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沈叶堂、尹志辉、何瑞生:沙北村日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257

沙北村调研日志组员:沈叶堂、尹志辉、何瑞生 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晴 (沈叶堂 记) 启程这是我们经管学院04物流班全班同学下乡做经济调查的第一天。天朦朦,舍友早被欢快的心情驱醒,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骚动,收拾的骚动,准备礼物的骚动,询问事项的骚动……本来,这些东西他们昨晚早已经开始准备了,但却一直感觉还缺什么,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次下乡,对于有过三下乡经历的自己,我显得比较平静。前前后后所有的准备用了都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大巴没有准时到,我们全班同学在侯车点等了接近一个小时,又由于老师和司机不熟悉路程,我们又熬了一个小时,才终于来到我们的目的地——番禺石楼镇沙北村。我们的第一程就是沙北村委会。 征兵仪式 村里每一年都会举行一次征兵大典,今日便是这个盛大仪式的好日子。在今日之前,我是和负责的班干部也跟我们提到这事,甚至我们已经选好学生代表,做好致辞和送礼的准备。然而,我们还是来晚了一步,当地的时间是11:05分,村委干部告诉我们,新兵欢送会已经结束了。顿时,我们彭湃的心凉了一半。不过,村委会的干部那热情的招待还是让大家都充满感激。他们说,犒劳新兵只是他们今天这个仪式的一部分,接待和犒劳我们这群大学生同样是个重要仪式。一句话,说得大家心里暖暖的。接着是吃大锅饭。虽然摆上来的饭菜不是很丰盛,但当地的风俗人情也让我们觉得别有一番滋味。桌上只有一盘菜,不过这盘东西已经囊括有青菜、鸡肉、猪肉、姜片和其他调味料,可以说聚集的规模效应还是明显的。厨房的阿姨还说,刚才的新兵也是吃这些东西。 分户入住接下来分配的农户时,同学们就不那么愉快了。主要事分配好了又随便变动,特别是有部分的同学老是被踢来踢去,心里难免不好受。阿芳说:没所谓啦,反正把我们调来调去我们也只能服从,我们也说不了什么。那时,我的心挺深感触的。作为班长,我马上跟分配的女班长提意见。我那时是一肚子火的,因为我不想让大家有太多的不满,因为我知道换来换去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同学们都做好吃苦的准备的。弄了几个小时,同学们陆陆续续被村里的户主领回去了。当时的情形虽没有生离死别的难舍难分,但依依不舍的分别道珍重还是让大家有点眼红红的。带队的胡靖老师更是对同学们千叮万嘱,好像一百个不放心似的。确实,对于胡老师,我们心里都非常感激他的。为了我们的这次下村做好实践调查,他日日为我们奔波,特别是今天他的家人生病住院了,他还是坚持来为我们安顿。等我们安置好后,他还要赶回去医院。在这里,我要感谢胡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无私的付出。最终,当最后一组同学被领走后已经是下午1:45分了,胡老师才放心回去。我们小组入户的一家姓孔,户主叫孔金水(以后我们叫他孔叔)。孔叔的二哥是村委里的干部,正是他带我们去孔叔家的。孔叔一家就住得离村委会不远,过了一座孔型得新兴桥,在新兴路走一百多米,再穿进一条小巷,在小巷里头的第二家就是他的房子了。第一次见孔叔,他挺矮的个子,黑黑瘦瘦,典型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由于初次见面,大家都挺陌生,所以没有做深入的交谈。他只是客气地招呼我们做好安顿。我们一组三人,尹志辉、何瑞生和我同住一个房间,房间摆设简单,只有一个柜子,一架缝补机,接着就是一张床(确实地说是两张拼在一起的)。看样子,我们睡的床是很久以前用过的,属于古董型那种,因为黑咖啡的色和陈旧的外表已充分出卖了它的年份。我们三人用湿毛巾把床抹了一遍,再简单收拾一下,就算安顿好了。 木瓜成熟了 安顿好了之后,我们向孔叔介绍了我们班本次下乡调研的情况,并说明希望我们能有机会亲身亲地接触该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孔叔大加肯定我们这群大学生一行出行,认为意义重大,并表示尽量支持和配合我们的调查。接着孔叔向我们介绍了他一家基本的情况,原来孔叔和他妻子(四婶)都是以替老板打工为取得主要收入的,他们家现在的农田不多,只是种了够口粮的水稻,孔叔在化肥店里卖化肥和负责送化肥,四婶在市场上卖菜。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番禺禺山中学念高一,一个在本地的海鸥中学念初三。因为孔叔现在耕种的农田不多,加上日前已过了农忙期,所以他特地跟他的三哥说明了情况,让我们去他三哥的木瓜地和玉米地帮忙,以便我们收集素材资料。于是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孔叔带着我们来到三哥的木瓜地。这片30亩的木瓜地,看起来数字不大,但到了实地,确是吓了我们一跳。按照一亩大约种170~180棵,这片地就足够有5500棵。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每棵木瓜树从集中在1米到1.2米的高度,每棵挂果一般有20多个,有的甚至达到三四十个。三哥也同样是个纯朴的村民,比孔叔高十公分左右。他向我们介绍了我们这片木瓜地的情况,从面积,品种,防治,再到生长周期以及每年的收入支出,我们都认真地聆听并做好记录。以前我们所以为的那简单的木瓜种植,今天想法上有了彻底的转变。特别是防虫防害那些细节,让我们感到格外新鲜,格外听得有滋味。本来,今天下午我们是来田里帮忙为木瓜施肥的,但三哥极力谢辞,不知道是不好意思麻烦初次光临的客人,还是担心我们不懂,会搞砸。他说摘木瓜时再叫我们帮忙,今天不用了。接着,三哥亲自下田,精心挑选了几个成熟的木瓜让我们尝鲜,我们推辞不了,怪不好意思的。 11月14日 星期二 晴今天是我们到沙北村做经济调查的第二天。早上7:40分,我们小组三人起床后,在孔叔的引领下,来到三哥的玉米田。今天上午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三哥摘玉米棒,具体来说,就是将每株玉米树上多余的玉米棒摘除,只剩一条。三哥说,这样才能保证每株玉米树上的那条玉米长得粗壮。这个道理我们也明白,以前书上也有讲,主要是为了保证养料和水份能集中运输到某一部分。摘玉米的工作虽然很简单,但面对十亩大的玉米田,我们的工程还是很大的。三哥问我们要不要戴帽子,因为玉米的花粉很多的。我们不以为然,爽快地谢绝说不要。然而,当我们亲自开始摘起来,我们就知道错了,风一吹,或者我们手稍微一碰玉米树,那顶上的花粉就满天飞舞起来,落入我们的头发上,掺入我们的眼睛,搞得我们十分狼狈。玉米叶子也要很小心,因为它的叶子边缘是很锋利的,一不留意就把你的皮肤划破。我们都尝到了苦头。特别是志辉和瑞生,两人纷纷中招,手臂上都被刮破了。幸好,刮得都不是很深,血流了一会就干了。我们一边在摘玉米,一边跟三哥攀谈。他说除了这十一亩的玉米田,还有一块30目的的木瓜地(我们昨天去的那里)。他一家就主要靠种植这些为主要收入。但今年四五月份的雨水特别多,许多木瓜都死了,不得不补种玉米。当我们问他,有没有种香蕉,他说几年前也有,但近几年这村里犯黄叶病,种香蕉都亏本了。村委没有请有关专家过来实地指导一下么,我们急切问到。三哥的回答说:有啊,上年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就请过来,还专门给我们介绍抗黄叶病的新品种,但得到的效果也不大。 接着他还提到,这块玉米地收成之后就要全部砍掉改种其他品种了。这种玉米只能种植一年的,下一年我打算改种节瓜。哇,全部砍掉和改种,那样一来人工成本又岂不是很大?三哥说:作物的生长周期就是这样,违反自然规律是无法收成的。但玉米树砍掉之后可以卖给养鱼专业户作饲料,或者可以用作干草燃料,利用率很高的。 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不负使命,把多余的玉米给灭了。三哥却说,摘除的幼玉米棒(玉米芯),用作炒菜配料很香甜。我们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想不到玉米还是这么多学问……最后,我们离开了玉米地,看着硕果累累的玉米,看着随风飘拂的玉米花粉,我们衷心祝愿三哥年年都有好收成。 11月15日 星期三 晴 (尹志辉 记) 今天早上我们小组6:30起床,就开始我们新一天在沙北村的工作。由于今早的计划是分别调查男户主(孔四叔),女户主(四婶)的工作,且因四婶是在市场卖菜,相对于孔叔比较忙,所以我们小组决定抽签分组,派两个人去调查四婶的工作,一人去调查孔叔的工作。经抽签,结果是我跟瑞生一起观察四婶的卖菜工作,叶堂就去体验孔叔的卖化肥生活。 大约7:15,我们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在孔叔带领下,向市场前进。于7:20,我们来到四婶的菜铺前,一眼望去,第一感觉就是,这菜铺真大,卖菜的种类繁多,真可谓琳琅满目。再看,就发现一些比较常见的蔬菜,如:生菜,丝瓜,莲藕,大白菜,葱,菜心等等。走近菜铺,发觉有一位比四婶年青,体形差不多的女子也在菜铺卖菜。一问之下,才了解该女子是四婶的老板(郭姨)。刚想向她打招呼的时候,菜铺的顾客亦多起来了。观其顾客,多数是本地村民,有老有少,且不会讲价,应该是熟客。好不容易,才有个空闲的时刻,四婶就介绍我们给郭姨,并说明我们的来意。可能由于郭姨太忙,且第一次见我们,就冷落我们在一旁,任由我们静静地观察。经过我们仔细观察,菜铺有一台长6米,宽1.5米的石板台陈列蔬菜的,而石板台两侧都有摊放蔬菜。所以,准确来说,菜铺当日长7.78米,宽4米。据了解,在沙北贸易市场里只有郭姨一家卖菜,当然市场外也有一些小贩在卖,但论规模,面积,蔬菜种类,当然郭姨这家最大。看着四婶和郭姨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决定帮助卖菜。由于四婶的关系,郭姨信任我们。但一开始,我们一不知道价格,二不知道看称,做得有点笨手笨脚,好在有四婶和郭姨耐心指导我们。不一会儿,在两位经验丰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好快上手了,虽不及老师们的麻利,但卖菜亦有板有眼了。一些菜铺的熟客来了,看见我们是新面孔,就逗乐老板娘,说:哟,今日多了两个靓仔帮你打工。老板娘就笑着回答:是啊,他们是新来的大学生,来这里体验一下。哦,那你就幸福啦,有人义务帮你打工。 说到这,我们大家一起笑了。好不容易,做到9:30左右,此时菜铺里陈列的蔬菜少了,来的顾客亦不多了。于是,我们趁没有顾客的时候,与郭姨交谈。得知菜铺今天有33种蔬菜出售,价格如下:葱 2元/斤,菜心 1.5元/斤,姜 2.5元/斤,苦瓜 1.5元/斤,矮瓜 1.5元/斤,莲藕 1.8元/斤,豆芽 1.0元/斤,丝瓜 1.8元/斤,青瓜 1.0元/斤,冬瓜整个买0.5元/斤,切开买 0.6元/斤,红萝卜 1.3元/斤,白萝卜 0.6元/斤,马铃薯 1.5元/斤,芋头 2.2元/斤,豆角 2.0元/斤,尖菇 4.5元/斤,椰菜花 1.5元/斤,椰菜 0.7元/斤,蒜头 3.5元/斤,头菜 2.5元/斤,大白菜 0.8元/斤,香菇 6.5元/斤,生菜 0.9元/斤,咸菜 0.9元/斤,西洋菜 1.3元/斤,青椒 1.5元/斤,洋葱 2.0元/斤,芥榄 1.5元/斤,西兰花 3.5元/斤,节瓜 1.5元/斤,芥菜 1.5元/斤,菜花 1.2元/斤,菜榄 1.5元/斤。近这段时间,豆芽是菜铺最具销量的,原因是当地气候不适合种植。菜铺的工作时间是早上6点到下午6点,菜铺的菜不是沙北村民种植的,是外地进货的。菜铺的进货由郭姨老公负责。每天早上3点,就到石岗进货新鲜蔬菜。菜铺是是一年除了几个节日外,天天都要开工买菜,风雨不改。大约10点,我们离开。午睡过后,约1:55,孔叔回家叫我们帮婆婆(孔叔的母亲)摘花生。在孔叔的带领下,穿过坤叔家的花园就来到一块只有几亩的花生地。我们刚想下田帮婆婆拔花生的时候,婆婆叫住我们。正当我们莫名其妙之时,婆婆说:你们穿拖鞋就不要下田啦,这里的红火蚁可厉害。给咬了会痒一星期的。田里的花生苗就由我拔,你们在田边摘吧。看着婆婆如此关心,我们非常感动,更加一把劲儿摘花生。过了一会儿,出于对红火蚁的好奇,我们问婆婆,红火蚁咬人那么恐怖,婆婆你不怕吗?婆婆听了,笑着回道:不怕啦,都已经给咬习惯了。婆婆这辈子,什么苦头都吃过了。这红火蚁是本地一直有的吗?我们问。不,这蚁是近三,四年才在沙北村出现,应该是外地引来的。婆婆答。那红火蚁刚出现时,婆婆你不怕啦?我们接着问。婆婆听了,就答:怕,第一次给咬之时,伤口赤赤痛,第二天就肿大,痕痒难忍,那感觉绝对不好受。虽然说现在不怕它,但也要做好防御措施。你们大学生初来,就不要给它咬伤啦!哦,我们会小心的,我们接着说,婆婆今年几岁啦,这里的土地都是你耕种的吗?婆婆今年七十多岁啦,这里的土地大部分由我耕种。婆婆答。望着婆婆饱经沧桑的脸,让我们明白,我们大学生所遇到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且我们这一代人,应努力学习,工作等让婆婆这一代幸福快乐。大约4:30,婆婆说要回去办事,所以我们也收工,拿着刚摘下的花生跟婆婆回去了。大约6:15分,我们和孔叔一家吃晚饭,该晚饭有四菜一汤。晚饭过后,四婶煮了一些我们下午刚摘下来的花生给我们吃,此时,邻家的二婶也来了,跟孔叔夫妻和我们聊起来。二婶走后,我们就和孔叔一起观看中国队对伊拉克队的足球赛,尽管赛果不能令孔叔和我们接受,但也无奈,大约10点孔叔去睡觉了,而四婶就依旧等到他儿子放学回来就去睡觉了。10点过后我们小组就整理一些资料,和计划明天的任务。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11/28 21:16:47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