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杨妮娜:读江村、读寻乌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831


读《江村经济》有感

 

          20140700203  经济班    杨妮娜

很久之前就听过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这本书,一直没有翻看总觉得它似乎会很高深很难懂,近日由于胡老师的强烈推荐得以拜读费孝通教授的名作《江村经济》——一本能把中国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以及那些口口相传的习俗用书面文字恰当的展现出来的书,读完这本书才觉得学术论文原来可以这么朴素、简洁,但同时却又理性、科学、深刻,它不仅是学术界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更为可贵之处在于费孝通先生能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民智未开的年代里去关注和研究中国的最根本问题——农民问题,其立意和精神令人敬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我国有六成的居民收入不到平均水平,在这一改革中最典型的便是农民。建国初,我们称呼农民“农民兄弟”,七十年代初,我们称呼农民为“老大哥”,但是到了现在,农民这两个字早已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没有人还会骄傲的说“我的父母是农民”。这些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是所有商品中涨幅最小的。无疑,农民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经济的发展是做出了牺牲和贡献的,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善良的人。他们每天在田间勤勤恳恳的劳作,用汗水和劳动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结果现在却是在贫困的边缘上徘徊,被主流社会所隔绝。所幸的是党和国家最近这些年也认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和扶助。直到现在,“三农”问题成了我国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农业,才能正确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而费孝通先生的这本《江村经济》,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和视角去观察、去了解、去认识农村。

我是出生在西北的农村,所以对于书中所写的农村里的一些情节有很深刻的体会。虽然费孝通先生的调查是在80多年前,虽然是在吴江小镇,但是中国农村的生活发生真正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之前大都相似,而且现在在一些偏僻地区,一些旧俗依旧存在。比如村庄中的子女婚姻往往由男方父母喜好决定,而他们对于儿媳妇的评价标准往往基于两点:一是身体健康,能生育后代;二是具备较强的劳动能力(在南方多为养蚕缫丝的技术,在北方多为下田耕作的劳动能力)。真正使丈夫的家接受一个妇女的,是那个孩子。媳妇不能自主离婚,只能放弃家庭;以及经济萧条下为减少婚礼开支存在的“童养媳制度”。又如与“重男轻女”如影随形的单系继嗣制度。还如亲属关系的扩展(比如五代以内成为“族”,主要控制婚姻规则,以及过寄)和以亲属和邻里乡亲形成的互助会,红白事以及宗教祭祀也起到了社交纽带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生活风俗制度背后存在强大的儒家文化的约束,比如妇女的“三从四德”,子女的孝道,节俭文化,重视礼仪等活动。

人们总是习惯用“落后”、“封建迷信”等贬义词形容农村的旧习,却经常忽视了这些农村文化对农民的影响。中国的农村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代代传承的文化深深地渗入人们的意识中。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民间信仰是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不论它是否科学,但它是在人们对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中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顺应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生活的需要,有其充分存在的合理性和逻辑。例如八字,通常中国的家庭,在订婚前总会测算男女之间的八字,即年、月、日及时辰。媒人把女方的红贴送到男方家里(男方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男方父母则拿着它去找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在这里并不起什么实际作用,父母心中早有选择,他们给算命先生一些暗示,操纵着最后的结果。然而算命先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婚姻是包办的,从一些不了解的候选人里,要想选出一个合适的女孩子无异于赌博。每户人家都想找最好的媳妇,这个好,意味着能生,能干活。算命先生不仅是充当做出决定的一种工具,同时,也被用作把错误的责任推卸给上天意志的一个办法。如果你的婚姻不完美,那么这是命运,这实际上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

对于农村的发展费孝通先生通过当地蚕丝业的发展与变迁,揭示了资本、文化、技术的互相博弈。一个30年代的小村,所折射的,是国际缫丝市场的变幻,技术的推动,村民的欲望,利益集团的动机和手段。 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地中国的政经疑云,当500强在中国遇到本土化难题时,不妨回到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换个角度,从制度和文化来理解这些问题。从农村到城镇再到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变了,但根本的思维模式仍然有很大的相似处。文化就是这样的奇怪,大部分生活在其中之人都感受不到并且难以叙述,但又不得不顺着它生活,比如我们依然会喜欢男孩,我们会保持父母子女间的亲密感,我们会走亲访友,虽然已经没有了“族”的概念。  就好像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书中所写的:“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出于故意还是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是有害的”。以及他在书的最后所给出的预言式的论断:内部冲突和耗费巨大的斗争最后必将终止,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这个废墟上。而又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又一轮政权的更替,但核心的问题仍然没有触及。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7 9:18:47
当前页:1/4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