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钟欣霖:寻乌的风格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931

 读寻乌调查

14级经济学班钟欣霖 20140700056

寻乌笔记,这大概是自己第一次读毛泽东的书籍。整本书读下来的一个最直观感受就是如同流水账般,方方面面都细致入微,不得不感叹在当时那个时代下,时局不稳定物质科技条件的匮乏,作者必定花了很大的心思,也懂得了为什么胡老师一再夸赞寻乌调查。

想要理解作者意图,首先要了解社会背景。此调查写于19305月,而1930年是一个特殊年代。为我们耳熟的国共第一次内战1927-1937,而该调查恰恰就是写于第一次内战时候。古田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四军回师赣南,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形成了比较巩固的赣南根据地。1930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并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分散到寻乌及附近各县发动群众。因此该调查的目的显然不同于我们日常所阅读的经济调查,它带有更多政治性意味,巩固发动群众,更好的进行土地革命。开篇毛泽东用简练语言介绍寻乌县“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因此除了红军发动群众这一原因外,能够更加便利了解三省是选择寻乌县的第二个原因。

第一二三章主要讲了寻乌县的政治划分,交通和商业,层层递进连环相扣。从政治划分,我们大概了解了寻乌内部的构造和历史。其次是寻乌的交通。作者描写寻乌的交通分别从水路、陆路、电报、邮政等五个方面进行记录。记得同学在课堂说这太多了,只需挑重要的部分写。然而我却完全不赞同。一篇好的社会调查,相当于一份非常客观的资料,没有分析没有结论,不因作者个人感情影响读者的判断,完整且准确。同时正如前面所说,毛泽东作这番调查更多是带有政治意味的。当红军走到此地,翻开交通这部分便如同看一份详细的地图一般,若是只挑重要的部分讲,该作用会大大减弱。简洁准确不拖泥带水是经济调查的基本要素。第三章为商业,一到七个小节其实是从第二章交通递进下来的。重点介绍寻乌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商业贸易。毛泽东详实的记载寻乌的商品。详实,不单单指种类的多,更在于内容的微、细、详。以描写盐为例,毛泽东记载全县盐商有五家,每家的店主的家庭状况他的年利润,甚至是盐从何而来不同地方的盐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惠州的盐白质味差,潮汕的盐色青黑情节能腐蚀价格也偏高,身为惠州人的我也第一次了解自己家乡的盐,让我不得不暗自佩服毛泽东的调查能力。二从第八小节便是介绍寻乌县的各种商品行业职业描绘了寻乌县由盛到衰的景象。让我印象最深刻是第八小节的开头,“要拼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白了一般情况”,这恰恰是唯物论当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论。感叹毛泽东能熟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也反思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调查,走马观花,问卷缺乏真实性,其结果便如同毛泽东所说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

第四章是全书的重点,作者花费本调查近一半的页数讲述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把土地关系放在经济之后,作者是有一定考虑的。引用江村经济中马林诺夫斯基教授的一句话“如果对于当地人的经济生活不具备完备的知识,就不能对土地占有进行定义和描述。”当时的农村,土地不单单具有经济价值,更是村民人格的一部分。联系土地革命更能了解毛泽东关于土地关系的描述。从时间上看,1927,中共的第一次土地革命开始。规定要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此番调查在1930年,离第二次1931年土地革命仅一年时间,我想要读懂第四章可以从将要开展的第二次土地革命内容来理解。第二次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第二次土地革命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对1931年土地革命有重大意义。首先分析寻乌的人口成分与阶级成分分析,占人口绝大对数的的贫农(百分之七十)却拥有最少的财产和占人极少数(百分之四)却占据绝大多数财富的富农直观反映阶级矛盾的尖锐性。而后的剥削状况特别是地租剥削更能反映这一点。毛泽东描绘这部分并未带入任何的感情色彩,体现出社会调查的真实性,却采用了许多非常“接地气”的资料,包括农民间流传的歌,各种在生活被逼无奈下的出路如卖儿子让读者心里自然而然的有了判断。让我充分体会到老师在课上不停的强调的“社会调查一定要要求没有分析,没有结论”。“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的关系”,毛泽东此番话让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想要表达旧社会呼唤平等却自私自利,渴盼文明却故步自封,人们最缺少的既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自由思想真正尊重。这与毛泽东的思想大体一致。是啊,农民沦落到卖儿子偿还地主的债务,究竟是到了多艰苦的多么走投无路才需要血缘关系的剥离。流传的歌当中一句“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这里的敌人,我想,更多的指压迫他们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这也解释了为何寻乌县,一个算不上偏僻拥有水路陆路运输的县为何从盛慢慢到后面的衰落,是地主阶级阻碍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也是为何在1931年第二次土地革命急需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对比现在日益发展强大的中国,难以想像在六七十年前,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寻乌这般的社会状况。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7 22:37:54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