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陈炳华:黄叔借钱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446

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我家附近的黄大叔,他是我们那条村的典范,曾经从事过很多种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农村从事农业。他就在我家附近,交流起来比较方便,我利用了平时中午吃饭的时间和晚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访谈黄大叔。因为这两个时间段不会影响他的工作,况且这些时间他除了看电视新闻就没什么事干了,对于我提出的要求他不但不觉得烦,还满怀好奇心地参与了我的工作,积极地提供任何我想知道的资料。第一次访谈他就邀请我到他家吃饭,他说:反正都是交谈,不如我们边吃饭边谈吧;我们就在饭桌上开始了我们的谈话。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我们那条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就算不是翻天覆地也称得上农民翻身做主人了,如果不是黄大叔告诉我,我还不知道村里的人以前的生活是如何的苦啊?要不是亲戚朋友的帮助和救济,毕竟里面发生了很多借贷关系,可能很多人根本无法活到现在。黄大叔曾经在土地革命的时候搬过一次家,其实说白了也没什么好搬的,因为以前住的是茅房,家里的东西不多,都是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而且当时茅房不大,几个人就可以抬起来了。跟现在游牧生活的人的房子差不多,只是黄大叔他们有固定的土地生产耕作罢了。整条村的人的生活都差不多,没什么贫富之分的,除非你要搞什么大的事情或者有什么大的毛病,否则根本不需要向别人借钱的。黄大叔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到了结婚娶回来的老婆也是个农家闺女。当时为了结婚,他建了一座小小的水泥房子,因为父母留给了他一些钱,他自己也有一些积蓄,再加上向朋友亲戚借了点钱,勉强凑够了8000块钱。父母给的那些钱是不用还的,而向朋友借的3000块钱是要还的,这3000块钱不是只向同一个人借的,他总共借了8个人的钱,那时的人际关系挺好的,只要某人有什么困难,就会有很多人过来帮忙,互相帮助的现象还是挺普遍的。他向每个朋友借了几百块,他们都不用收取利息的,因为借每人的钱都不多,利息自然也不会多到哪里去,收起来觉得蛮小气的,索性当作送个人情好了。虽说借了3000块钱,这已经让本来并不富裕的黄大叔生活更加窘迫,因为当时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每户人家大概有6亩地,计划经济下种水稻,赚不了哪里去,每亩就那么300块左右,而且收获季节还要交公粮和余粮,还要留下来一部分养家糊口,能拿来卖的不多了,净利润就剩下100块每亩,一年算收获两次都只是收入1200块,还要用于各项生活开支,剩下的一年就不到两三百块。这几百块按如果不作他用的话就存入银行里面了,当时农村里也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利率还挺高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1.6%。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1%。由于每户人家都种同样多的水稻,产品价格也一样,收获几乎每升么差别,所以每户人家的收入都很平均,民间借贷的现象就很少发生了,即使借钱用于不时之需,数额也不多,偿还期不超过十天,因此民间借贷关系并不明显,借多少,还多少,并不需要利息。步入90年代初,村里开始活跃起来了,各种大小行业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开来,要发展本地区首先就要解决当地的交通问题。因此,大小马路公路都修建起来了,修路要很多工人,那些工人都是当地的农民,按工作日来请他们工作。由于物价上涨得很厉害,工资价格也升到了20块一天,很多农闲的农民就会去打工赚钱,黄大叔夫妇俩也去了。干了两个月左右,他突然间有了个想法,就是借点钱买台泥头车去接工地生意做,靠运输砂石到公路修路从中赚取运输费,不过他那是的积蓄只有20000多,离买辆车70000多还差远呢!于是就去向朋友借钱,这时候借钱数额大了,而且借给他的两万块人家都已经在银行里面作为定期存款存起来了,如果未到期取出来的话所有定期存款利息将会自动转为活期存款利息,黄大叔要承担起所有的损失。不过就算借了点钱还是凑不够,只有40000块,已经无法再借了。因为历来从事农业耕作的农民都没有想过出去做生意,而且农民生么都不会,借钱给黄大叔做生意风险大,怕他失败了没钱还,因此很多人都不会轻易借钱给他。不过黄大叔再一次工作中与别人说俩了他的想法时。那人觉得注意挺不错的,于是两个人就合伙买了一辆车开始了他们的新工作。首先他们买了车回来花了一个月学习开车,一个月后正式投入运输工作。才开始了一个月他们就赚了50000块钱,除去一切费用都还有40000块,两人都吓坏了,因为他们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只希望比打工赚多一倍就满足了,没想到现在会多到他们想都不敢想,他们赚的钱大多不敢张扬,于是就把钱存到别的地方的银行里面去了。后来别人要退伙了,他要与他的弟弟一起合作,黄大叔被迫拿回他投入的40000块购车钱回家了。因为做这种生意一个人是应付不过来的,黄大叔显得很无奈,回家后把借的钱还了都还有6万多。于是黄大叔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花了3万块,在别人看来他真的发财了,才短短的几个月就有新房子住了,他的房子在村里罕见,其他人要是缺钱用都来找他借,不过时代不同了,那时无论借多少都要按银行利率来收取利息,也因为如此,村里借钱的现象也就少了很多了,要不是迫不得已,很多人都不会轻易去向别人借钱。后来黄大叔又花了一万多买了辆拖拉机来运货,这种拖拉机可以一个人应付过来,只是赚的钱没有以前多而已,不过总比耕田好了。一般都是帮供销社运些肥料之类的,每车货一次收取50块的运输费,一天有时候可以赚200块,扣了油费都还有100多,在那时已经算不错的了。如果到了收割期还要帮别人运输水稻,那时可以赚300块一天,一个月下来除去生活费和其他费用都有5000块左右剩下来存入银行里面。借钱要利息这种习惯已经盛行起来了,不过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借钱不还的现象。黄大叔就是这样被别人还得有财主变成了穷光蛋了。94年那年,村里由于堤坝缺口而发生了洪灾,全村的生产都瘫痪了,退水后那些老房屋几乎要倒塌,所以很多人都准备着要间房子。黄大叔由于在外面应酬多了,跟村主任接触的机会也多了,不过村主任跟他们来往都是说些公事,至于私事他从来都不提,有一次一起吃饭的时候村主任提到了村里有间砖厂要招标,他本人想去投标,不过要30万才够,而且正式投入生产还需要50万购置挖泥机,总共需要80万,他告诉黄大叔说现在烧砖好赚钱,因为村里有很多人在水灾过后要重新建造房子,需要很多砖,开个砖厂绝对能赚大钱,接着又显得很苦恼那个样子,问黄大叔是否有闲置的钱可以借给他周转一下,还答应只要十天马上连本带利一起还给黄大叔,由于村主任平时给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能力也强,于是黄大叔就信任了他把存折和密码都交给了村主任叫他自己去银行里面取。过两天村主任就把存折还给了黄大叔,他拿了黄大叔70000块,剩下500块给黄大叔作为生活费之用,走的时候还问黄大叔能否再在朋友那里弄多几万过来,黄大叔心想他都借了这么多钱给他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于是就以他个人的名义向朋友借多30000块给他了,总共100000块。十天过去了,黄大叔在家等待着村主任的来临,一天一天过去了,还是不见村主任的影子,于是心理疑虑是否中间发生了什么问题的,黄大叔等得不耐烦了,毕竟借款数额不小,于是他亲自来到了村主任家里,只见大门紧锁,有人告诉他村主任已经多日没有回家了,当时黄大叔开始怕了,再过几天有人告诉他主任已经逃走了,因为他在村里私自挪用了100万公款去投资搞什么商业街建设,没想到里面牵涉到了土地使用权问题而项目被迫停止,那些公款全部泡汤了,他不得不逃跑,于是他将错就错,在村里借了总共200万走了。黄大叔当时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什么砖厂都是假的,那砖厂早就有人投下来了。后来黄大叔不但自己的钱全没了,还欠上朋友的30000块,利率是同期银行的两倍,无奈兼无助的他只能努力工作了。越来越多的有借不还想象发生了,使人们之间借钱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可能借到钱,黄大叔说:除非你有份固定工资的工作而且表现勤俭节约,否则就算是亲戚有病,也很难在那里借到钱。就算利息有多高,别人都不会相信你的, 现在的人越来越现实了。这印证了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9/23 17:12:53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