,再抽取部分调查对象,对他家商业的兴衰历史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我阅读的时候,仿佛眼前有一幅寻乌县上诸多商家高声吆喝吸引买卖,农民农闲时悠闲地穿梭其中的热闹景象。讲到个人地主时,又把大地主和中地主分开来讲,按政治分区来详尽地说明了有哪些地主、收租多少石、身份地位经历、学历高低……数据详实到令人瞠目结舌,似乎毛泽东就是地主本人一样。

客观、完整、准确一直是贯穿于全篇报告的行文特点。毛泽东一直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看似简单,却难有真正做到的、做好的。《寻乌调查》通篇毛泽东没有做任何的分析、评论、建议,他作为一个“调查者”,一个没有任何身份、丝毫偏见的调查者,只是详尽地叙述了寻乌县的客官事实。大到交通道路,小到谁家的老婆为自由而跑了,确实让我感到有些震惊,这与我看过的其他调查报告都不太不同。我非常敬佩毛泽东的关于调查研究的观点,不在报告中横加个人分析和意见、带有偏见地引导读者思维方向,只是“放任”一切社会问题在事实中显露出来。如今,网络媒体发达,却看不见毛泽东所说的“真”了,大小媒体为争阅读量,都争做“标题党”,报道的新闻事件中随处可见的肆意揣测,还有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迎合无聊的社会民众“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的心理,片面、歪曲、编造事实,你所看到的只是媒体人想让你看到的。上个世纪世人的愚昧在现在这个的发达时代的阴影之中蠢蠢欲动。

这一部分我读到最后一段话时才发现一样不容忽视却被我略过的有趣的东西:“……南八区:刘篁先(龙图),三百石,反革命,枪决了。刘添运(龙图),三百石,反革命,杀了他一个儿子,屈服了。刘焕通(龙图),三百石,被红军罚款千余串,现不反动。……曾人升(莲坪),三百多石,自己会耕田,赌博发财,不交罚款,逃走。钟星奎(珠村龙虎坑),二百石,平远中学毕业,国民党做干事,南昌训政人员养成所毕业,新寻派的中坚分子,反动之极……”。每提一个地主就定写了是不是“反革命”、“反动”,如果对土地革命和“地主、富民、中农、贫农、工人”没有大概的概念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基本情况,很可能就很难体味“反动”背后的意味,我觉得这应该是对地主的区分。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1/14 22:55:21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