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曹宇、曹迪秋、黄卫斌、叶金城:沙北住户调查日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954

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一,我们经管学院物流管理班53名同学在胡靖老师和吴忠培老师的带领下,带着自己的行李,同时载着满腔热情,乘坐学校包车前往番禺海鸥岛的沙北村进行社会经济调查。接近沙北村时,从车窗外望去,便可看见一大片一大片农田,还有一口接一口的池塘,农村的美丽景象尽收眼底。经过大概1小时车程,中午我们便抵达目的地。我们在村委旁的马路下车,将行李存放在村委的两个办公室内。沙北村的村委楼房设施简陋,只有一栋三层的办公楼,旁边是一个小型厕所。我们53名同学和老师在这里共进午餐,之后将小组分配给各个农户。我们小组的农户早早就来村委这里接我们了,突然间觉得好亲切,似乎是家人来接我们回家。于是,我们小组四人提着各自的行李,高高兴兴地跟着叔叔回家去。一场高兴的见面会拉开了我们为期五天的社会经济调查生活。叔叔家靠近村口,附近有个菜市场,卖蔬菜、水果等,还有许多小卖部和小摊点。经过5分钟左右路程,我们来到叔叔家。阿姨早已准备好茶和房间等待我们的到来。整理好行头后,我们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聊天。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这家人的主要信息。这家农户现在住在一栋共四层楼的房子,第一层楼出租给别人做金公主窗帘生意,第二层楼出租给别人住家,第三层自己住,第四层同样是出租给住户。经叔叔介绍,沙北村内每家农户自己建房都不能超过120㎡,冯叔家每层楼是118㎡,三室两厅,两个女儿和儿子各一个房间,叔叔阿姨一个房间。一个厨房,冲凉房和洗手间隔开。每间卧室都有25㎡左右,客厅有30㎡左右,饭厅15㎡,厨房4㎡,显得比较拥挤。房屋都铺上了浅黄色大瓷砖,只有客厅的顶经过了简单装修,有个大的吊灯。家具很简陋,每个卧室都有张长1.92m,宽1.28m的木制平板床,没有衣柜,用一根长2米的铁架代替。看着如此简单的衣柜,想想自己那个漂亮的衣柜,真有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惭愧感。两个女儿的房间里有台联想台式电脑,没有上网,必要时用家里的电话线直接拨号上网。这台电脑看上去已经有些陈旧,上面也布满了灰尘,似乎很久没有使用过。儿子的房间有台新韵牌电子琴。主人房只有床和衣架。客厅没有沙发和茶几,只有一张普通的方桌和几张椅子。冰箱放在客厅,里面几乎没有什么食物。电视机是创维数码的,29寸。客厅的墙壁上挂了一个摆钟,是冯叔和阿姨结婚前买的,距今已经20多年了。摆钟需要上发条才会走,我们今天就看见冯叔用一根小铁棍给摆钟上发条,拧了很多圈后,冯叔说:这下又可以走很久了。这也算得上一个历史悠久的钟了,我想,也许这寄托着冯叔对过去的怀念和珍惜。饭厅和客厅各有一把美的的墙式风扇,饭桌是木质的,简单美观。厨房只有一个灶、一台小型抽油烟机,有个三层的碗柜,全部的碗筷都放在那里,用的是罐装煤气,洗澡的热水也是由这罐煤气提供。厕所的冲水器坏了,是用水管接水来冲洗。冯叔和阿姨出去劳作时,一般都是骑着那辆已经比较旧的羚木牌摩托车。叔叔和阿姨都有手机,冯叔那款是索爱K700C,他是正逢出新款式的时候买的,价格比较昂贵,3100元。后来他说:要是这个时候买就只要一千多了,这些产品就是降价快。 在一番自我介绍后,大家似乎更有默契了,也打破了刚才的生疏感,我们的交谈也变得越来越随意,气氛也很融洽。先就冯叔这一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吧。这家的户主这家农户叫冯永生,妻子梁文英,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冯叔的母亲健在,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现在已经嫁到石楼。冯叔于1964年出生,读完了高中,当时班上只有两名同学参加高考,其中一位便是冯叔。但因为当时不重视教育,师资力量也很薄弱,冯叔的学业不是特别理想,高考便落榜了。高考失败后,84年便去湖南耒阳军区炮兵部队当兵,1987年退伍。从军三年中,冯叔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仍然每年坚持交党费。说到在湖南当兵的经历时,给冯叔印象最深的便是辣椒了。正巧我也是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在这点上和冯叔达成共识,也让冯叔更怀念以前在湖南的生活。冯叔还说:共产党的政策很好,但很多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退役后回到沙北村,在这里认识了梁阿姨(现任妻子),并与她结为夫妻。刚回到沙北村时,冯叔在治安队工作过,在这之后去做过几次走油,赚了不少钱。而冯叔现在主要从事养殖业,在沙南有个渔场,主要养罗非鱼、草鱼、鲮鱼和鳊鱼,也有养些虾和鸭子。在村口附近还有一片土地,种植木瓜、少量的香蕉、甘蔗、和养虾。听叔叔讲着他过去的经历,脸上却依然如此平静,可让我感受到的是生活的艰难和波折起伏,要生存和生活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和叔叔阿姨聊了快两个小时后,他们准备午休,而我们也没有闲着,带着笔和纸,还有照相机出门走走,看看周边的环境。我们朝着离村口更远的方向走去,路上经过了一个农村合作信用社,经旁边的摩托车司机介绍,这家信用社的ATM服务没有开通。向前走便看见一片片的农田,有种水稻的,养鸡的,养鱼的,种木瓜和蔬菜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片木瓜地,每颗木瓜树高大概2米左右,但可结10多个木瓜,且已经成熟,很新鲜。后来才知道,这片木瓜地是我们家冯叔叔的,真是巧合。附近还有一所中学和沙北村唯一一所医院。叔叔家靠近市场,楼下有个公交车站,交通比较方便。下午4点左右,我们走在回来的路上,正巧碰见冯叔和阿姨骑着摩托车,手里提着一大口袋东西往家里赶,原来他们手里提的是从沙南自己的渔场捞上来的两条鱼,匆忙地赶回家给我们做晚饭,想让我们尝尝他们养的鱼。冯叔和阿姨非常勤快,什么都不要我们做,总是说:你们坐着看电视就行了,不用帮忙的,吃饭的时候叫你们。今天的晚餐里,鱼是冯叔和阿姨亲手做的,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回到家后,当我们回屋休息时,发现阿姨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厚厚的棉被和蚊帐,铺得平平的,让我们很是感动。经过差不多一天的交流,大家在一起也不那么拘谨了。在一起共进晚餐时,叔叔阿姨和我们聊得很投机。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看体育节目,冯叔很喜爱体育,无论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还是其他的体育项目,只要是体育比赛,他都会观看。吃饭时和饭后休息时是叔叔享受娱乐生活的最佳时刻。听冯叔说,他身体很健康,体力也很好,村里组织的篮球比赛中,他是唯一一名打完全程的人。除了体育,冯叔每晚都会花一个多小时阅读报纸,现在家里每天都有《广州日报》,这是冯叔父亲生前所订的。阿姨同样关注国家大事,特别多次提到倒扁运动。他们一家从未出外地旅游,叔叔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湖南耒阳,当年当兵的地方,而阿姨几乎没有离开过广州。 晚饭过后,冯叔专门下楼去市场给我们买回一大口袋橘子、苹果和提子。我们小组四人和冯叔、阿姨一起,吃着水果,看着电视,聊着天。听冯叔和阿姨说,他们分别在1987、1988、1990年生了三个小孩,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在番禺市桥第二中学读高三,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在全年级总可排在十几名。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光荣称号,且在体育方面有优秀的表现。二女儿在番禺农业学校读职高,所学专业是商务英语,每周五都会回家,有时候帮父母干点农活。最小的是儿子,也在当地读职高,学物流管理。听叔叔说,前段时间老师打电话来,说这个孩子在学校学会了抽烟。冯叔对此不是很在意,几乎每次儿子伸手要钱买烟,冯叔都不会拒绝,他说只要儿子不要学坏就好。本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的我们,也只有欲言又止。冯叔现在还有个母亲,因为不愿意搬来新房子跟他们一起住,便跟冯叔的叔叔一起住在以前的旧房子里,两人相互有个照应。冯叔也经常和阿姨一起去看望母亲和他叔叔。冯叔和阿姨生活很有规律,也很节俭。早上天一亮冯叔便起床,去村口开闸门,引水进田。有时候在外面吃早餐,如果时间充足便回家和阿姨一起做早餐吃。忙完了这些后,就开始一天的农作。上午他们都会在沙南那边的渔场劳动,看看鱼和虾,喂喂鸭子。中午在渔场旁的小屋里吃午饭。冯叔和阿姨每天几乎都要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午休。下午阿姨继续留在沙南,冯叔便去另外一片农田劳作。那里种了木瓜、甘蔗、少量的香蕉,还有一个池塘养虾和鱼。晚上冯叔就住在附近自己建的小屋里,方便看守农田。那小屋没有通电,黑黑的晚上叔叔都靠手电筒指引行动。晚上九点多,冯叔和阿姨冲完冷水澡,便骑着摩托车出发去农田住。阿姨看守沙南的渔场,冯叔看守家附近的农田。听叔叔说,在渔场那边晚上要起来两三次,看看是不是有鱼浮出水面,如果有,就要打开充氧机充氧。沙南渔场那边的房屋装了电视天线,不用交有线电视费,也可以收到许多台,但翡翠台无法收到。家里的电视可以收到二十多台,但因为电视机质量原因,电视画面已经不太清晰。 一天就这样过了,虽快但非常充实,沙北村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天空使人心情舒畅。和叔叔阿姨一天的相处更是以前的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从陌生走向熟悉,从生疏走向友好,说容易也不容易,人与人的交流要从心开始。他们的淳朴和勤劳,热情和关切让我感到家的温柔,而他们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儿女对待,这样和谐的气氛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开了个很好的头,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做好以后的学习工作。 11月14日 星期二 晴 今天诗我们来到沙北村调研的第二天,我因为昨天晚上牙痛而没睡好,今天早上七点就起床了。但使我惊讶的是,在我起来的时候,冯叔叔和阿姨就已经在厨房里忙着为我们几个弄早餐了。阿姨和叔叔昨晚可是在沙南村那边休息的,今早岂不是五点多就得起床赶过来这边,我们顿时心觉感动,同时也感到很不好意思。半小时后,一顿丰盛得早餐就准备好了,有煎堆、面包、玉米、千层糕,还有皮蛋瘦肉粥呢。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早餐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在学校,我们都是随随便便吃个面包就可以的了),而且叔叔阿姨还不断热情地招待我们,生怕我们吃得不饱,怠慢我们似的。在享用了这么丰富的早餐后,我们就按原计划跟着叔叔一起过去他那沙南村的承包鱼塘那边参观并进行调研。经过二十分钟的公交车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此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片宽广的鱼塘,时不时有鱼在跳来跳去。而在每个鱼塘边都搭起了木棚,叔叔说是供饲养鸭子用的。我们此次来叔叔刚好养了2000多只鸭子,更幸运的是,我们刚来到就遇到了鸭群同时下水的壮观情景,这么难得的时刻我们当然不会错过,我马上拿起数码相机捕捉下这一难忘的瞬间。清风拂来,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给我们挠去了烦忧和苦恼。在参观了一番后,叔叔就领我们到鱼塘边的茅屋坐了下来。茅屋十分的简陋,只有两层,里面除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和一些基本的炊具外,就只剩一大堆饲料了。叔叔跟阿姨平常晚上就是在这茅屋里睡了。接着,我们就开始对叔叔进行采访了。据了解,冯叔叔一家如今的收入主要是靠承包鱼塘来经营养殖业获得。冯叔叔从去年三月开始承包沙南村这边的65亩地,签了八年的合同。这几个鱼塘都是用作混养,当中饲养了罗非鱼、草鱼、鲮鱼、鳊鱼四种鱼和麻虾,同时在塘边养起肉鸭来,肉鸭的粪便可以作为鱼的食物,起到循环饲养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叔叔说经营这片鱼塘的前期投资就得几十万,每年追加的成本也不少,而且晚上要起来不时的照看鱼塘,也挺辛苦的。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叔叔都显得和蔼可亲,并且很耐心很详细地解答我们的问题。结束了座谈以后,叔叔随即为我们演示了如何网鱼,并从中选了几条鱼作为我们的午餐。在享用了又一顿丰富的午餐后,为了不打扰叔叔阿姨的正常工作,我们几个跟叔叔打了声招呼后就自行回去沙北村了。回到叔叔家后,我们几个并没有闲着,而是打铁趁热,马上整理早上所采集到的资料并讨论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晚上,我们被沙北村村委邀请到当地的绿色山庄玩乐。在游玩期间,沙北村的村干部和村民都显得非常热情,殷勤地招待我们,一起唱歌,玩游戏,相互敬酒,感觉就如同一家人一般。我们也玩得太兴奋了,以致于部分同学当场喝醉了,我也只好当上了服侍人员了。真是快乐不知时日过,眨眼间就到了凌晨,我们也陆续回到了户主的家里休息。今天可谓是既开心又有意义,今晚必须休息好,养足精神,明天继续我们的调研工作。 2006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我们班的同学在番禺石楼镇海鸥岛沙北村进行社会调查的第三天。我们小组经过前两天和户主冯叔同吃,同住,同劳动和有针对性的访谈询问,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冯叔的情况。今天下午,为了进一步了解沙北村,更好地分析冯叔经济来源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客观条件与外部影响,我们小组四个人来到了沙北村的村委会,寻找答案。村委会干部堂哥热情地招待我们,并将我们带到了二楼的会议室,以方便我们询问和记录。我们也为了节省堂哥的时间和得到更多的资料,有条不紊地访问和作笔记。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海鸥岛沙北村的资料,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海鸥岛的概况。番禺海鸥岛位于番禺石楼镇莲花山水道上,东与东莞相望,南临狮子洋,面积32.4平方公里。番禺区政府拟将海鸥岛打造成一个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岛,现已完成初步规划。它是珠三角大都市城镇群落中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岛屿,而且位于这一城市圈的中央。按规划,海鸥岛的交通具有极好的可达性,北部从广州驱车可由番禺市桥经海鸥大桥前往;南部有规划中的珠三环高速,高速建成后,港澳地区以及珠三角城市的游客只需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到达。海鸥岛包括沙北村、沙南村、海心村、江鸥村4条行政村,104个生产队。主要种植水稻、马蹄、香蕉等农作物,是粮食高产区。海鸥岛四面环海,所谓的海 其实指的是珠江口。因此,海鸥岛属于冲积平原,岛内有十几条河流入海。在春季时,由于下雨少,淡水不足,珠江口的海水倒流,珠江盐度大概为7~8度;而在夏季和秋季,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频繁,有较多的雨水随着河流注入大海,珠江水较淡,盐度大概为2~3度。岛上养虾的村民,一般会在春节后引海水进虾田。因为那时海水的咸度适合虾的生长,能给养虾户带来比其他季节更多的经济收益。第二.沙北村的概况。我们这次调查对象——沙北村面积一共是14000亩,人口为7320人,有33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沙北村离石楼镇8公里,车程约为10~15分钟;离番禺市桥车程约为30~45分钟。村里姓氏较杂,但外来人口相对较少,90%都是本地居民。村里有一个农村合作社营业点,但银联的ATM服务尚未开通。沙北村治安情况较好,很少发生偷窃现象。村民在晚上九点之后就较少出家门。相对而言,村内缺乏娱乐活动,连普通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都没有。但沙北村也保留了一些传统活动,比如舞狮,拔河等。每逢假日或春节,村委会还会组织村民进行篮球赛,乒乓球球赛等活动。第三,沙北村的经济来源。沙北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甘蔗,香蕉;养殖则以淡水鱼和麻虾,明虾为主。水稻在成长条件较好时,即自然环境好,没有海水倒灌和虫害等自然灾害,扣除农药,化肥等一些杂费,一亩的纯收入为300~400元;以前村民种植甘蔗是因为有糖厂进岛收购,现在几乎没有,所以村民已经较少种植甘蔗;香蕉在自然环境好时,每亩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500元。但由于近年来香蕉黄叶病肆虐,又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越来越少的村民种植;养殖是越来越受村民欢迎的项目,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回报率也大。一般养殖的淡水鱼有罗非鱼,鲫鱼,草鱼等等;岛上温和的气候和适宜的咸水,使得沙北村有独特的养虾条件,绝大多数村民选择投资养麻虾和明虾。沙北村新建的数百亩标准化鱼塘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以前是低产鱼塘,每亩一年租金只有五六百元,去年底村里对其进行了改造,鱼塘产量明显提高,每亩一年租金达到120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30万元。此外,该村对农田周围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使全村1.5万亩农田得以贯通,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农业生产效率也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沙北村村民在农忙时下田劳动,农闲时也会寻找一些其他的收入渠道。其中有些村民在其他村民红白喜事时帮工,赚取佣金;有些替养殖户搭建鸭棚或者住的草棚;有些村民如果家里有船,也会出海打渔。但他们很少人去办理渔船证,一旦被渔监或渔政发现非法捕鱼,将会处于2~3000元的罚款,得不偿失!沙北村几乎没有制造业,甚至整个海鸥岛也没有工厂。因为早在7,8年前,广州市政府就已经确立了海鸥岛为生态岛的政策,一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二是为了使海鸥岛像市区的二沙岛一样,发展生态旅游。穗港拟合作投资100亿开发海鸥岛。但此计划还在洽谈中,尚未正式实施。沙北村目前运营的项目有度假,钓鱼,饮食。其中,村委会投资建成了一个绿色山庄,主要是吸引外来观光人员品尝海鲜,增加收入。沙北村村民大多数人以务农为主,剩余劳动力较多,约为50%的年青人外出打工。他们一般到石楼镇上的工厂上班,骑单车大概要30分钟到达。现在沙北村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实是外出务工。在一户家庭,假如有两人出去打工,年收入大概是1000×12×2,即24000元。家里有人外出打工的,家里不会耕种太多,土地一般用于种植水稻。如果种的较多,春季的稻谷会拿到市场出卖,夏季的稻谷则自家留用(夏季的稻谷由于气候原因口感较好)。水稻种植不多者,则全部留下来食用。除了种些水稻,村民还会种植少数的甘蔗,香蕉,木瓜和青菜。剩下的土地就会承包给本地村民或者外来人员,收取租金,这又是村民的一大经济来源。老年人口多是沙北村面临的一个难题。政府的基本生活补贴还没有覆盖到沙北村,很少老年人有退休金拿,也没有享受社会福利。每年末,村委会都会在剩余开支里,根据实际数目,大约每年每人120元返还给村民,作为老年人的生活补助。但对于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第四.沙北村的教育。沙北村有一间小学,设有3个教学点。石楼镇政府创办的初中也在沙北村内,海鸥岛四个村的初中生都集中在这个中学学习。该村升学率较高,每年读大学,职校的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0%。第五,沙北村村委会和耕地。和广东省其他农村一样,沙北村的村委会也分为支委和村委,他们在同一栋办公楼办公。一共有村干部10人,村干部每月的工资为2000元,其他村委会工作人员报酬为250~1000元不等;村干部还有多项补贴,交通补贴为每年2400元,通讯费补贴为每年1200元,摩托车补贴为每年2160元,移动电话补贴每年共为27600元,家庭电话补贴每年共为6240元。沙北村村委会主要职责是组织村民生产,完成基本建设(包括公路,水利,绿化等)。沙北村拥有1000亩左右的围垦耕地,属集体所有,除了以每人1.2亩分给村民外,其余的由村委会管理。一般出租给村民或外来人员,所得收入充入村委会的经费中,作为村委会的日常开支费用,但村委会的经费还是远远不够。基本建设的费用80%是由上级政府补助,20%是由村委会经费承担。虽然沙北村的经济水平在石楼镇属于中上水平,但村委会仍然没有力量承担庞大的工程费用。前几年因为村里建路,欠工程队施工费用。村委会就以每亩8万元的价格抵帐给工程队,当作付款,租期为60年。相比以前的每亩6万元,现在每亩耕地的价格已经升到10万元。耕地在沙北村是很有升值潜力的。并且,广州市政府对耕地管制越来越严格,禁止在农田建楼房。所以,现在不批准住地,村民很难拿到房产证。之前村民建造的一些房子,很多都是违法的,没有房产证。 第六,沙北村的医疗。沙北村共有两家门诊,一家海鸥岛医院分院,共三个医生。村民以自愿为原则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概有85%的村民参加。费用为每人每年60元,有些村委会经济较好的,则统一由村委会替村民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只报销住院费用,一般的小疾病不予以保销。其中,在石楼镇医院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70%,在番禺区医院为60%,在广州市医院为50%。第七,沙北村的红白喜事。沙北村风俗淳朴,村民务实,村内没有设立祠堂。村民的红白喜事,其他人都会自发地前去帮忙。本家嫁女者,娘家一般以金银首饰为嫁妆。道喜的亲友则献上红包,里面装有100元人民币。沙北村实行火葬之前,村民都会在自家的土地上为先人建坟墓,立碑。自从一律火葬,不许土葬政策的下达,沙北村也积极响应政策,对去世者全部实行火葬。以前土葬的,村委会要求平碑,即坟墓应与土地的高度相齐,不许有墓碑。还有两天我们就要结束这次的农村调查,同学们开始流露出离别的伤感。但我们已经和冯叔和其他村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他们说随时欢迎我们回去,心里才有些释然。这次的调查教给了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会一辈子记住沙北村村民的热情和淳朴,还有老师们的诲人不倦和辛勤工作。也许多年之后,相聚一起的同学们还会畅谈那年,那村,那人······ 11月16号 星期四 晴很快就到了星期四了,我们知道冯叔叔又会很早回来给我们做早餐,为了不像昨天一样,冯叔叔回来之后我们才起来,还要冯叔叔来叫我们,所以今天早上,我们特地早起了,梳洗之后,冯叔叔回来了,不过这次与前几天不同,并没有在前一天晚上放好定时煲的粥,买包子回来,可能是因为叔叔见我们不好意思每次都要他这么早回来给我们做早餐,所以这次他不自己弄,而是带我们到海鸥中学那边的餐饮店去吃早餐,我们又向一家人一样吃早餐。每天都这样,我们很不好意思,按我们提议,今天中午饭是我们自己买菜,我们给叔叔阿姨做一餐饭,大我们开始和叔叔阿姨说的时候,叔叔阿姨硬是是不让我们这么客气,我们一定要自己做饭,叔叔阿姨也拿我们没办法。吃完饭,我们自己去菜市场,我们买猪肉,买火腿肠,买青瓜,买鸡蛋,买了鸭肉,路上还遇上冼颖瑜她们组的人在菜市场卖菜,我们还向她们买了一点葱,和一只大白菜,菜买回来了,我们就自己弄了猪肉炒青瓜,蛋炒火腿肠,白菜,和鸭肉,还弄了西红柿煮蛋汤,在叔叔家的厨房里,我们几个用自己不熟练的动作,弄出了这些菜,自己觉得很不容易,大家吃过之后,还觉得挺不错的,啊,自己做的饭菜,也挺好吃的,还特别有那种克服困难,有所成功的喜悦,吃起来特别有味道。我们还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们谈论的东西有体育和时事,冯叔叔很热衷体育,也很关心时事,这是我们吃饭必有的话题。很快我们就吃晚饭了,我们该总结一下东西了。我们星期一,我们来到的海鸥岛,下午我们来到住户家里,聊过之后,我们到村子周围逛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沙北的一些情况。第二天我们去了冯叔叔在沙南承包的鱼塘,得到了一些关于冯叔叔养鱼养鸭子的数据,下午我们整理材料。第三天上午我们去了冯叔叔的木瓜地,和水闸,下午,我们去了沙北村委会咨询了解一些相关资料。 我们把前几天的资料整理了,也差不多吃晚饭了,中午还剩下很多菜,就拿来晚上吃。本来冯叔叔家不喜欢吃隔餐菜的,可能是因为是我们做的的缘故,今晚我们吃了隔餐菜。吃完饭,我们看中国队和伊拉克队的足球比赛,我们都很激动,支持中国队,但最终,双方以一比一打和,中国以小组第二名成绩进入复赛。有点让人失望,看完球,我们各自洗澡,之后,冯叔叔他们有要回到鱼塘和田那边屋子里看庄稼了。本来我们想可能因为有事要提前一天会去,可是后来,在胡老师的教育下,我们认识到做事情有始有终的重要性,我们要用最好的心思做好这次的调研,我们都决定留下来,和大家一起来,也和大家一起回去。每天晚上,我们都这样子,这个房子只留下我们四个人,我们又开始计划明的行程了。 2006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晴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是我们离开沙北村的日子。昨晚的我难以入睡,回想起这四天来的点点滴滴,和冯叔和阿姨相处的每一个画面似乎像是昨天才发生,而今天,就从这个清晨开始,我们便一步一步走向离别,心里的万分不舍只能藏起,心里一直默念,好好拥有今天这宝贵的时光吧。由于昨晚冯叔和阿姨在沙南的渔场忙着捞鱼,晚上12点多才结束,今早便稍微晚起一些。差不多早上八点时,冯叔回到家里,今早我们没有在家里吃早餐,冯叔和阿姨带着我们去家附近的餐馆。当我挽着阿姨一路过去时,突然很感慨,原来两位陌生人经过三四天的相处,可以将心彼此靠近。是的,她没有美丽的外表,华丽的衣裳,优雅的气质,她所拥有的只是农民的纯朴和勤劳,热情和真诚。但正是这些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时候的我,就好像扶着自己的妈妈,被一种依恋和亲切感紧紧包围。坐下来一起吃早餐,我们真的像是一家人了,他们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早上起来到现在,我们谁也不愿意提离开的事情。大家在吃着早餐,突然冯叔说:今天中午吃了饭再走吧?从他眼里,我读到了两个字——不舍。在我们告诉他今天的整个行程后,大家陷入一段时间的沉静。来这里沙北村之前,我就很肯定地告诉自己,离开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难过的。可真正面对离别时,心里总是酸酸的,不想提到要离开的话题。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这次的离别是为了下次的相聚。当我们说道以后有空一定回来看望叔叔阿姨时,他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大家又有了盼头,正是这个幸福的盼头使凝重的气氛融化在亲情里,对下次相聚的憧憬暂时冲淡了离别的伤感。吃完早餐后我们回到家里,坐在客厅里和冯叔一起看电视,这次我们还是观看的体育比赛。想起第一天的见面,体育节目是我们进入交谈的起点,也是每天我们必讨论的话题,和冯叔一起看体育节目,是件有趣且快乐的时刻。冯叔对多项体育项目都很感兴趣,最喜欢打的篮球,在部队的时候,就经常打蓝球。他和我们讲起过他和妇女主任的老公一起从湖南退伍回到番禺转业的时候代表石楼镇和其他镇的退伍老兵打比赛的故事,他说虽然过了十几年,想起来还很兴奋。不过这一次,看着同样节目,我们的话却少了…… 在这凝重的气氛下,大家都没能打破这份沉默。时间一点一点地过,我们都只是坐在电视机前,没说话,每个人脸上都带有留恋,快到十一点了,按行程我们要去村委会,是时候告别了。我们道别了:别送我们了,你们还有好多事情忙,我们自己走过去就行了。叔叔还是坚持要送我们到村委会。在家门口,我们和阿姨挥手道别,祝福的话不停地挂在嘴边,阿姨一直看着我们离去的背影,不停地挥手,脸上却挂着一丝不舍的微笑。在去村委会的路上,我们和冯叔都走得很慢,思绪一下回到了星期一那天,同样的路,同样的人,却带着不同的心情和感受。星期一的欢乐和兴奋眨眼间变成了星期五的依恋和不舍。时光穿梭地如此之快,还没等得及细细体会由陌生人组成的家庭的温柔时,时间的快车已经要我们上路了。除了保重,还是保重,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不知道还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此时我们的依恋和感动。说太多也许会让我们的感情打折,一切浸在不言中!一路的沉默,一个交汇的眼神即可传达所有讯息。冯叔低着头,以往灿烂的笑容已消失不见,我们也都明白,都是感情这东西在作怪。我不敢说话,怕说太多会让眼泪情不自禁地留下拉,一直哽咽着,哽咽着。心里一直在默念——我还会再回来,再回到这个温柔的家,再来看望这家朴实的农民。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12/7 22:53:37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