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张佳嘉:普宁山村学校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838

前言本次社会经济调查与实践的作业,我的课题是山村学校。笔者暑假在揭阳日报社教育周刊编辑部实习。在工作中,我发现,媒体与大众的目光大都聚焦在城镇学校或重点学校,很多关于这些学校的情况都通过传媒为大众所了解,我们经常报道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等事迹也大都是这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而对于边远的、偏僻的乡村学校,则很少有人关注,那里的老师和学生过的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虽然那里可能没有出现特别优秀的人,没有发生特别值得报道的事。但是在那种条件下,还能坚持学习、坚持教书育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对于这些需要帮助的地方,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有必要将实际情况赤裸裸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引导大众去关注某一些人、某一些事。于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完成了这次暑期的实践报告作业,主要是介绍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普宁市船埔镇古坑村的办学概况。直面乡村学校 ————记普宁市船埔镇古坑小学说起学校,现在的学生家长都会关注该校的教学质量,软件硬件一一对比:师资力量雄不雄厚,教学设施齐不齐全,校园环境如何:绿化怎样,有多少个篮球场多少个足球场,甚至有没有大大的游泳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里成长。电视上,我们看到这样那样的学校,有的升学率很高,是万千学子向往的圣地;有的环境很优美,是陶冶情操培养迁客骚人的沃土;有的师资雄厚,是英才齐聚的场所……它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长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也过多地把眼睛往上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个学校,它的长处在于:它任何一方面都比其他学校短。它就是普宁市船埔镇古坑小学。古坑村的交通船埔镇是普宁一个山区,古坑村是船埔镇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村,距离船埔镇镇政府大约7公里。此次古坑之行酝酿了很久,就是因为天气不好,每天都下雨,山路崎岖泥泞,车子根本进不去,要等太阳出来把路晒干了才能行车。 8月6日这天,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我们驱车前往这个在心中想象过无数遍的村庄。刚开始的路还很好走,都是水泥路。到距离该村2公里的地方,开始转为山路了。路很窄,几乎仅供一辆车行走,我很疑惑:要是迎面有车出来,不就堵死了吗?引路的人说那要倒退或前进到一两处较宽的地才能让路,很麻烦,但是一般不会有车来这里,只有某家建房子,才有载石车出入,村民一般都是用摩托车或单车。路面是泥路,坑坑洼洼的,坐在车里真有点玩过山车的感觉。由于刚下过很多天的雨,一些泥还没结干,很粘很软,一不小心,轮子就陷进去了起不来了,这很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短短的2公里路,车子走了近半个小时。不过车窗外的风景倒是很迷人,两边都是葱葱郁郁的山,高低相间,山涧之间还有溪流,水流很是清澈,引路人说,平时没下雨的时候还更清澈,真的可以见到水里的鱼。在路上,我还看到一个7、8岁左右的小女孩扛着一担树枝走过,走得很轻松,我正夸她,同行的说,山里的小孩很小就会干很多事情了,砍柴、生火、砌灶…… 古坑村的概况古坑村总人口约2千人(全部是农村户口)。全村人均耕地面积(水田)约为0.18亩,山地人均面积为0.3亩。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不起来,村子里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青年和壮年大都外出谋生去了,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出去外地作生意,有的自己当老板,有的进工厂打工,有的进施工队当建筑工人。这些人月收入少的千元,多的几万元。在一片平房建筑中偶尔有一两幢2、3层的楼房,都是家里有人在外赚钱。这已经是全村最了不起的了。其余的都是平房,有的还是用土盖的,相当简陋。村里的人约2/3靠种植过日子,种植的果树主要有青梅、黄榄、乌榄、菠萝。山区是青梅的沃土,青梅收成很好,前几年搞包装出口,村里人都赚到不少钱,后来由于质量这关没把好,青梅的卫生问题受到质疑,出口不了了。现在的青梅还卖不到2毛钱一斤,加上天气的原因,今年来靠种植为生的村民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其余1/3的村民靠养猪、鸡、鸭,开鱼塘为生。全村有机动车辆(包括摩托车、电动三轮车)40多辆;约百分之八十的人家有电视机;百分之七十的人家安装了电话。古坑小学的历史船埔镇古坑学校创建于1958年,改革开放前,校舍都是瓦房,学生才100余人。1985年才首建100多平方米的平房。1990年新建二层楼房约600平方米。从办学至今,从来没有建过校门,也没有任何学校的标志。古坑小学的校园情况 虽然之前已经对该校的情况有所了解,但真正到了那里,还是发现和想象中的有点距离。快到小学的那段路太窄了,车子进不去,我们一行下车走路。在一个小山坡前,笔者正在研究山坡前的一老黄牛,领路的人就说,学校到了。实在很难想象眼前这环境能建学校,眼前的小山坡上,一两层楼的建筑勉勉强强地站在上面,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楼已经有点破旧了,但和旁边两个小平房相比则显得年轻力壮很多。它的左边是一短排的平房,隔开成3间,2间是教室,1间是教师办公室。它的右边紧挨着两间很简陋的、长满青苔的破屋子,是整个学校的卫生间。(后来经过采访才知道的,所有的房子都没有任何标识。)左边那一短排平房是1985年建校时建的瓦房,现在已经非常破旧了,屋顶、屋檐、墙壁都有严重破损,墙壁被灰尘染得黑乎乎的。前两年这几间房子已经被列为危房了,但现在仍在使用,一间是一年级的教室,一间堆放杂物,还有一间是老师的休息室。在教室和休息室之间的墙壁上贴着一块掉了很多漆的黑板,隐约可以看出是各年级考勤纪律评比表,字迹已经很模糊了。中间这一两层楼的楼房就是学校的主建筑了,是1990年建的。长约50米,外墙壁贴有马赛克,在第2、第3间房子之间有一天约8cm宽的裂缝。每层楼有5间房子,中间是楼梯,楼梯宽约150cm,台阶残破不堪,有几级台阶中间已经塌了,只剩旁边两角。在一楼左数第2间是校长办公室,第4间被隔开成两间,住着一位代课老师一家。其余3间是学前班和二、三年级的教室。楼上左数第3间和第4间是老师办公室,其余3间是四到六年级的教室。每个教室大约36平方米,有6个面积约2.4平方米的窗户,所有的教室的窗户都没有玻璃窗,只是架着几根生锈的铁条。下雨的天气,学生只好向中间靠拢。值日生也可以少一项关好窗户的任务。课室内部:水泥的地板很不光滑,坑坑洼洼正如墙上的黑板;1个讲台和20多套(一套可供两人共坐)学生的课桌椅都是修了再修的,很多已经破了好大的洞,有的桌椅又缺胳膊少腿的。讲台上看不到一盒的粉笔,都是几小节而已;黑板擦都已经严重变形,软布经过很长时间的磨损只剩下薄薄一层。除了屋顶上的两个吊着的电风扇,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装饰,连最起码的红花栏都没有。据说电风扇也是近几年有港澳同胞捐资才装上的。在古坑小学我见到了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小的教师饭堂。所谓教师饭堂就是一楼上二楼的第一节台阶与平地形成夹角的那个小空间,大概20多平方米,由于上面是楼梯,楼幅很低,1米六多的人进去都要低头,进到里面还好,屋顶会高一点,但感觉还是很压抑。里面只有一个灶台,一个卫生间、两张桌子,四张椅子。每天中午家离学校较远的老师就在这里吃饭,学校雇了一个阿姨在这里煮饭,一个月给她180元的工资。要在这里吃午饭的老师一个月向学校财务处交40元,每天都是两菜一汤。主楼的右边是两间很简陋的土房,这就是全校的卫生间。那是用土堆砌而成的两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空间,而且没有做任何区分男女的标志。墙壁已经剥落到不成样子,门口的地板和墙都长满青苔,里面只有3个位子,之间用一些砖堆成斜三角形隔开,通道更是窄到仅容一人通过。我很奇怪300余人在下课期间怎么够时间排队去伦敦,老师告诉我,大多数低年级的学生都在学校前后的空地就地解决的。学校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学校的运动场地只是教室前那大概1500多平方米的空地,而且还是沙土地,没有铺水泥,地面凹凸不平。空地的形状很不规则,没有靠着校舍的一边是一斜坡,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去。空地上有两根水泥做成的篮球架,但是上面光秃秃的,没有篮板和篮筐,没有点想象力还真不知道那原来是篮球架。老师说,本来是有篮板和篮筐的,后来坏了,没有钱修理只能拆下来,以免脱落伤到学生。受活动场地限制,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老师只能带领学生做做操,其他的别说球类运动,就连跑步、跳远也教不了。古坑小学的教学规模 (1)学校人数:该校学生只有300余人,教师包括校长、主任、财务在内有13人。开设有学前班和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大概30—50人左右。全校任课老师11个,包揽6个年级12个科目的课,每个老师的授课都要跨几个年级或跨几个学科。12个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等,当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可真不容易,文武双全的可能还得下岗,十项全能的才能撑得住场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古坑真可谓师资雄厚啊!(2)课程安排:他们一天上7节课,除去固定的早上一节早读课和中午一节午写课,他们实际上课只有5节/天,包括活动课、劳动课、体育课这些基本不上的课。一、二年级每周3节体育,一节活动;三年级以上两节体育,一节劳动。可见,实际上课的时间所剩无几。三、四、五年级有开设英语课,三、四年级每周两节,五年级只有一节。(文末附有全校功课表) 古坑小学的教师待遇该校13名教师中,11名是正式教师,正式教师的工资为600—1200不等,按照教龄不同划分工资等级。虽然1999年普宁教育局已经发出44号文件,明文规定:凡属1993年3月28日后聘用的代课教师都属被清退对象,都应无条件接受清退。但该校还有2名那个时候的代课老师,代课老师月薪28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形式的补贴,更不用说福利了。同我们引路的就是其中一位代课老师。他住在学校里,有4个孩子,妻子自幼残疾,行走不便,不能外出工作,只能在家做一些手工活帮补家用。如此沉重的家庭负担,280元是不够用的,他就靠课余时间种种水稻,还有捡一些废品废纸去卖。他住在学校里。他的两间房间其实是用一间教室隔开成两间的,一间大约18平方米。左边的一间是他的四个小孩住的。用帘子隔成里外两部分,里面仅有一张木床,外面有两张办公桌,一张是他备课、查作业用的,一张摆放着一个17寸的电视机。在办公桌的对面有几张茶几和一套沙发(沙发是木制品,一共4个座位)。右边是一间是他们夫妇二人的卧室,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之外,其余的空间堆放着很多坛罐,是他腌制咸菜用的。坛罐的旁边放着他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辆旧自行车。在他卧室的一角,堆积着到一袋又一袋的塑料瓶、易拉罐、纸张等废品。要卖还得骑3、4公里的车到外面去卖。问他,卖得了钱吗?他摇摇头,一脸的无奈,但有总比没有好。4个小孩要上学,每人每学期要交194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问他一下子怎么筹这么多钱,他说先欠着学校,以后在他工资里面扣。仅够维持生计的这么两百多块钱,学校有时还要拖欠。他说从2001年9月到2002年8月几乎一年的时间学校都发不出工资,那一年是他最苦的一年,几乎都靠捡废品才能勉强不挨饿。后来他带头和其他老师联名写信给了当时的市委书记反映了情况,拖欠的工资才得以返还。后记:由于该校校长暑假期间外出,我们无法联系到他,所以对该校的养校及政府对该校是否有扶持方面我们还是没办法了解清楚,这不免有点遗憾。但以上都是古坑小学的真实情况,所用的数据都是经过实地调查得出的,准确率也较高。虽然它并不是所有乡村学校中的典型,代表不了什么,但也多多少少反映了山村小学的一些情况。本次调查的意义于社会并不深远,但也让一些人了解了乡村学校的情况,对一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9/21 1:32:09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