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17组沙北调查日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299

11月13 日 晴 岑斯媚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即将开始一个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尝试:到农家去与农民同吃住一个星期,进行我们的社会经济调查。在这一个星期里,要对一个农家的经济状况、消费状况以及土地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而且所有的资料都要从农民的口中问出来,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能和农户相处融洽吗?他们对我们的了解有多少?会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又能不能调查出我们想要得到的资料呢?带着重重的疑问,我们踏上了前往海鸥岛沙北村的征途。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沙北村。第一感觉是,我有点错愕。这是农村吗?没有想象中成片的农田,也没有破旧的房屋,有的只是栋栋不算高但也整齐的楼房,不算宽敞但也平实坚硬的水泥道路。村委的门口还有一个很大的公告栏,里面详细的列出了村子的财务状况和其他一些如计生工作等的报告以及宣传,有条有理。这些和我家乡的农村相差太大了。而沙北村真的如它表面所展现的那么繁荣吗?村民中是否存在收入差距悬殊的情况呢? 带着一个个的疑问我们焦急地等待着与各自的户主见面。我们组要去的那一家有点特殊,是一个花场而不是普通的农家,而且花场主还是一个北京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小组开始讨论调查的相关事宜。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要调查的问题,并咨询了老师的意见。 下午一点多钟,我们的户主终于来了。是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的大叔,胖墩墩的身材,笑起来很有福气的样子。因为花场在村尾,所以大叔开了一辆面包车来接我们。一路上,大叔问我们的籍贯和年级等,还打趣说自己说的是北京的土话,担心我们听不懂。大叔的和蔼可亲纾解了我们紧张的心情。 到了花场后,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热情的接待我们,把我们带到了平时招待客人的房间住处,还给我们准备了干净的被铺。 安顿好一切之后,我们带上笔记本和相机,马上开始了调查工作。因为大叔和阿姨正在工作,所以我们打算到花场里面走走,看看能不能采访一下里面的员工。沿着花场中间的道路行走,我们终于看到了花场的全貌。一座座花棚整齐的排列在两旁,全部都用黑色的布罩着。 这时,突然听见旁边有人叫了一声靓女。我们一看,原来是两位阿姨在用铲子铲着类似于花肥的东西。我们连忙跟她们打了声招呼,并快步走了过去,和她们聊起天来。 我们向她们讲解了这次调查的目的和方式,并询问了她们平时的工作时间和内容以及家中的基本情况。从和阿姨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在花场中一共有22名员工,大部分都是沙北村的村民,而且是花场这块地使用权的所有者,小部分是从附近村子里来的。员工一共分为杂工,装花盘和种苗三种,各自负责一定的工作,也可以相互帮忙。针对我们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计划明天分别去找这三个工种的员工进行调查,取得进一步的资料。 采访完阿姨后,住进附近农家的同学和他们的户主来访,并极力邀请我们去他们的户主家看看。跟大叔说了一声之后,一行人出发了。一路上,我终于有机会看到了沙北村更真实的面貌。有人住着两层或三层的楼房,也有人还居住在破旧的平房里。虽然是下午三点多钟,但还是有很多沙北村的村民坐在自家的房门前无所事事的样子。这应该跟他们村的地差不多都租出去了,没有很多的农活可以做的关系吧。而刚才花场中的那位阿姨说花场中大部分的员工每天从花场回去之后还要到自家的田地里耕种,几乎没有一刻的停歇。这与眼前的沙北村村民相差也太大了吧。 到了同学的户主家之后才发现这其中的差距更大了。这位户主家是三层盖得很漂亮的楼房。每一层的建筑面积可能达到一百平方米左右。她用来招待我们的不是白开水而是饮料,可以看到旁边还放着二十瓶左右的一升装的雪碧和健力宝。屋里的墙壁和地板都用光滑的瓷砖铺设着。 屋里还算得上干净,但屋外的厨房却让我们有点讶然。那是一座用沥青和木头搭成的小屋,没有门。从外面看进去可以看到里面因为烧柴的关系而显得黑乎乎的。厨房外面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砧板,上面还插着一把菜刀。所有的东西都是黑乎乎的。 和他们聊了一下之后,我们回到了花场。晚上,我们到客厅里和大叔还有阿姨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整理今天的资料并计划好明天的调查。 到沙北村的第一天即将过去了,我们的调查工作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我们能否圆满的完成这次的调查工作呢?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11月1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梁嘉华 今天一早6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洗把脸后,到了7点半左右,就看见花场的老板叔叔开了大铁闸门,一群群的阿姨、叔叔骑着自行车陆陆续续地进了花场,他们一摆放好车就急急忙忙地去工作。等我们吃过了早饭,老板叔叔就走进花场里视察工作了。我们帮忙收拾了饭桌和碗筷后,也提着照相机、记事簿和笔走进了花场。放眼向花场望过去,几乎是看不到尽头。我们今天的目的主要是要访问在花场里工作的本地农民,调查一下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和工作情况等等。可是一盆盆高大茂盛的汕尾葵、绿萝和蓝宝石等几乎都把员工们给重重围住了,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偶尔一阵阵的笑声带着我们走进了这群本地农民。他们一看到我们,先是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句句靓女来称呼我们,然后很好奇地问我们来自哪里及过来是要做什么。我们向他们道出了来意,告诉他们,我们是要来做调查的,了解一下花场的情况和他们的生活情况等等。他们连忙指引着我们去找他们口中的师傅——在花场里工作比较长的工人。接着,我走进近了一个做杂工的阿姨身旁,起初我就问起她,阿姨,您在这花场做了很久了吧,一般都是要做些什么呢?阿姨一边堆沙一边告诉我,平时都是听老板的吩咐去做,有时是搅拌农肥,有时要帮忙锄土,现在就把泥沙堆放在泥土上。那干这些工作辛苦吗?我继续问。还好吧,在这些花的销售旺季就比较忙,平时都是干这些工就不太辛苦的。我们都一把年纪了,找份工作就不容易啦,更不能嫌东嫌西得啦。我又问:您家离这里近吗?工作后回到家还有什么活要干啊?阿姨回答到,我家离这里不远,只要踩自行车5分钟就到了。在这里工作完后还要回家做饭,又要下田帮忙。吃完饭在家看一会儿电视就去睡啦。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下田干活再到这里工作罗。农忙的时候,我们五点就要起床啦。这不是很辛苦吗?那您的儿女没有帮忙吗?我的小儿子跟你们一样上大学,他在大学城读大二啦!说到这,阿姨似乎很为她的儿子自豪。阿姨接着说:我还有一个女儿,她已经工作了。一般年轻的都会到城镇的工厂去打工,剩下的只有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留下来种田了。说到这,阿姨又要到别处搅农肥了,我笑笑口地问到阿姨:阿姨,您介不介意告诉我们,您姓什么呢?我姓霍。霍阿姨微笑地走出了花棚。就在不远处,有个阿姨总是低着头勤劳地干活,当其他人在窃窃私语时,她也没有抬过头来附和一下。她的埋头苦干让我产生了莫名的好奇心,为什么其他人都趁机偷懒一下,而她还是拼命地干呢?我决定走过去探个究竟了。我问她:阿姨,您在这花场做多久了?您现在在干什么呢?很久了,有3年多了。这是在搬沙。别看这些似乎很简单,这也是很讲技术的。每个沙坑横的竖的都成一直线,这就是成年累月的经验成果!话一说完,附近的阿姨就大声地说:这个阿姨做了很久了,是师傅啊。快访问她吧!她家里很有钱的,快问问她家里的事吧!但阿姨又连忙说:哪有什么钱啊,别胡说!她一边说,一边往前走,似乎在逃避什么似的。这时,我也跟着往前走。我们停下来了,又开始攀谈起来,谈到她的工作、谈到她与老板的相处,慢慢地她终于敞开心怀向我道出了她家里的点点滴滴。她告诉我,她姓梁,是由石基镇嫁到沙南村的,结婚已经三十多年了。箇中的辛酸真的是旁人难以理解的!她有5个儿子,可是现在只剩下一个了,他21岁,现在在石楼镇的某制衣厂工作。最大的儿子溺水身亡,第二个儿子吹气球却被球卡在喉咙而窒息死亡,第三个和第五个都是残疾的最后病死了,家里为了治他们已经一贫如洗了,现在只有借亲友的钱来渡日,所以我和丈夫都在这花场里辛勤工作去还钱。但是祸不单行,在前不久,这个儿子又因交通意外变得手脚和眼睛都受伤,医治了一万多元,现在才康复复工了。听到了这些,我的心情变得十分的沉重,我根本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悲惨的家庭,上天就不能大发慈悲,眷顾一下他们吗?社会人士就不能怜悯一下他们吗?我真的恳切地希望,在梁阿姨和她丈夫、儿子的努力下,辛勤工作去改变现在的家庭苦况,迎来先苦以后的甘甜生活。也许当我们来到这里,首先看到的都是村委给我们安排的村上比较富裕的人家,可是在我们的深入调查后,才发现了沙北村农民的另一面,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可辛勤、乐观的态度却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11月15日 晴 岑斯媚 今天是我们到花场的第三天了,基本上完成了对三个工种的调查,并从中了解到花场更深层的运作。但是详细的资料还是要问问老板才行,可是老板这几天都比较忙,一直找不到机会和他好好的聊一下,我们只能从员工着手了。吃午饭的时候,一位讲四川话的叔叔走了过来,向老板询问浇水的事情。我们这才发现原来花场中还有一位外地的员工。之后,我们问了老板有关四川叔叔的事,发现他是花场中唯一的外地员工,而且还是老员工了,就住在我们的后面。我们感觉到四川叔叔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决定下午就去采访他。 下午两点,我们开始了调查的工作。找了大半天,我们才在位于花场最后面的苗场中找到四川大叔的身影。和沙北村的村民员工一样,四川大叔也十分的热情,询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在这里做写什么。我们像拉家常一样聊了起来。 四川大叔有一子一女,女儿和妻子在石楼镇,女儿在石楼某制衣厂工作,儿子在电视厂做技工。而大叔自己因为是老员工,所以工资有1200到1500一个月。他说,自己现在赚的钱够自己花的了,所以不要儿子的钱,还让儿子把钱存起来将来娶媳妇用。大叔平时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和听收音机,日子过得倒也自在。我们还了解到大叔是花场中专门负责扎管和扎富贵竹。说起这门手艺,大叔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管的规格,尺寸,还有各种形状富贵竹的价钱,扎的难度等等,大叔都了如指掌。大叔还说,论扎管,他可是老手,因为在四川的时候他就是以竹编为生的。而这些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料。我们把它认真地记录了下来。 除此之外,大叔还跟我们说到了花场花木的销路问题。我们这才了解到原来花场的花木还供应到人民大会堂和中央电视台等地方。大叔的谈话使我们的资料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应该说,他是这个花场中比较了解花场运作的人之一。随着我们和大叔的谈话的深入,大叔也越来越兴起,几乎每一句话前面都加了句他妈的。而当我们问到他对老板的看法时,他竟然回答说:那个胖子对我挺好的。我们都有点忍俊不禁。看来大叔也是个真性情的人。在结束了对大叔的访问之后,花场员工们下班的时间也快到了。我们回到了花场门口,和回家的员工们说再见,然后就去帮阿姨煮饭。吃饭的时候,老板一如既往的对我们说起了人生的道理,一如既往的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女儿,也一如既往的让我们把饭菜匀了,把我们喂得饱饱的。这时候的老板,更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令我们开心的是,老板说他明天应该没有什么事,可以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晚上我们找出了尚未清楚的事情并拟出要问的问题,准备抓住最后的机会,彻底的弄清楚花场的方方面面。明天又是值得期待的一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入睡了。 16日 晴 梁婵芝今天早餐后,我和斯媚就帮忙收碗、抹饭桌、洗碗、打扫厨房等。大叔依然坐在饭桌前,拿出一支玉溪牌香烟悠闲地抽起来,嘉华就趁大叔未离开,就跟叔叔聊了起来,逐步引入话题,聊起花场的基本情况,如花场的经营状况,选址的原因,员工情况,土地状况等等,我和斯媚干完手头上的活也凑过来一起聊。经过前几天生活中的交流,也基于大叔和阿姨都非常热情和友善,大家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也逐步取得了大叔的信任,在谈话间,对于我们所提问的问题,他都很乐意为我们解答,不过也不乏把话题撤得太远的现象,甚至是偏离我们所谈论的问题,虽然如此,但我们都很认真听,很乐意听,毕竟大叔讲得真的颇动听,更不乏幽默感,我们聊得很开心,很轻松,没什么拘束。大叔不仅围绕我们的问题跟我们聊了很多,而且在谈话间也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思想教育课。首先,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多想想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要正确为自己定好位。毕竟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本科生更是随处可见,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学历越高越难找工作,就是因为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所以要明确自己毕业后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能一味想着靠父母,而要自力更生。人不管赚多少钱,重要的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先不说什么报答社会,为社会多做贡献,重要的还是先要报答父母,父母呕心沥血为你们挣钱供你们读书,不报答他们,还能指意报答谁呢?其次,做什么事都不要怕吃亏,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你们要知道这都是福啊!将来你们步入社会,在公司工作,必须抱着这份工作是为自己家干的,是为自己的公司干的,不怕苦,不怕累,这样才会有所作为。如果没这种很自觉的想法,老想钻空子,想偷懒,那这辈子也别想有出息。再次,有机会要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新颖的东西,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这样才会有更多新的想法。这村里的人与广州大都市的人的思想就是不同,思想差距很大,差了一大截。就是因为很多都是老守在村里,少出去。最后,平时应团结同学,跟同学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关系融洽,这样就能培养出一种组织能力,将来走入社会就会更容易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如果特别内向,不跟同学来往,同学都没人理你,没人听你的,你去组织谁呢?谁会响应你呢?就是这个道理······ 跟大叔聊天,我们确实受益匪浅,这不仅让我了解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花场的经营概况等,尤其是那番语重深长的话,充实了我们的思想,教会了我们现在和将来应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句句肺腑,让人记忆犹新。就这样我们跟大叔聊了两个钟,因大叔待会要跟会计阿姨出外办事,于是他邀我们午饭后再聊。我们今早已占用了大叔这么多宝贵的时间,已感到不好意思,更不敢要求在次过多占用他的时间,只想在平时的零碎的闲聊中问多些问题,然而,意外的是,他竟亲自开口,能在百忙中抽空跟我们谈话,我们真有点受宠若惊,深表感激。                                 11月17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梁嘉华 今天早上,我们跟往常一样的早起,与花场工作的阿姨、叔叔打了招呼后,到厨房找花场的会计阿姨做早饭。一到厨房,我们看到阿姨正在搓面粉,不禁问到:阿姨,我们今天不是跟往常一样吃炒饭和喝豆浆吗?阿姨高兴地说:你们今天就要走啦,我要让你们试一下我们北京正宗的杂酱面,当给你们践行吧!我们一听兴奋得一跃而起,还连忙说要帮忙。不用啦,搓面粉是要讲究力度的,而且我也搓了有一段时间了,快好啦!阿姨一边使劲地搓面粉一边说。接着阿姨就把搓好的面粉放到锅里搁着。阿姨说要等这面粉搁一个小时左右,越硬口感越好。我们又看到阿姨开始弄酱料,我们在她的指导下洗豆角、切黄瓜、切肉粒、搅拌豆酱,她还告诉我们这酱料是从北京特意带过来的。我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炒香酱料。一个小时过后,阿姨把面粉拿出来,还拿出了砧板和擀面棍。她先把面粉放在砧板上,再拿起擀面棍压在面粉上来回推动,把面粉给推薄了,我看上去似乎很得意,就求阿姨让我弄。这是我第一次擀面,我也学着阿姨一推前又向两边压,连续地做了几遍,意外发生了,这面粉穿了个洞,连忙向阿姨求助,阿姨说这不行的,这面粉四周有厚有薄一点都不均匀,切出来的面会断的。厨房里一时响起了阵阵笑声,阿姨不得不帮我收拾烂摊子,她拿起刀把面粉横着切过去,再扔到沸水里煮。我们组的其他两个同学看到我的失败都不敢再做尝试啦。不一会儿,面煮熟了,阿姨让我们先吃,不然太久面就会粘在一起就不好吃啦。阿姨又接着弄更多的面。花场老板叔叔教我们把酱料放到面里,一边吃一般放酱搅拌。我一看阿姨弄的正宗的杂酱面跟我做的很不一样,我弄得就像是河粉一样,可是口感也不错,怎么说也算是自己的第一次吗。老板叔叔奇怪地问会计阿姨:平时面条不是中午才吃的吗?为何今天却例外呢?阿姨说:是啊,我今天特地地早起擀面给她们吃吗,让她们也尝尝。我们立刻感激地说道:阿姨,真的辛苦您啦!这几天都有赖您和老板叔叔的悉心照顾和费心了,你们都把我们当女儿一样地看待。真是很谢谢你们了!老板叔叔和会计阿姨连忙说:谢什么,倒是你们给我们聊天,给我们解闷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啊。吃完了面,我们拉着老板叔叔跟会计阿姨去照相留念。本来,他们俩是不太愿意的,都说一点也不喜欢照相。可是,我们告诉他们想照一些相,以便以后可以纪念。他们终于被我们说动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地照了几张漂漂亮亮的相片。 我们又走近花棚里,打算跟在花场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一一道别。不一会儿,迎面就听到了远处传来靓女,听说你们今天要走啦。记得以后有时间就来探望我们啊!我们也大声地说,一定啦!我们还邀请他们跟我们拍照留念,可是他们都一再推却,说是害怕自己年纪大照相不好看。后来,他们又跟我们聊起了家常,说到他们的儿女,又叮嘱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供到我们上大学真是一点都不容易的。最后我们免得打扰他们工作,就跟他们一一道别后就三个人一起到其他地方照相留念了。 离我们准备动身出发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候,老板叔叔拿出了一张碟让我们看一下北京的结婚全纪录。这张碟可是叔叔的珍藏,是他侄儿前几年的结婚仪式。我们一边看一边向叔叔请教。可是还没等我们把碟看完就要准备走了,最后我们跟会计阿姨道别后,就让叔叔载我们到村委集中了。这五天的相处,让我们尝到了北方口味的小食和菜,让我们学到了北方的文化,让我们见到了沙北村农民们的生活和工作点滴,最让我深刻的是:与人的相处之道——贵乎坦诚。在调查的过程中,每个被访的对象都跟我们谈到了他们的家人和生活,几乎是无所不谈。这次的调查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确让我们毕生难忘。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11/27 16:32:34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