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感
|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6388 |
|
读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有感
经济学 曾涛 20040702012
读了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之后,我真的很赞同毛主席所说的那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如果要想对某一社会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的话,你就必须深入到你所要揭示的社会现象的环境中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历来都是我们党所倡导和鼓励的。毛泽东同志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为了找到能使我国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良好途径,他选择了亲自深入到农村中去,通过调查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当然,读完他的《才溪乡调查》,除了使我懂得了只有调查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理论之外,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调查的方法。从他的这篇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许多的数据,而且特别的详细。举个例子来说吧。他在讲到代表会议的代表数时,讲到:“上才溪:前五十三个代表。此次选举,工人家属算入工人成分,增至七十五个代表(新增二十二,本乡泥水工人多)。原五十三个代表中,工人十三人,加新增二十二人,共有工人代表三十五人,余四十是农民代表。全乡工人一百八十三人,属于一百六十三家,连家属平均每家以三人计,共四百八十九人,每十三人举一代表,故举代表如上数。”我看了之后开始觉得有点罗嗦,但就是这种罗嗦使读者完完全全知道才溪乡代表数的构成情况。这也就是调查的精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通过这篇调查报告也使我认识到数据是最有价值的原始材料,也是最能说明一个问题的本质的资料。
毛主席的这篇调查报告另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他的分类特别的详细,分了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这七大类,包含的内容真的是十分丰富,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主席能得到这么详实和完全的数据足以体现他调查的深入程度。我想他肯定做到了“听其言,观其行,同其住,同其劳”的地步。这也正是参加社会调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你的社会调查就完成了三分之二了。上次我们去河源的黄石村调查就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想来也觉得有点遗憾。我们并没有同我们的调查住户一起住,也几乎没有同她们一起劳动,不过这可能跟我们遇上的不是农忙时节有关,不过我觉得我们当时还是有机会和住户一起劳动和吃住的。这可能也是我们没能获得更多更详实的数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不过这次调查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经验。
虽然毛主席的这篇调查报告有点像记流水帐的感觉,但其实这就是调查报告的最好表达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读者清晰地认识你所调查的对象的各种特点和内容。
我们真的应该发扬毛主席的这种调查的态度和方法,因为这就是调查的实质所在!!
|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5/9 9:18: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