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吗?
|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6687 |
|
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经管学院04人力资源管理 林雨浩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是《反对本本主义》(《毛选》第一卷)一文的基本精神。我觉得通过本文的学习确实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是,读完本文让我深思的是:“本本”跟我们的实际差多远?
本文开篇就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是不是有些野蛮不合理?不野蛮!相反的,一句话犹如一声断喝,矛头直指那些不深入实际调查就针对某个问题胡乱发言的人。就是在七十六年后的今天,读到这里,如果我们对某个问题没有深入实际调查就胡乱发言、随便决策,依然犹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 然而我们这么觉得,有些人并不这么觉得。本文接下来又讲到:“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红军中显然有一部分同志是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提倡所谓‘无产阶级就是这样’的错误思想,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这种现象那时候有,现在也没有消除,反而更加猖狂。由此可见,“本本”中一再强调不对的问题或道理,在实际上“重蹈覆辙”的人比比皆是。很多同志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总是说一套做一套。难道他们从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或者意识到了,难道他们从不为此而感到羞愧?难道他们从没考虑过这种行为将给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相信作为一个党员不会愚昧到连这些问题都没想过。只是有些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或许到了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感觉到由不由衷了。
到此,又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本本”与实际存在的这种差距到底有多远??
根据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的趋势。我们深信这样一种趋势,但是事实上我们又不得不怀疑:这种趋势离我们有多远?这种转变需要多久?
国家经常发布类似这样的政策:“中国将在╳╳╳╳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已经在改善,可是我们怀疑:全国真的达到了小康水平了吗?看看自己家的情况,答案已不得而知。
毛泽东在本文中一再强调反对本本主义,要改变保守思想,要到群众中做实际调查去。不可否认,有大部分人作到了,但一定不是所有时候都这样做,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做。事实上我们也怀疑:毛泽东当时发动文革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当初他写的这篇著名的文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时毛泽东讲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党内干部的。今天提这样的话,很多人本来是不应该开口的,这些人包括党内干部,还包括一些学者、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还有我们学生等。然而事实上这些人都发言了。难道这些人(也包括我们学生)真的没有发言权吗?
我们不能指责哲学家说,你没有经过调查就不应该胡乱说话。不可否认,有些哲学家说的话确实很有见地。比如,周国平说:“思想停止了,才有思想。一切思想都是回忆。”他有调查过吗?没有。他是胡说吗?不见得。
我们也不能批评科学家说,你没有调查怎么能提出你的假想呢?假想毕竟不是真实就存在着的,它或许对或许也错。既然你不能确定它是错的,为什么不能提出来呢?提出来证伪都好。事实上很多假想成为进步和发展的根源:莱克兄弟的假想,使最终发明了飞机;爱因斯坦的假想,使最终出现了原子弹;邓小平的假想,使我们祖国向和平统一迈向了关键的一步。
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也是一种假想。因为共产主义是不曾存在过的,这一假想的提出必然是没有经过调查得来的,它只能是来源于过去实践的经验,是一种预测而已。从这方面讲,它跟上面讲的假想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同样存在不对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一假想具有的合理性。
由此可见,“本本”的东西未必就是对的,但我们的假想也未必就错。如果从它与实际的差距来判断,那么这种判断将毫不结果。“差距大就对,反之就错。”这结果简直很滑稽。
回到本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凡事都要经过调查,那岂不是要等到我们牙齿掉光了才能说话?
其实,只要我们不胡说一通,而是怀着敢于怀疑“本本”的的态度,那么没有经过调查提出我们的假想又有何妨呢?
|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5/10 8:58: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