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苏均宇:大美不言,因人而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420


   大美不言,因人而彰

——读《寻乌调查》

经济学班 苏均宇 20140700027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写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这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大道隐匿,自然规律没有成文,却体现在万事万物身上。在我看来,毛主席便是很好地传承了古代先哲的这种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不用刻意地去想什么、做什么,表达什么,便自然无形地把情感使用到最值得、最有意义的地方去。于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一篇为真实反映中国底层社会人民生活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寻乌调查》应运而生。

  《寻乌调查》全文共5章39节,详细地记录了寻乌城的政治、经济、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及土地革命斗争的情况。它以具体的事实和统计数字,借用了江西民众的富于特色的地方语言,描绘出这个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县城内外的社会生活风貌。它像一个中国社会的显微镜,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细致地观察到家庭乃至个人这些“社会细胞”的真实生活情况。它又像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历史纪录片,把80多年前的平民生活、劳动场景、思想动态等展现在我们当代人眼前,活生生地演绎了一部农村现实,让我们依然能看到当时的人民生活和革命热情。

  初读《寻乌调查》的时候,我是有很多疑惑和不解的。与之前接触过的社会调查报告不同,毛主席在整篇文章中没有加入个人的哪怕一点点分析和看法。他充当着记录者的角色,执笔写春秋,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客观、完整、准确地记录下彼时寻乌城的社会情况。文章的数据之精确,案例之翔实令人咋舌。读罢《寻乌调查》,渐渐体悟到毛主席这篇文章“无言而又无所不言”的精妙之处。文章不见评论性的语句,不以作者的个人感情引导作者,却通过将完整的社会面貌呈现出来,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农民的痛苦和灵魂,进而叩问内心,自然而然地把握当时社会运行的规律。全文的语言平实朴素,文字简洁准确,细腻生动,读起来别有一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韵味。文章没有故作高深,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而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让文章“接上地气”。文章有不少地方借用当地方言进行描述,又辅以歌谣、俗语、对话,真正做到用农民的语言来反映农民的生活。如在写到寻乌的剥削情况,引用“禾头根下毛饭吃”、“一年耕到又阿嗬”这些老百姓常说的句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农民饱受剥削,三餐不济的艰苦。又如在写寻乌城的土地买卖时,引用“把钱放到泥里头是很稳当的”这些通俗的语言,具体可感地写出了当时地主阶级注重享乐,将资本用于购置田地,没有投入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意识。透过这些平实的语言,我们能真正地从农民的视角出发,去感知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潦倒和困苦。

   毛主席所作的《寻乌调查》之所以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与他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让事实说话,让材料说话,让数字说话,让直接参与人说话有关。他细致而深入的调查,使他的文章的真实性大大增强了。“所有我做的调查都很谨慎,都没有过分的话”,他以一种“甘做学生”的态度,亲自做调查工作,向“中级干部”、“下级干部”、“破产的商会会长”、“失业的小官吏”询问,如实慎重地记录调查到的结果。毛主席认为,进行社会调查不能像有些同志那样,不是“到处只问一下子”即可以完成的。他认为,这样子一辈子也不能了解到问题的深处。要真正了解社会情况,就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的确,真正的社会调查必须深入下去,而不是隔岸观火,走马观花。他花大力气,下了功夫研究寻乌城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寻乌城的商业、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等状况。他把寻乌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来考察,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对这个典型城镇的全貌的考察,就对中国各地县级城市的状况就有了一般的了解,也可以以此研究方法去对各地的县城进行比较。

  实事求是,回归调查最纯朴最本质的精神,是《寻乌调查》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毛主席秉承着实事求是的作风,没有道听途说,也没有陷入本本主义的桎梏,而是亲自到群众中去,了解社会真实面目,用心著文,不仅指导了当时的革命工作,也为后人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和蓝本。遗憾的是,这种社会调查该有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似乎被渐渐冲淡,社会的浮躁喧闹、急功近利的思想却甚嚣尘上。反观当今的中国学术,我们不禁感到忏愧和汗颜。在今天,所谓的“范式”文章受到追捧,学者们乐于闭门造车,真正愿意走下基层,接触群众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故意用晦涩的语言来显示文章的高深,殊不知这种“空中楼阁”没有事实的支撑,接受不了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是难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实际价值,最终只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地山水之美无言有势,美势发于山水。势承心境而化,美借物势而彰。我想,《寻乌调查》就是这样一篇“大美不言”的文章,不同的人读完它有不同的见解,而只有深入实践,踏实研究的人才可能真正读懂它。《寻乌调查》带给我们很多感触,留给我们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时代在变迁,但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研究精神不能变!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1/28 0:19:33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