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梁裕飞:下乡日记6篇
养虾大叔
跑船的洪哥
办宴席的霍叔
黄伯母的农业
族谱
曾小玲 20060709
06物流 邝伟洪2006
沙北村-龙菲菲小组(第一
06物流 陈振华
沙北村--林鑫小组(第一
王家博:谢谢你,招元村
06物流+陈全星2006
06物流 卓锡定
王土清 20060709
医疗状况
06物流+周炎培2006
肖碧翠 20060709
06物流蔡其舜的阳江下乡
06物流+冯洁莹2006
 

林锡仲下乡日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4404

林锡仲下乡日记 招元六天 11月18日 7:32我提着行李到原定的地点等车,其他同学还没来,因为我提早了半个小时。一则为了等司机,他不熟悉大学城的路,二则因为我今天奇怪地早起,或许是太兴奋了吧。待所有的行李都搬上车,我们出发了。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来说,这次的调查之旅无疑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不过昨天睡太晚了,所以待一切都安顿好,便睡去了。一觉醒来已是10:31,车外已不是高速公路了,映入眼帘的是另外一番风景。低矮的旱田夹杂在青绿的小溪间,长满了杂草,有点风,草在摇摆,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嫌,可惜现在已步入寒冬。两旁的小山也不逊色,郁郁葱葱的树遮蔽了整片山头,似乎阳光在此处也找不到容身之席。但越往招元村的方向走,我就越奇怪,山上的树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稀疏,但呈规律的分布,当时我估计是有人承包山头来种植。至于是谁承包的,种的是什么树,作用是什么,我打算在未来的5天内问个究竟。或许因为睡了一会,来了点精神,好奇心与新鲜感开始占据我的脑海,对于窗外一草一木,都格外的喜爱。从喧嚣的城市驶入宁静的小山村,心灵似乎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我期待着那方能让我修心与提高的土地,也期盼着见一见生长在此的人们。 11:08车缓缓的停了下来,一栋两层高的陈旧的楼房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老师说的村委会?白色的粉刷墙因日久已有点剥落,有点灰沉。来不及仔细地观察,我们又开车到镇上吃饭了。午饭我们是在坡记饭店吃的。菜式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有鸡,估计是三黄鸡,听镇党委委员胡秀华说,这鸡是从农户家买回来的,50元一只。另外还有一盘猪肉,炒河鱼,熏肉。这肉有点像我们说的腊肉,腊肉是偏甜,它偏咸。还有四道菜,记不清是什么,总体来说,大家都比较满意,光看那空溜溜的盘子就知道拉。饭后胡委员带我去结帐,还告诉我镇上一些饭店的情况。上义镇有十几家饭店,一般都是自家人经营,做的也是地道的客家菜,所以大家去饭店吃饭都有家的感觉。 下午2:00回到村委会,胡委员和黄书记给我们训话。我们的会议室在二楼,不到60平方米,摆放着十来排旧桌子和椅子,除此之外,只有一台21寸彩电,一台DVD机,两台吊扇和两支日光灯。简单的会议室让我看到了农村与城市的一点区别,我相信这样的感受在未来5天还会继续存在。坐下来细看,之间黑板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育儿期教育---教你科学避孕”。黑板顶上还醒目的贴着几个大字: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进步。胡委员还特别提及到村里有个规定:第一胎生男孩,以后就不能再生,如果是女孩,4年后可再生第二胎。招元村正是以这种方式来响应党和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此外胡委员还介绍了招元村的一些基本情况。至于具体内容以后会在报告中体现,现在就不重复了 会后农户就把我们领回家了。我们小组分配到跟碧月阿姨。沿路走回来的时候我跟小杜拉着行李箱走在沙石凹凸的路上,我们的行李箱还真是第一次“走”这样的路,还真担心它会提前报废呢。尽管有这样的担心,我还是不忘沿途欣赏以下风景。路的左边是大小不一的菜田,阿姨说这里种得最多的是大菜,萝卜,还有青葱。当然还有其他的蔬菜,因为大家都是种来自己吃的,所以一般会有好几个品种,但数量不多。右边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房屋,奇怪的是很多都是新房和就房相连。而且一路走来我感觉这个村的农民并不是很穷。走了大约8分钟,前面的几位同学和阿姨在一栋3层高的楼房前停了下来。那就是碧月阿姨的家。闪光的不锈钢防盗门,白色的瓷砖外墙,看起来并不比城市差。阿姨笑脸盈盈地把我们引进门,一位老伯正坐在椅子上什么也没做,大概是知道我们要来,坐在那等吧。两个小孩正坐在地上玩耍。阿姨说这屋子现在有5个人住,她和她丈夫,也就是那老伯,两个孙子孙女,还有她的小儿子,不过当时不在场,两个孙子孙女的父母在外工作。阿姨热情地给我们倒茶、端花生。一番寒暄后,阿姨带我们把行李搬到二楼,顺便熟悉一下环境。宽敞的客厅、米黄色的瓷砖和皮沙发在阳光的映照下越显豪华。整套的KONKA音响设备更让我们感受不到丁点儿的贫穷。二楼有四间房,一个客厅,一间浴室。阿姨的子女回来都是住在这里。一楼三间房,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个客厅,一个饭厅。 晚上阿姨给我们准备了满满的一桌菜,有姜葱三黄鸡、梅菜猪肉......这与我们之前吃苦的打算很不一样,不过,当然大家还是很乐意这样的结果拉。八点钟我们按照计划来到村委会开会。各个小组都回报了遇到的问题。而我们小组相对来说还算正常。只是这还不符合我们下乡的要求,我们每个小组都应对应一家农户。所以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另外再找两个农户。回来的时候已是9点多,天依然一片漆黑。今晚没有月光,乡村的路又大多没有电灯,走在风声萧瑟的崎岖上,心里不免有点发毛,幸亏我们是一大帮人,要不打死我也不敢在路上走。回想起在城市里,现在这个时候街上肯定霓虹灯闪耀,大家还在欢声笑语呢。我不禁发了一番感慨。我想农村之所以师资缺乏除了与收入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公共设施不完善,晚上连路灯都没有,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试问这样的环境还有谁愿意留在这里呢? 回到阿姨家已经九点半了,他们像其他所有的农村人一样,早早地钻进被窝里,做着乡间美梦了。扰人清梦不是我们想做的事,不过没办法啊,幸好阿姨人好,给我们开门的时候依然笑脸满盈。轮流洗完澡后就各自回房写日记了。写毕,时间已不早,我也是时候做做清梦了。 11月19号 昨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坐车与开会上,所以今天才算是开始真正的调查。5天的调查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早上7:30我 就起来了。谁知别人都比我早,起来的时候屋子里已经非常热闹,似乎起的晚是一种罪恶,一种另类。 早餐过后,阿姨要带我们去找另外一家农户,他们是阿姨的亲戚,老伯的堂弟一家。从阿姨家的后门,穿过5块田地,走了不到一分钟,阿姨就停在一块比刚才走过的田都要大的一块田上,一位叔叔在脱谷,一位中年妇女在扎稻草,还有两个孩子在割水稻。阿姨告诉我们他就是钟叔。 经介绍,中年妇女是钟叔的老婆,运梅阿姨,另外两个是他们的孩子,女孩叫小丽,今年15岁,读初二,男孩叫国雄,14岁,读初一。 由于我们都不会客家话,所以小组内部早就定了裕华做访谈工作。所以我们就开始分头行动了。小杜和淼冰负责量田,雪卿和嘉安照相,我负责登记。开始时裕华跟钟叔闲聊,我跟家镇便学碧月阿姨割稻子。第一次割稻子难免有点别扭,不过我还是学着阿姨“干”了起来。两脚叉开比肩稍宽,弓腰,左手握到离苗根10厘米处,右手紧握镰刀,然后用力向左后方割,一把苗就割下来了,继续割第二把,重复刚才的动作,在抓第三把,直到左手握满以后把它放在靠近自己的地方,放整齐。一般会放到两手可以把稻谷抓起的时候就要交叉放了,层层叠叠,直至半米高,阿姨或者小丽就会把稻谷抱到靠近钟叔脱谷的地方,这个时候稻谷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摆放的,根部统一向着钟叔,方便拿取。据钟叔说,他是招元村第一个使用电动脱谷机的人,其他的都是脚动。电动的药300多元,而脚动的只需200多元。可现在大多数都改用电动了。小丽家的脱谷机的电来源于她大伯家,电线总长333米。一般脱谷的活都是钟叔干,因为脱谷机的转动圈速度快且锋利,力气不够或者稍不留神,手很容易被卷进去,比较危险。割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地熟悉起来,速度也越来越快乐,眼看跟前的一大片水稻被我们征服,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在这期间胡老师来看我们小组的进展情况,并要求我们三个小组尽快分开行动。所以我们跟阿姨商量再给我们多找一家农户。早上割到十一点半左右我们便回去吃饭了。 本来下午打算去阿姨介绍的老伯家调查,可是老伯有事,我们的计划被迫取消。刚好下午胡委员来碧月阿姨家做客,我们便抓紧机会了解一下招元村的情况。热情的胡委员还给我们讲述了他家的一些情况。他跟大部分农户一样,家里养猪,不过他养的数量比较多,前一个月买了16条小猪,都是土猪,花了12000元(一般每条小猪有70到80斤,每斤要9元)。他还说土猪一般较肥,免疫力较好,瘦猪免疫力就比较差。村里还设有专门的技术员,给猪打针,每只小猪在卖之前都会打5针,每针1元。小猪一般养4个月就可以卖,平时多吃剩饭(从他爱人承包的学校饭堂里拿回来的),偶尔会喂饲料。招元村的猪一般都会卖给邻近的10个屠工,这些屠工一般都会开小店兼顾卖猪肉,目前只有一个屠工是不开小店的。屠工的生活算是过得去。当问到国家对于养猪户的一些政策时,胡委员显出一丝欢喜。他说国家会对每头母猪补贴50元,有政府统一划拨到镇财政部,猪户凭个人身份证即可领取,有了这些钱,尽管数目不多,还是能对养猪户产生一些积极性。现在市场上的猪肉又由原来的5、6元一斤涨到13元一斤,收入总算有所提高,大家当然一片欢喜拉!另外胡委员还讲了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大概 3:45,胡委员就要回家喂猪了,我们也不好耽误,谢过胡委员后便准备到田里了解一下钟叔家的基本情况。聊到差不多5点钟我们就赶到村委会开会。每个小组都向老师汇报了基本情况及遇到的困难。 回家已是六点多,匆匆吃过晚饭,还来不及洗澡便往钟叔家跑。像昨天一样,周围黑漆漆的一片,加之今天天气明显转冷,风大,吹得树叶嗖嗖的响,颇有恐怖之嫌,大家不觉加快了脚步。一直生活在城里,不管走到哪里都灯火通明,从没感受过这样的情景。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繁华大都市的人,之前一直在想,生活在农村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未尝不好,但是不能没有街灯。这一段路似乎走了很久,小组里不禁有人问阿姨究竟什么时候才到。大概30秒之后我们便随阿姨转入一个类似牌坊的门楼。再走10米左右我们停在一扇木栅栏似的门前,左边2米处有一扇窗,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走过没灯的乡村小路,看到有光,哪怕是如此微弱的光,心里都觉得踏实多了。不久,穿着睡衣的运梅阿姨过来开门,看到我们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还是把我们引进屋里。钟叔不在家,我们到钟叔的房间坐,小丽和国雄都在房间里看电视。狭窄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床,一张堆满了衣服,看来他们都把床当作衣柜了。另外一张是钟叔他们睡觉的床,小丽和国雄就坐在上面。旁边是一张破旧的桌子,一台21寸彩电,一台已经不能使用的VCD机,一部电话,还有一些杂物。左边是一张掉了几片竹片的躺椅。这样的房子,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摆设现实中我还是头一回见,不禁感到一阵心酸。生长在繁华的大都市,见惯豪华轿车和星级豪宅,感受着改革之风带来的种种新变化,压根儿没有办法想象今天的中国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在贫困线上,为两顿温饱终日奔波。这次下乡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我觉得如果我在现在拥有的条件下不认真学习,学有所成,不仅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由于主角不在,我们只能参观一下他们的屋子,又因为太黑,什么都看不到,我们在小丽家逗留了不到半小时便离开了。接着,阿姨带我们去那位老伯家。由于老伯不会说普通话,只有裕华跟他聊了几句,便回去了。 回家时间已不早,轮流洗过澡便回房钻进暖暖被窝,回想今天的种种,写下了这篇日记。 11月20日 昨天晚上我们小组已经讨论好今天应该做些什么,所以今天事情开展得很顺利。早上7:00起来吃过早饭,我、雪卿、柳萍三人就按原定计划去小丽家。 在路上恰巧遇到小雄,他跟我们一起回他家。小丽在家洗衣服,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立刻拿出卷尺和相机,准备测量和拍摄。雪卿负责照相,柳萍负责测量,而我主要负责记录。首先,我给屋子画了张平面图,比较详细,还包括一些摆设、劳动工具。对于劳动工具,我们认真地测量了其柄的长度,金属部位的长与宽,还从不同方位拍了照。接着我们参观了钟叔和小丽的房间,并认真地记录了房内的摆设。在走出钟叔的房间时,我还瞟到钟叔的房间的墙边贴了一张小丽的数学成绩优秀奖状。从房间出来往右边拐,是小丽在洗衣服的洗澡房。里面简单的只有一个老式水龙头和一同小丽正准备洗的衣服。她正在为全家人洗衣服。暗暗的洗澡房里见不着有灯,只是在房外30厘米处有一盏封尘的电灯泡。平时洗澡都是靠这盏灯。因为门不高,只到脖子,光可以照进来灯装在外面还可以照亮窄暗的小通道。继续往前走,是他们的厨房,这里算是整间屋子最干净、最宽敞的地方了。细细清点过所有厨具的时候,还发现橱柜里有一袋猪肉,六成瘦肉,四成白肉,我让小雄找一把杆秤来称一下,刚好钟叔从田里回来休息。因为不像工厂一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累了,可以回来休息,喝杯茶,休息够了,再到田里工作,生活也挺自由的,起码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这也许是对农民艰难生活的一种补偿吧。不过因为我们都不会看杆秤,所以钟叔还是很细心地教我们看杆秤,这次下乡还让我学多一种几乎被淘汰的测量工具。九两三,每斤14元,实收13元。对照过计划,该测量的东西都已测量好,于是,小雄带我们去菜田。 菜田就在屋子左手边约50米处,由于这块空地一直没有人种,所以就把它围起来,用来种菜自己吃。菜地外面是一条小溪。中间是一片鱼溏,是小丽的叔叔的。不过她叔叔到外地打工,鱼少且小,平时如果小丽他们想吃鱼,都会在过路卖鱼的人那里买,而不会在这里捞,只有等她叔叔回来才捞来吃。因为相机没电了,所司只能下午充好电再过来。接着小雄带我们去看他们的猪,从菜地往猪栏走大概要57秒。猪栏里有一只大母猪,听小雄说,它已经怀孕20多天了,估计这个月二十几好就要生了。旁边猪栏也是他们的,不过没养猪。因为相机不能用,只好等下午再来照菜田和猪栏了。早上的任务基本完成,,11:23我们回到阿姨家。稍微整理一下今天的记录,便到了吃饭时间。午饭时,阿姨拿出一瓶黄豆酒来招呼我们,我也一时兴起,喝了小半碗,很浓的酒精味,半碗下肚感觉脸烫烫的,头晕晕的,迷迷糊糊的到房间睡觉。一觉醒来已是三点多。急忙起来,赶到菜地和猪栏照相、测量。早上没留意到猪栏旁边种着十几棵蕉树,有些是小丽他们的,有些则不是。一般都是自己吃。 晚上,我们觉得很有必要找钟叔收集一些资料。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晚饭过后,连澡都不洗就赶到钟叔家。幸好,钟叔今天没有到外面去溜达,我们便有机会跟钟叔交流交流。钟叔是一个很积极乐观、开明、健谈的人,一个晚上,大概两个小时,钟叔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种子来源、花化肥、农药价格、农忙时间、播种插秧施肥杀虫的方法等等。还聊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热情的钟叔还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今晚两个小时的谈话让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今天是下乡的第三天,也是最充实的一天,因为我们不仅按计划完成所有的内容,还学会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我们这次算是不枉此行了。希望接下来的两天除了能补充漏掉的调查内容以外,还能有机会踏一踏这里的山 趟一趟这里的水。梦寻,他乡。 11月21日 今天,我们违背了老师的意愿到上义镇赶集。我们决定赶集的原因有两个:一来钟叔今天没有空,不去农田,也不在家,且小丽他们知道的事情并不多,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资料。二则因为难得碰上一次赶集,赶集又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听钟叔说,一般要买东西都是等赶集的时候买,也就是说赶集是他们的消费结构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选择了去一趟。在集上我们采访四个小摊的摊主,他们分别是卖干货的(干虾、干海鱼),卖猪肉的,卖水果的,卖水产的(草鱼、鲤鱼、虾)。我们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摊主都是从惠州进货,除了这里的生意外,家里还有种田。一般不到集上卖货的时候就在家里赶农活。此外,这里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兴旺。一条约摸500米的路上,左右两边都有一些固定的商铺,三间小卖部,都是夫妻俩在经营。烟酒糖果这些是少不了的,另外还有一些价格很便宜的零食,老板说这里的小孩买不起太贵的零食和玩具,价格一般都在1毛到1元之间,两元的算是“高档”的了,三元的几乎没有人买。生意有点冷淡。另外还有两家是卖衣物的,这里的生意比小卖部更冷清。 因为我们要赶着回去,所以对赶集有了初步了解后,便等车准备回来了。回来恰巧凌莫玉书记、李卫东老师、邱华妹老师和胡靖老师来看我们。询问了我们小组的调查进展并照相留念以后,老师就去探望其他小组了。 下午镇委书记和胡老师也来了解我们的调查情况。书记还表达了自己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担忧以及希望。他希望借我们调查的机会向家长和学生们灌输开明的思想,希望他们因此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谈到四点钟左右,书记就要走了。由于还没到吃饭时间,我们继续去量之前还没量完的田。 尽管之前三天对钟叔一家进行了调查,他们家的情况我们也有了较多的了解,但是我们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所以饭后我们再次来到钟叔家。很可惜,钟叔又不在,不免有点失望。不过既然一场来到,不问就太浪费了。一个晚上主要问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使用秧盘。第二,如何插秧。对于这两个问题阿姨也给我们作了详细的回答,还拿出秧盘给我们做了示范。后来又补充了一个问题是关于消费支出的,回来我粗略地计算了他们家的收支,并作了收支表。时间也不早了互留通信地址后,我们便回去了。 今天晚上月亮终于被我们盼出来了,明亮皎洁的月光洒满清幽的乡间小路,此时此刻,再多的烦恼、再多的忧愁都不算什么了,尽管在这里敞开胸怀,拥抱至亲的大自然,洗涤被尘嚣所沾染的灵魂,享受久违的轻松与宁静。我并不埋怨时间的短暂,今生能在此地走过,感受过,曾经拥有过已经足够了,况且这会永存我的脑海,今生今世。 11月22日 今天是5天调查旅程的最后一天了,时间过得真快。今天主要是补漏。8:30吃完早饭,我们再次来到小丽家。小丽和阿姨都不在家。小雄在屋子外面溜达,钟叔在厨房里跟上义小学的校长聊天。我们趁此机会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钟叔依旧热情地给我们搬凳子,倒茶。可能接触多了,大家聊起来不会太拘谨,一切都变得很自然。校长讲了学生学习质量及现在学校收费的具体情况。对于教育费用,钟叔不禁发出感慨。他说,现在的学校说是免除了学杂费,但是生活费和住宿费都比以前高的多。拿他的孩子来说吧,钟叔的大女儿四年前还读初中,那时每个星期伙食费只要2元,不过要自己带饭,现在小丽他们每人每个星期都要30元,住宿费也由原来的100元变成今天150元每学期。总之,大女儿读书时所有的花费每学期只要500元左右,而现在小丽和小雄每人每学期1000元,比没有免学杂费时还要贵。此外,钟叔还对镇委书记提到的整个招元村进行三黄鸡养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跟钟叔接触得越久越觉得钟叔为人开明,健谈,不知不觉间,我们聊到了吃饭的时间。小丽两次过来找我们说阿姨叫我们吃饭,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钟叔家。 下午我们按原定计划来到石潭小学跟同学们交流。预期说交流,不如说了解情况罢了。两点半我来到了小学,安排我们班同学到教室给小学生们聊天以后,我找到了校长。我跟校长聊了大概半个小时,主要是关于学校的现状与计划,管理制度和我们本次下乡的目的。半小时后老师来了我到每个教室去看大家的交流情况。这次交流校长主要安排了五、六年级的同学来,希望他们能在我们的感召下热爱学习,继续学业。 当我走到一个班上时,嘉安正在问大家喜不喜欢学习,大家都说喜欢,再问大家想不想继续读书时,一个小女孩的“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她说哥哥姐姐告诉她初中的老师不好,都不会关心学生。我试图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服她。过了大概有15分钟,她似懂非懂地说:“姐姐,我会努力读书,读初中,读高中,还要像你一样读大学。”听她这句话,我心里真的比喝了蜜还甜。我不知道她说的话是真是假,不过我宁愿相信她的话。衷心希望小艳娣能走上适合她的道路,走出农村,走出贫困。小艳娣还建议大家给我唱一首歌,我当然乐死拉!不过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唱的竟然是《小草》。“我是没有根的小草,到处飘啊,荡啊,没人爱,没人疼”这是一首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人表达迷茫的歌。他们中间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该是想父母了吧。一个半小时就在大家的欢笑声中逝去,4点钟他们就要排队回家了。小艳娣在人群中冒出头,甜甜地对着我笑。好纯、好美的笑容!目送着她们的冤屈,我真心希望小艳娣认真读书,也衷心希望像小艳娣一样的孩子有机会继续他们的学业,追求属于他们的梦。抬头,天蓝蓝的,飘着几朵棉花糖似的白云,闭上眼睛,感受着清新的空气,真舒服! 晚饭后,我们到河边开篝火晚会。一路上,天黑黑的,没有月光,光靠阿姨家的大电筒来照着黑幽幽的路。15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河边,我们打纸牌,烧番薯,聊天。第一次在乡间篝火晚会,挺开心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见一见没见几天的同学拉。玩到十点多,我们就回去了,因为还要写日记呢。 11月23日 是我们离开招元村的日子。早上起来感觉有点寒,打开窗帘,天蒙蒙的,浓浓的雾阻隔了眺望的视线,远处的青山此时似乎归隐了,想必是不忍看到离别之苦吧! 梳洗完,收拾好东西,便下楼吃我们在阿姨家的最后一顿早饭。阿姨昨天说我们早饭吃萝卜糍,奇怪的是,还有红鸡蛋,我们还以为阿姨家有人生日呢。不过阿姨说这鸡蛋是特意给我们煮的,祝我们一路顺风。我们真的很意外,很感动。几天来感受着阿姨亲切的关怀与悉心的照顾,我们实在舍不得离开。可这里毕竟不是我们的家,我们不属于这里,不管我们多么喜欢这里,我们终究要收拾行装,踏上回校的路,走我们应该走的路,追我们应该追的梦。 早饭过后,我们跟阿姨照相。接着就去找钟叔和钟伯。钟叔要留我们吃饭,不过由于时间不允许,只能婉拒了。钟叔很热情,还说我们过年到他家,给我们杀一只最大最好的鸡。很简单的一句话,很淳朴的一位农民。我深深地感动与他的真挚,越发舍不得离开这片温情洋溢的土地。舍不得也没办法,10点钟我们还是得离开这里。道别之后, 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到了昨天篝火晚会的那条河的另一边头,弯弯的小河,清清的水,掬一捧清凉在手,清纯的水净化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在城市里无法感到的自在与开怀。我们用芦苇装着摸上来的田螺,不过后来还是把他们放回水里去了。我感觉自己像个小孩,如果每天都能这样悠闲该有多好啊! 10:00我们准时来到村委会。 10:30到上义镇,书记给我们开座谈会。 11:10我们再次来到坡记饭店吃饭。希望这不是我们在河源吃的最后一顿饭。12:15我们坐上了回广州的路。上车不久,我跟来的时候一样,睡着了。不一样的是,这一次醒来,不再是悦目的苍绿,与赏心的自然风光,而是喧嚣的街道与拥挤的汽车,浑浊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失落……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7/12/13 21:32:22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