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岳小曼:深入学习,用心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382



深入学习 用心调查

——读《寻乌调查》有感

岳小曼 20140304056

读寻乌,首先要读懂其前言部分。字数不算多,所含信息量却是巨大的。第一句话,毛泽东直言这次调查是他做的最大规模。过去的七次调查虽也是他用心所做,得到他相当的重视,却不幸遗失了,可见此次调查多少是包含着弥补遗憾的心情的。毛泽东称自己当时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也还没有全般了解。然而,整篇报告读完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份调查的力度,是让学术界的理论之辈也黯然失色的。这份调查,是毛泽东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四军到寻乌的时候所做的,即处于陂头会议之后,汀州会议之前。当时正值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不断深入发展。但是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极端分子在农村乱烧乱杀,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地主、富农不加分辨一律受到斗争,被逼得要造反,同时贫农、雇农的生活也是极其困难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毛泽东来到寻乌作了调查,在农民群众的帮助下,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革命道路指引了方向。寻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在此处进行调查对于了解三省及其他地区的情况都有一定意义。毛泽东在调查中以调查会为主要形式,受邀者含县委书记古柏共11人,调查会开了十多天,整个调查进行了近二十天。

《寻乌调查》总共分五章,内容极其丰富。第一章政治区划,简要说明了寻乌县七区四厢十二堡的情况。第二章交通,分别从水路、陆路、电报、邮政和其他陆路交通工具五个方面来说明。第三章商业,记录了寻乌与各地往来的生意经营情况和买卖商品的种类。第四章旧有土地关系,包括农村人口、旧有田地分配、公共地主、个人地主、富农、贫农、剥削状况和寻乌的文化九个方面。第五章土地斗争,说明了土地、山林、池塘、房屋分配等有关现象和问题。这些内容体现在一篇仅仅7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之中,其全面、细致的程度令人惊叹。即使是没有来过寻乌的人,也可以生动清晰地把握这个县城的经济生活情况。

第三章寻乌的商业是调查的重点,突出了这篇报告经济调查的主题。虽说是寻乌县城的商业,却首先用了大量笔墨写周围往来的市场。这当然不是无用拖拉之举,市场需要交易,寻乌也是通过与周围城镇的贸易发展了商业,并且这其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也同样被毛泽东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调查中列举了寻乌的二十几种生意,所涉及的不仅包括货物来源去向、商品种类、经营盈亏等情况,还详细介绍了各行店主的籍贯、家庭情况、生平记事等内容,其深入了解的程度不亚于常年居住此地的人,正是通过剖解各种货物的方式来展现这个城的生活情况和组织内容。以杂货为例,除一家外,其他都是以布匹为最主要生意,这是符合常理的。次于布匹的则是洋货生意,这就不是一直以来如此了。文章写道“这个小小市场竟什么洋货也有卖”,并把洋货131种一样不漏列举出来。以往大城市也买不到的货品,现在在这小城镇也是应有尽有了。这里不仅可见一个小城的变化和进步,也表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另外说到杂货店的店员制度,如文所写“看他们阶级关系原来是那样的模糊”。三年出师的学徒从“徒弟”变成了“先生”,拿着薪俸,穿着新衣,和老板倒像是平等的地位了。这也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们在生活条件变好的同时也变得重视对个体的地位的尊重。

第四章和第五章对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的调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第四章关于大、中地主的部分,他们以收租为生,对于生产坐视不理。家里的田挑着最肥沃的只耕上十多二十谷,也是为了雇工不致闲起,人畜粪草不致浪费。地主占有土地只是为了获得租金的利益,并不在意改良生产方法和增进生产力,反而成为了发展生产力的阻碍。而在地主阶级中占绝大多数的小地主,一部分前途悲惨的,对于革命的要求很迫切,活动亦积极猛进;一部分年有多余的,在斗争中是反革命的。另外毛泽东还了解到除了这些老税户外,还存在一些“新发户子”,他们把钱看得很重,放很恶的高利贷,是农村中最恶劣的敌人阶级。由此可见,从阶级而言地主成为土地革命中必须打到的对象是应该的。但落实到人,还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把其中支持革命的力量也不问青红皂白一并打倒。而这些情况,只有通过深入调查才能知晓。第五章分配土地的区域标准部分,讨论了农民反对以区为单位,愿意以村为单位分田的原因。一是怕把自己区域的土地分出去,并且在农民心中,一个村子的人是利益相关的“自己人”。二是不赞成移民,因为搬家要受损失,并且交通变得不便。“那种以为农民的地方主义是由于农民的思想陈旧,即承认是心理的原因,不承认是经济的原因,是不对的。”可见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而不仅仅是停留于专家学者的分析,对于政策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也是社会调查的意义表现。就寻乌调查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来看,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村的土地问题上,而不是城市的发展。农村包围城市、大力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正是基于调查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的选择。

《寻乌调查》的叙述风格可以说得上是“接地气”的。不会一味追求只有小部分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高级词汇,反而是做了乡里百姓也能读懂的文章。通篇语言简洁易懂,部分使用了地方方言。这也是毛泽东谦逊认真的地方,不是那些以一点小学问整日洋洋自得的人可以比的。另外,整篇报告没有毛泽东自己加以评价和分析的部分,把深入调查后所得内容全部直接展现出来。这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很难做到的。自己的所见所闻,站在自己的政治立场上,总会有一些想法。即使是写追求客观的调查报告,作者也难免会有自己的偏向性,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读者的观点。于是,像寻乌调查这样没有自己私人的观点却又包含如此全面深入的内容的报告,就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带着寻求解决富农问题方法的明确目的,做了事无巨细的充分准备,采取了调查会为主、实地考察为辅的科学方法,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完成的。其调查内容为党在土地革命初期制定正确的对待商业、富农阶级,争取贫农雇农力量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其调查方式对学者开展社会调查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成为不可多得的范本。《寻乌调查》为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情况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很高的选择,尽管不适用于人口数量多、占地面积广的大城市,在研究农村问题上仍是个可以效仿的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做一些身边的调查。通过调查一些平时容易忽视的现象,形成自己对社会更深的认识了解。

通过阅读学习《寻乌调查》,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首先,社会经济调查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不加偏颇地反映真实的信息和情况。写调查不是写散文或小说,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丰富的修饰。需要的是调查而来的数据资料,即使是书籍文献等第二手资料,也要先亲身辨别其真实性,不能有误导的成分。其次,不仅是做调查的时候要做到用心深入,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做事。现在的社会,浮躁之风盛行。我们没有兴趣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只凭网络就做出了一篇篇“指点江山”的文章。诚然,我们似乎可以从网上获得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不用自己费神去研究去调查。可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并没有真实性的保障,可能是有心之人想让你看到的误导性信息,甚至可能就是错误的、有害的信息。同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这些观点又多是没有依据没有思考的片面之语。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沉住气,脚踏实地做点事。

总而言之,不管是学习还是调查,都需要认真的态度。这是我学到的东西,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22 0:14:21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