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蓝浪等:借钱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424

前言经过了较长的时间的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这个小组终于定出了暑假期间调查的课题——民间借贷的情况.我们小组成员有蓝浪、陈炳华、陈彦涛。目标定下来了,我们就向着这个目标合力前进。因为那个调查的对象是农民,而且我们都来自农村,所以我们就决定分工合作,各自在家里做个调查,调查各个地区情况,有什么问题就简单在电话里面交流一下,然后放假回来再把各自的资料统一整理一下形成报告。由于各自独自行动,在调研中遇到很多困难,不能及时地商量解决。这也是造成我们这次调研有很多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这次我们的调研主题是围绕着钱字展开的,在调研过程中难免有很多时候会有点到为止的感觉,不过这也恰好证明了发生在所谓正规金融之外的民间金融的神秘性,也给了我们很多疑问。例如农村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到底有多大地影响农村金融?最近借贷发生的变化是不是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如果不是,那又会是什么?。最后,值得我们提出来的就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因为钱而使得几乎每一个调查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因为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告诉你太多有关借贷的过程。特别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钱的故事。最多是个大概,还好总算完整。我们这次调查花了大概20天的时间,主要采用访谈形式进行。在调查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贫、中、富三个层次的农民进行调查。通过他们的口述,我们从中了解到发生在以前和现在的关于他们以及周围的农民的借贷情况。 钟姨,是村里的一位中年妇女,她的生活在村里是处于贫困水平线的那一种.住在一间六十年代建的老土房里. 对于十年前借贷钱的情况—十年前是比较容易借到钱的,在96年以前,那时候不仅借钱不难,而且利息也比较高,有1分多2分钱.当时的人也比较讲信用,说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信得过.只要是同在一条村里,彼此相互认识,有需要的时候开口都可以借到钱。 现在的情况—现在,如果平时少了几百块钱买件东西,例如农药、化肥之类的,虽然一两个月后就可以还上,但是要借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钱的他不肯借给你,现在借钱的时候都要看你是什么人,还要看你有没有能力还钱,变得有些复杂起来。现在在农村里面,养猪亏本、谷物价格低,一亩田才收七百多块钱,还没扣本钱,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到时候拿什么去还人家的钱?平日里一时缺钱没办法就开口和熟人借,一两百块钱的话是可以借到的,也只有和熟人才能够借到。 我也肯借钱给别人呀,上次不就是借给了隔壁的一百块,人情嘛,再说,邻居是长久的,他又不会跑掉,几天的借钱,有的话当然可以借啦。都是比较少的嘛,如果多的话也没有能力,最近也没有听说别人借钱比较多的。 蓝叔,一位供销社的退休职工,住在自建在老屋背面的一层楼里,家境一般。 这几年也没有怎么借过钱,也就是为了建房子的时候向小姨借了一万多块钱,都是自家亲戚也不用利息的。像平时家里急用紧缺的几百块钱,都是向村里的人借的,一两个月还,自然也不用什么利息,讲的是人情,关系嘛。 最近也有听说借钱利息高的,7、8厘的,再高的一分也有。那些做生意的,利息都是一分或一分以上,借了一万块钱,一年就要一千多利息,很高啦。 黄姨,住在离村不远的一座未装修的楼里,平时在家务农,闲时做做小工,生活一般。 现在借钱不容易了,自己穷,别人相信我什么,会借钱给我呢?上个月,老公寄钱回来给我,自己还没看上几眼就换给别人了,现在自己也在外面做工,自己养活自己,儿子现在呆在家里,日子过得不好。恰好又要付钱给上季犁田师傅工钱,自己又拿不出来,也就跟曾姨借了一百块,还上了,还差几十块钱,到现在还欠着他。缺钱的时候,多是和有钱的亲戚或者比较好的村里人借。现在不跟以前一样啦,借钱不是容易的事。就说现在。如果我跟住我前面的那个包工头会借钱,你说他会借给我吗?我跟他就已经是同村人,而且是共大房的了,照样他不会借给我。原因很简单,他知道我没钱,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除非现在我在他那里做小工,那就有可能借到。不过我借钱要看那个人是不是口没那么快的,要是借了口快的人几十块钱一时没还上,准会说得全村人都知道某某跟他借了几十块钱没还,这不就坏了自己的名声吗?这种人我一般不跟他打交道 江姨,在家务农,住在河对面的新村里一间新建的三层楼房里,生活一般。 自从我建了新房后,就欠下了不少钱,都是从兄妹那里借来的,那时我大哥和小妹都说''''房子建多一层住得舒服点,不够钱我们可以借给你。''''就向大哥借了八千,小妹借了一万五千元,都不用利息,借了这么多钱也不知道怎么还,现在大哥要建房了,问我有没有钱可以还,我现在惹上这种病哪来的钱还啊?(其实江姨是患了肿瘤,已经是很严重了)看病要花好大一笔啊,到现在看病已经花了一万多。家里面现在没有多少钱, 勉强可以过日子。现在我的了这病,小女儿辞工在家里服侍我。只有一个儿子在外面打工,一个月就那九百块钱,除掉他自己的开支,给回家里的,就只有三四百了。人就是怕生病。穷人病不起啊。要不是我女婿,这看病的钱还不知道怎么来,还好有他,跟他朋友借借。日子,难过啊。 罗叔,一个普通纺织工厂的工人,住在圩镇上,生活不错。 今年六月初,我听说隔壁商品批发店要转让,我看这个店铺生意还可以,而且店租也才八百块钱。考虑到老婆也难找工作。即使找到了,也没有多少工资,就不如就接手过来两公婆一起做一也不用再四处奔波找活干。经过几番商量店主最后出价七万块。我一时凑到了六万,还差了一万。后来我老婆说看能不能从她小叔那里借一万块凑上,等赚了钱再还给他。老婆的小叔在广州,所以只能在电话上商量 。刚开始,小叔没有答应。可能是他自己一时也不能拿出娜么多的钱。经过我老婆几次恳求,小叔最后还是答应借给我们一万块。他告诉我们,钱也不是他的,是跟他朋友借来的。开始他朋友不要利息,但他考虑到人家这么爽快就答应自己,而且借期又长,不给点别人好处也不好,所以就应许要给他五百块钱吃个便饭。道理是有的,所以我就叫小叔在汇钱的时候,先拿掉五百块,直接汇给我九千五百块钱。前不久,小叔就把借到的一万块汇过来了。 现在借钱都是靠亲戚,一般的朋友那是根本借不到钱的,他就是有钱,也不肯借给你。因为你没什么可以指望还钱,借钱给了你,时间到了你没钱还,那不就跟白打水漂一样,连渣都没有。 黄大叔,一个富有生活阅历的农民,曾经是村里面首批走出贫穷的热血青年。问起村里有关于借贷方面的资料,找他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他曾经做过农民,工人。经营过多种买卖生意,在无数个场合里面跟无数个人打过交道。问他平时有没有借钱的?他笑着说:如果赚的是自己的钱,花的也是自己的钱的话,那这个人永远都是平庸之辈,能够富裕起来的完全是靠运气了。以前做生意做大小买卖都要靠借钱来周转,现在做生意仍然要借钱,就算自己口袋里有钱,能借的还是用借的钱,每次交易都要自己掏钱的话你身上就要随时放好大量钱财了,这种人永远都是不理智的人。说到利息那里他就说:利息嘛,一定要给的,不然的话借钱给你做生意还不如自己做?而且稍微大数目的交易还要写张借条签上名啊!只要你信誉好,有借有还的话,借点钱还是可以的,毕竟大家平时都有来往的,今天你向他借钱,可能明天他也要向你借钱.平时所说的借钱难也不是不存在的,主要看你借钱用来干什么的,如果你是用来消费或者是赌博之类的就绝对借不到,因为这些场合里借钱不但没有利息,而且经常发生赖账的现象。 后记 借钱,在农村里,现在是越来越难了。是什么原因使之然?粮食谷物没有好的市场。就连农村里普遍饲养的养家猪价格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农民收入的下降,使得他们的还贷能力就进一步下降。还有村庄的衰落,几千年的村落在这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几十年内就发生急速的变化,难于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村落里的人际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不过,人情依然是作为借贷得很重要的依据。这种人情,就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农村里,宗亲之间庞大的关系网,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人情而借到钱,而不是因为利息的多少。特别是在没有利息时几百块钱的小额借贷中,人情更是显得极为重要。 当然,在急需或其他情况中的借贷,也有高利息的情况。但都比较少见,一般人无法承受这种高利息。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9/23 16:58:52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