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冼颖瑜、梁丽霞、高燕兵:
刘柱强:返乡调查日记
陈浩鸿:liuheqai
董磊明:村将不村——湖北
黄宗智: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李秀林等:黄石村的服务业
陆雪玲等:东江河上的平凡
薛雁等:黄石村外出打工调
陈彦涛等:琐碎的农村生活
严伟坚等:一个多种收入的
薛雁等:黄石村的外出打工
张威等:黄石村的医疗与医
张威等:黄石村的政治与
薛雁等:黄石村的加工业调
张威等:黄石村的农地与农
连滩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
郭璐:黄石之旅
林雨浩:西南村调查
高广成下乡日记2篇
 

黄倩、李新媚、甘如意:沙北日记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479

时间:2006年11月13日 地点:海鸥岛沙北村 天气:晴作者:黄倩 9:00,我们04物流全班同学在胡靖老师和系主任吴忠培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广州番禺区石楼镇沙北村进行农村经济调察,现在我们在南区教师宿舍后面的候车站那里等车。原本是打算9:30的,可是班车比原定时间来晚了二十分钟才来到。在这段等候的时间里,同学们开始有一句没一句的攀谈起来。这次下乡考察一共有53个人,除了一人因个人原因不能来以外,我们班基本到齐了。从同学们的言谈举止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这次调查充满期待以及信心,可是在这种信心背后还夹杂这一丝丝的担忧,例如:调查应如何开展:与户主的是否和的来,以及住宿条件等。后来事实证明困难被我们在想象中放大了。在调查的过程中只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以及事实求是的态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九点四十分班车到达,同学们在陆续上完车后,班车启动。十一点,到达了沙北村。在脚踏上沙北这片热土的一刹那,仿佛才真正意识到,在未来的五天里,我们将与这里的人民同住同吃甚至同劳。虽然这点老师已多次强调,但从学校到沙北的心里转折就像在这一瞬间才真正的完成。环境没有想象中的差,在我们停车地点对面就是一间小学,十一点,正是放学时间,许多低年级的学生,牵着与他们身高与年龄不相符的成人单车,注视着我们。在他们纯真的眼睛里,毫不掩饰的流露着对我们这些外来者的好奇!我见过许多城市小学生,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点娇气与依赖。可是沙北不同,当城里的孩子坐进父母的轿车时,他们已经骑着脚踏车踏上回家的路。或许就是他们,让我对沙北有了好印象。下车后,沙北村村委热情的招待了我们。沙北这一季正是征兵热季,同时也是沙北村委工作最忙的时段之一。对于村委们在百忙中还要抽空接待我们,甚感荣幸。要是按照原定的车程九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赶上与入伍军人一起吃饭。俗话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车来迟了。虽然与入伍军人不能同台吃饭,但村委为了我们的到来,特别为我们在村委那里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我们班五十三个人加上老师五十五个,一共坐了五桌,每桌十来个人。菜都是用大盘子装着的,每桌一大盘。对于平常吃惯饭堂大锅饭菜的我们,这次午餐虽然也是大锅饭,可是味道却显然不同。做菜的材料是农家油菜心以及家鸡,菜心清甜爽口,鸡肉韧而入味。饭用一个很大的盘子装的,放在厨房外边,任由同学自己盛饭,吃完一碗可以再盛过另一碗。饭菜是如此可口,是我们大学以来吃过的好吃的一顿饭,就连我们班饭量最少的女生也多吃了几口。饭后工作便是分配住户,十七户家庭村委在我们来到之前就已经选好了。我们来到后再把我们分配各个家庭。分配的工作由班委和村委一起完成。而我们在来之前也已经分好了组,,三男或三女一组,我们班53个人,则剩余两组便是两男两女一组。分配住户是按造顺序填写的原则,即是第一组分给住户表中的第一户人家,以此类推。我们一组是第九组,所以理所当然的就分给了第九户人家,户主字叫郭润泉。就这样我们定下了要与之同住同劳的农民。分配完住户后,我们便要等待户主来村委办公室接我们。看着同学被一组组的接走,心急的我们开始在村委会大门周围瞎逛起来。东看看西看看,就连村委会门口的张贴画也饶有兴趣的研究起来。就在我们组组员正在看村委会门口对面墙上的宣传栏里的有关事宜时,一骑着摩托车的农民在我们身旁停了下来。他有着黝黑的皮肤,身上穿着一件棉织T桖,外加一件灰色短袖衬衫,黑色西裤,脚上踏着一对黑色皮凉鞋。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操着广东话问我们:你地系由边度来嘎?等,我们一一回答了他。接着我们边与他交谈起来。我们问了他一些问题,是关于沙北一些基本情况的问题。从与他交谈中我们发现,原来海鸥岛上一共有四个村沙北村是其中一个。村里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我们看到的那所小学便是其中一间,邻村有些小孩因为这所学校离家较近,所以也来这所学校就读等等。后来我们得知,原来他就是我们被分配到的户主,真是万分巧合,巧合的事往往预示着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这一事实,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刚才初步的交谈中,我们都觉得他是个非常实诚的农民。我们收拾好行装之后,准备跟他回家。由于他是开摩托车来的,只能载到两个人,所以我们组的另一人只有坐其他人的车。不过四五分钟的车程,我们到了。沿途我们看见,这里的农民建房都是沿水或是沿街而建,而且建的多数是两三层楼的房子。我们在郭大叔的门前停了下来。红色的门框上贴着两张褪色的挥春,不知何故,两张挥春让我产生了亲切感,可能是它们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挥春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之一,而这种特色在广大的农村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它们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民族情感,所以即使我们之前没有来过沙北,但是对挥春却有莫名的亲切感。它拉近了我们与沙北的距离。进入大门后我们基本观察了一下大叔家的基本构造。大叔家基本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主屋厨房,院子,以及院子后的一小方菜地。厕所与车库与厨房位于同一侧,院子中央有一棵大树,停放着三架脚踏车——时值正午,他的孩子已经回来了。我们在一楼的一间卧房里安置好自己的东西后,便进入了客厅。客厅里除了我们和大叔外还有一人,那就是大叔的女儿——大叔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到番禺大君中学上学去了,平时只有周末才回家。二女儿与小儿子在本村的中学上初二。我们见到的便是大叔的二女儿,我们进入客厅是她正在客厅认真的看书,见我们进来便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寒暄了一番,我们知道学校校下午要进行地理小测,所以这会儿她正在复习。她告诉我们就算下下午没有小测,平时中午也不会午休(通过五天观察,我们发现确实如此)。她弟弟,在我们进入客厅时无缘见到,因为他在二楼的房间里。接着我们就与大叔谈了起来,除去中午在村委外的交谈,这是我们与大叔第一次正式交谈。由于我们在问问题方面还缺乏经验,所以问的问题有些不着边际,所以显得散乱。在很多我们开头并没有想到的问题上,都是大叔主动告诉我们的。在所收集的资料上来看,很多数据都没有或者是很模糊,但我们相信,通过日后的努力,这些漏洞都是可以填补的。通过这次交谈我们了解到,大叔的父亲是生产队11队队长,在改革开放前的日子里,队长是队里干活最多的一个,但是分粮食却是最后一个分得,在家里有7个孩子要养的情况下,他依然队这个岗位不离不弃,一直做到现在。在大叔这一辈有七兄弟姐妹,大叔排老二,上头还有个姐姐,已经嫁出沙北村,很少回来。这么说来大叔就是家中的长男了。在农村长男一般要承担比其他兄弟多一份责任,大叔也不例外。大叔家五口人,按照沙北村的分田规则,按人头算,一人一亩二分,五年分一次。大叔家一共是六亩地。大叔一家在九十年代末是靠种地来生活,开始是种甘蔗,后来又加入了种香蕉。但是由于沙北村的自然条件不好,效益越来越低,所以很多农民便另寻出路。大叔也是这些人之一,他在七年前开始了虾蟹养殖,养殖地点在南沙新垦。大叔在从事养殖虾蟹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问大叔最初是什么原因进入这一行的。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看到别人在这里面挣了钱,而且又有熟人介绍,所以开始的。开始的一两年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在年末还是挣了不少钱,除了把当初向别人借以投资的钱还上以外,除去本钱,还挣了两三万。接着的两三年也挣了不少钱,在这七年时间里,就以03年挣的最多,有十三万。因此,大叔家的许多家用电器也是在03年买的。而今年在大叔看来是亏了的,其实也不是亏的,只是挣的没有往年多而已。按照大叔的说法,亏的原因是因为对放鱼苗数目估计错误。大叔大婶长年在新垦从事养殖,很久才会回来一次。大叔是一两个星期回来一次,由于从沙北到新垦路途遥远,要转多次车,而大婶有不会坐车,每次坐都会晕车,所以大婶则是两三个月回来一次。所以在这五天的调查时间里,我们无缘见到这家的女主人。家里虽然有爷爷奶奶在帮忙照顾着,可是毕竟没有父母的照顾来得周全。这点从一些细微之处就可看出:在我们进客厅时,就发现,很多家具上都布满了灰尘,显然是长期无人打扫的缘故。但我们问大叔二女儿,父母长期不再家,会不会经常想念他们,她笑而不答,但从她表情流露出了对亲情的渴望。时间在不知不觉的流逝,当我们意识过来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但是距离大叔家的吃饭时间六点还有一个半小时,可是在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做什么好呢?于是大叔就提议带我们到附近的鱼塘和菜地去看一看。由于大叔长年在外,所以就连自家的菜地是从哪儿到哪儿都不甚清楚,还要问别人才知道。沙北村的农民都非常热情,当我们到达菜地时,很多正在浇菜的阿姨都停下手边的工作和我们交谈起来。从她们口中,我们了解到,田里本是不种菜的,都用于种禾,在秋季农民割禾完毕后,才在田里撒下菜种。所以沙北村在这个季节是比较多菜吃的,这是的菜不用到市场上去买。但是在割禾之前,还是要到市场上去买的。而她们,对于我们这群外来的大学生也非常好奇,不断的问我们从哪儿来的,到沙北做什么。说着说着便聊到村里面的闲事去了。这样的聊天在她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仿佛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虽然插不上嘴,在旁认真的听着,但他们说的太快也许也是由于乡音的关系我们很难听的明白。沙北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发生什么事,一打听便知晓。而正是这些农村妇女,靠着农闲时的闲谈,记录以及传承着沙北村大大小小,好的坏的事。说不定在某一天可以成为沙北口述历史的一部分。当我们回到家时爷爷奶奶已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我们。叔叔怕我们不够吃,还特地到市场买了烧鹅为我们加菜。沙北人做的青菜非常有意思,他们会把青菜放在锅里熬成汤,汤成后再把青菜捞起,再在上面铺一层炒猪肉。这样一份青菜即可作汤又可做菜。大叔家虽然不穷,但是却非常节俭。熬汤一般都要花的时间长,为了节省煤气,奶奶熬汤一般都会烧柴火。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鱼和虾。所以这一餐,我们吃的很多。大叔家养了条黑狗,一只大的,一只小的。所以剩饭剩菜一般都会用来喂狗。洗完澡后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多了,沙北村一入夜街上便没有灯光了,所以在洗晚澡后我们并没有出去的念头。便坐着看电视。十点左右我们回到房间。叔叔本来分配给我们的房间是很小的,因为他没料到会有三个人来调查。为了然我们睡得舒适,他把主人房让了出来。主人房位于二楼,在楼梯的左侧。对面是儿子的房间。女儿的房间与儿子房间相邻,但在楼梯处没有门直接进入,要绕过主人房才能到达。所以主人房是没有门的。我们把东西安顿好后,便开始整理一天下来的收获,以及安排明天的调查提纲。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到沙北只有半天的时间。但在老师,村委,村民门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 11月14日 星期二 晴 李新媚 嘟嘟嘟,嘟嘟嘟,手机闹钟响起来了,睁开眼一看才是凌晨四点半了。如果换作是在大学城没有人会愿意现在起床,不过现在我们却起床了,接着发生一系列动作:换衣服、整理床铺、刷牙、洗脸。五点钟我们准时在大门集合,等我们的屋主来带我们去探险。说是探险,其实是昨晚我们的屋主泉叔答应带我们去观看收购渔民打捞上来的海鲜。由于必须是要清晨五点钟去才有得看,所以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就好像去探险一样。泉叔骑摩托车载我们其中的两个人,另一个人骑单车跟在摩托车后面。当时天还是黑蒙蒙的一片,根本就看不到周围的景象,泉叔必须要开得很慢才可以让后面骑单车的成员看见路走。乡村清晨空气特别清新,北风呼呼,感觉十分清爽,这样的经历我们从来就没有过,所以虽然很早起来,却依然觉得很兴奋。沿着田埂走,大约经过了十五分钟我们来到了沙北村临海的一个渡头。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个海鲜收购商已经在这里准备好冰块和氧气,等着渔民来出售他们的收获。他每天都会来这里收购海鲜后转售给其他海鲜贩卖商。他叫德哥(化名),沙北村的村民,今年35岁,从事海鲜收购商已经10年了。泉叔跟德哥好像挺熟悉,他跟德哥说了我们想来这里看看他收购工作内容,并希望能向我们讲解下有关事情。德哥欣然答应。之前我们就向泉叔了解到这些渔民原来是沙北村的农民,跟其他人一样靠种地为生,虽然没有卖土地前也有人出海捞鱼,不过也是在农闲的时候才出海捞鱼的,赚取一点额外收入但不是主要收入来源。1999年村里卖地以后那些农民既不愿意出去外面工作,也没有资金经营生产谋生,惟有利用他们的天然资源——大海来谋生。政府规定大规模的捕鱼必须要申请牌照,但是小量的打捞就不用申请牌照。因此那些农民就买来一条小木船和虾笼出海打捞鱼虾,这样农民就变成了渔民。出海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深夜一点多渔民就出海,把虾笼放进海里。到了三四点再回来捞起虾笼,把笼里面的鱼虾蟹倒出来,再分类装好,方便卖出去的时候称重量。收获做多是虾,鱼类不多,有时会有螃蟹。并不是每天的收获都一样,今天收获多了,未必明天也有同样的数量。很受季节和海水质量的影响,休鱼期收获少,盛鱼期多,每年的夏季最多。海水污染轻的时候收获多,污染严重的时候收获少。所以有时候有的渔民收获少而另一个渔民收获却很多,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打捞,这些地方的污染程度不同。在这里每两个星期上游的企业会排放一次污水,这些污水没有经过净化而直接排进海里,弄得这一带的水质十分差,渔民的收获自然少。他们也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过但是依然没有效果。在我们到达渡头后的五分钟就看见一个渔民从码头那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桶,里面装了一些虾。于是德哥开始了他今天的第一笔生意。虾的价钱2.3元一斤,鱼的价钱3元一斤,蟹的价钱5元一斤,还要看看数量的多少而定。多的时候价钱下跌,少的时候就按原来的计算。第一个渔民今天的收获很少,只有一斤虾,只卖出了3块钱。接着陆续有渔民来这里,这里开始忙碌起来了,有的渔民收获的多,可以卖出80多块钱,有的渔民收获的少,只能卖出十来块。其中卖出最多的是大头虾,那些虾个体小,容易捕获所以特别多。体形小的鱼也卖得比较多,偶尔也有一条鲈鱼和腊鱼。螃蟹也有一些,不过都是很小的螃蟹,大的膏蟹不多。其中有个渔民卖出了一只很大的膏蟹。泉叔拿起来给我们看,他教我们如何分辨膏蟹里面的膏的多少,原来膏蟹的透明度越小说明它的膏越多,因为膏会遮住光线的渗透。泉叔把它放到灯光下一看,不透明,肯定膏很多。我们看见大多数渔民都不跟德哥谈价钱,对方出多少钱就多少钱,而且德哥也不会故意把价钱压低,出的价钱还是挺合理。德哥从渔民手上收购海鲜再转卖给酒楼或市场上的贩卖商,从中赚取利润。有时收购多,而且价钱又好的那天就能赚多一点,最多的时候可以赚到五六百;不过有时收购的很少,一天才可以转得五十多块,正如泉叔说的那样赚得一顿早茶的钱。好像今天来这里的渔民一共只有15个人,共收购了380元海鲜,再转卖出去也是赚不了多少。具体多少钱,他也不肯告诉我们。早上6点50分,已经没有渔民来了。大多数渔民平时来了也是卖出海鲜后就立刻离开。不作过多的交谈,钱也是当场支付,没有拖欠钱。德哥拿着一把称,不用计算机,不用纸笔就能十分熟练地计量出所有的数目。我们当场见识了他的特技,他说做多了就习惯。一些渔民今天看见我们三个大学生站在旁边都觉得好奇,有的还跟我们交谈。不过大多数渔民跟平常一样没有理我们就走了。七点,天已经亮了,我们走到渡头的岸边。看见那些捞鱼的小舟,它们停靠在河冲边。卖完了货物后渔民正在整理虾网打算回去。很多夫妇一起出海打笼,外出工作时他们都是穿着破旧的衣服,有的还穿着他们的孩子穿过的校服,眨眼看过去海以为是小孩。他们原本就是一些贫穷的农民,成为渔民后也没有为他们生活带来多少改变,依然过着艰难的日子。因为打捞的海鲜的数量不多,而且每天都不同,收入极不稳定。我们看见一个六十岁驼背的老人弯着腰在船头划船,他现在正在慢慢地划船回去休息。刚才看见他来卖虾的时候收获很少,才卖出了十块钱的虾。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难使得他在晚年都要出海,不能象一般的老人那样在家里安享晚年。生活的艰苦迫使有的渔民做出违法的事。在这一带海域盛产蚬,蚬是虾蟹的主要食料,养殖场大量收购蚬来做饲料,有的渔民就出海捕蚬。不过上级政府禁止在这里捕蚬的,违反了就要罚3000元还要收缴渔船。禁止的理由是捕蚬污染海洋,破环生态平衡。但是与他们相隔一个河口的东莞政府却允许那边的渔民捕蚬,只要他们上缴几百块的执照牌就可以从事捕蚬。仿佛对抗不公平,这里虽然禁止,但是为了生活他们也冒着被捕的风险出海捕蚬。刚好我们那时遇到财叔夫妇(化名)正要出海捕蚬,泉叔刚好跟他们也相熟,我们就聊了起来。财叔说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帮他们写文章向上级报告,不要再罚这么贵的罚款,他们也要生活的。不是他们想违法的,生活的无奈迫使他们这样做。我们听后感觉也很无奈,因为我们下来调查只是反映现实,没有能力向上级要他们减少罚款,我们为我们的无能为力感到懊恼。其他渔民反驳他说我们只是学生,谁会听我们话呢。但财叔说只要是学生,也总能写点什么来放映他们的生活状况,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他们,他们正是最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我们立即向他表示我们一定会尽力如实反映的。7点30分,我们离开渡头,向着一个养殖场出发。经过20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场。这个养殖场主要养殖大头虾和膏蟹,也养鲈鱼。养虾必须要养鱼,因为虾会生病,而且会传染,鲈鱼就能够吃掉那些生病的虾,剩下的就是强壮的虾了。不过鱼不可以养多,否则它会吃掉过多的虾,虾的产量会急剧减少。泉叔今年的收成锐减也是养的鲈鱼过多的原因。 7点50分,我们来到一间用树皮和竹子搭成的屋子,当地人叫做僚子。养殖场的主人就住在这里。我们来到的时候,只有阿姨在,她丈夫外出去。一般的养虾场应该是围海而成的,在内陆养也可以只要引海水养殖就形。这个养殖场刚好坐落在海岸边,引海水绝对没有问题。两边各有25亩的养殖场,右边的塘已经干水了,这叫做养塘。养塘是为了让海塘养足营养,来年再养殖虾蟹。现在左边的塘依然养着虾和蟹。中间有一条5米宽的塘埂和一条5米宽的水沟。水沟是拿来引水和放水用的,每次放水都会有一些虾和蟹从塘里流出来。流出来的虾蟹必须打捞回来,刚好这时阿姨要下去打捞。阿姨问我们要不要下去体验下打捞的乐趣,我们欣然答应。水沟有2米深,15米长,必须用小船作为交通工具。我们三个人上了下船坐在船头,阿姨在船尾撑船。阿姨在水沟里事先放下了虾笼,这种虾笼有9米长,用网围着铁圈做成的,可以缩在一起,专门是拿来打捞虾的。到了水沟中间,阿姨一节节地拉起虾笼,里面已经有了十几只大头虾和几只膏蟹,阿姨把他们倒在一个桶里。生猛的大头虾在桶里蹦蹦跳,从桶里跳到船舱来。几只蟹很大,不过不够营养,蟹膏不多,阿姨把它们扔回塘里。走过一趟,打捞回来的虾蟹不多,只有一斤多够晚上阿姨拿来加菜。阿姨的养殖场养了6只狗,两只大的、4只小的,养狗是为了防盗。泉叔的养殖场也养了3只狗。还有养鸡和鸭,一般都是自足自养。这里的环境不是很干净,用过的东西随地扔掉,狗的粪便随地可见。衣服和咸鱼晒在一起。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除了饮用的水从别的地方运来外,其它清洗用的水都是从水沟直接拿来用,包括洗衣服、洗澡等生活环节。水沟的一角还可以看见垃圾在漂浮。 8点45分,我们离开养殖场。9点15分来到沙北村的市集,找了个地方吃早餐。吃完早餐我们就回家。10点我们回到家。休息了15分钟,开始了今天跟泉叔的访谈。今天主要跟泉叔聊他在新垦那边养殖场的事情,聊他的收入情况,养殖的品种,收成的好坏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完成了谈话。11点45分,他的两个小孩放回家,12点吃午饭。吃完饭半个小时后,我们去午睡。今天太早起来了,下午必须睡两个小时。下午3点,我们起来。由于今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而我们也想看看其它组的同学进度如何,3点半我们来到了村委。从叔叔家步行到村委只要10分钟的时间,来到村委,看见其它三组的同学也在村委,接着我们交流了各自家庭的情况,还询问了他们的进度,原来大家进度差不多。因为泉叔明天就回新垦,我们向其它组的成员借了数码相机会去合照。其中一个成员回家照相,另一个成员跟其它组的同学骑单车游览沙北村,而我跟棠哥和其他同学去农田参观。我们来到沙北村种植甘蔗和香蕉的天地,这里的香蕉田和甘蔗田的面积已经大大减少了。今年流行黄叶病,大量香蕉感染,产量大大减少。香蕉感染到黄叶病就会长不大,结不了香蕉,很多农民血本无归。虽然政府有给农民200元一亩的补贴,但是仍然换不回损失。甘蔗则是因为上级政府不让在这里办工厂,糖厂早已关闭。甘蔗没人收购,农民也只好不种甘蔗了。现在的香蕉和甘蔗只是拿来自己吃和送亲戚朋友。以前兴盛时期,香蕉可以卖到湖南等地方去。现在农民失去了一大经济来源,只好把地出租给别人收回一点租金。农民很懂得利用土地,他们在香蕉园和蔗园的田埂的两旁种上花生和番薯。时间总是很快过去,农田参观很快就结束。我们各自回家,当我回到泉叔的时候已经6点了,刚好是他们的晚饭时间。小孩吃完饭要去上晚自修,因此不能太晚吃饭。吃完饭,我帮忙洗碗,其他两个成员负责收拾东西。很久没有做过家务了,幸好平时在家有做过家务,洗碗还难不到我。不用5分钟就洗好了碗,奶奶夸我洗得干净。晚上我们主要是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其间跟泉叔和奶奶聊聊天,奶奶回去睡觉,泉叔的两个孩子也放学回家了。我们回到房间整理资料并安排明天的调查。10点30,泉叔一家都睡着了,农民都习惯了早睡。今天消耗了过多的精力,我们11点钟也上床睡觉了。今天的行程十分丰富和有趣,我觉得达到了来沙北村的目的,也使我们明白了此行的目标和意义。期待明天同样丰富。 11月15日 星期三 晴作者:甘如意今天是我们来到沙北村的第三天了,早上起来在阳台上眺望,天空是那么的蓝,感叹这又是美好的一天,就这样,我们就要准备开展新一天的调查了,今天的内容是了解郭叔家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情况,因为郭叔不经常在家,所以这个部分我们打算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情况。郭叔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和阿姨都是不经常在家的,所以爷爷、奶奶都是和阿少(郭叔的小女儿,在读初中二年级)、阿煊(郭叔的儿子,也是读初中二年级,和阿少在同一个初中)一起吃饭的,但是不一起住,他们住在旁边的屋子里。因为家里有孩子上学,所以很多作息时间都是根据他们的时间而定的。例如,我们在郭叔家的这几天,我们发现每天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定时的,每天中午11:45-11:50这个时间肯定要开始吃午餐了,晚餐则是在5:45-6:00这个时间。据爷爷说,阿少和阿煊要晚上7:00要上自习,所以晚饭的时间要更加准时,不管多忙,都会尽量帮他们准备晚饭的。在这个方面,爷爷更了解他们的生活,因为自从郭叔7年前离开家里到新垦创业的时候,他就开始负责郭叔三个孩子(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郭叔还有一个大女儿在大岗中学读高中一年级)的生活起居了,而奶奶则是今年7,8月份才从七叔那里回来的,七叔是郭叔的弟弟,爷爷最小的儿子,奶奶是在小儿子家帮忙带孩子的,因为左手在今年农历6月28日受伤了才回到沙北的。现在在郭叔家里帮忙做饭,以前都是爷爷做的。据前一天的了解,爷爷每天7:00会到市集去买肉的,青菜可以吃自家种的,所以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爷爷答应了今天会带上我们的,可惜我们睡过了,就没有和爷爷去市集。我起床的时候已经8:03分了,到楼下的时候看到奶奶,她说爷爷今天也没有去市集,肉是她买的,而且是在家门口买的,在农村是有到家门口卖猪肉的小贩子的。然后我就去梳洗,等我收拾好已经8:22了,其他的两个同学还没有弄好,所以我要等她们一起出门,我们是8:42出门的。郭叔家是不做早餐的,除了阿少每天6:00起床做一点早餐和阿煊吃,然后上学,我们每天都是到市集吃早餐的。因为郭叔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后来才知道是五叔家的),所以我就骑车到市集,另外的两个同学是走路去的。我们都到了市集的时候是9:05分,然后我们进了一个店里吃早餐,我吃的是肠粉,2块钱一大碟,她们两个也吃了肠粉,但还吃了煎饺和牛肉丸,煎饺是1.5块一碟,一共4个,牛肉丸一共3个,也是1.5块一碟。在店里我们还遇到了其他组的同学,就在一起聊了一下,基本上就是说说各家屋主的情况和调查的进度。到了9:40那样,我们就各自散去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回家了,到家的时候是9:58分,正好看到爷爷、奶奶都在院子里,爷爷在休息,奶奶在准备午餐。我们就这样坐下了,和爷爷、奶奶闲聊。我们是坐在院子里的饭桌旁聊天的,刚好奶奶也可以一边做事一边和我们聊天,说起饭桌,这是一张很古老的圆形桌子了,是用森木制成的,都有50多年的历史了,算是郭叔家里的古董了。桌子看上去很旧了,但还很实用,而且耐用,桌面在6,7年前有重新刷过一次漆,底下就没有。说到古董,郭叔家里还有一件宝贝,就是院子里的龙眼树了,是郭叔的爷爷种下的,也有40多年了。像圆桌一样,因为他们都记不起具体的年份了,所以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了。爷爷平时是6:00起床,如果是农忙的时候或者是夏天就要五点多起床,之后泡一杯茶喝,然后就去菜地里淋菜,顺便摘一些菜回来中午吃,回来就去市集买肉、吃早餐这时候大概就是7-8点,从市集回来就去下田(爷爷自己有两亩四分的水田),到十点半就回来,十一点就准备午饭,前面提过的,是11:45-11:50这个时间吃午饭的,吃过午饭,爷爷就在院子里坐一下,或者随便走走。爷爷有午睡的习惯的,大概一个半小时那样,从1:10到2:20。午睡之后,因为太阳还很大,所以就不会去下田,在村子里走走,或者到小卖部喝茶,和村里的人聊天,或者看别人打牌,到了五点多就回家准备晚饭,吃过晚饭就差不多6:30了,然后在客厅里看看电视,冲凉后就回自己屋里了,9:00就准备休息。爷爷说,以前大家都是种田的,每年都要纳公粮,要300元/亩,还要施肥,有时候农忙还要请人帮忙,这样算下来,除了本钱,纯收入就300元/亩,勉强可以过生活。因为这里的都是咸水,所以会受咸潮的影响,就种菜来说,刚到那天郭叔带我们到田里看那些自己种的青菜,那些热心的阿姨们都说,今年运气特别好,才能种点青菜吃,这里已经很多年没有种到菜了,就因为是那些咸水,而且那些阿姨们也说,水田也出现了反咸的症状了,每年的水稻产量都在减少。像大多数农村那样,这里也以前也种甘蔗的,但是5年前就不种了,因为糖厂就不收了,然后农民就改种蕉,但是后来因为有黄叶病,现在种的也就少了,虽然我们还是随处可见很多蕉树。爷爷说,现在村农基本上都是把田租出去,让别人开塘养鱼,农民自己则收取租金。当问及每个月的费用要多少时,爷爷和奶奶都说不清楚,他们的原则是有钱的时候就用多点,没有的话就用少点,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方式,一般没有固定的花费,更不会去算每个月会用多少。所以关于费用,我们只能从了解到的自己算了。爷爷平时买肉一般是十块每天,如果煲汤就要大概18块每天,因为家里有自己种的菜,还有鸡蛋,所以不是每天都要用这么多的。郭叔家做饭一部分是用煤气的,大概两个月一瓶煤气,还有热水器,每年要三瓶煤气,爷爷说之前煤气是87块一瓶,奶奶补充说,昨天(11月14号)已经升到90块/瓶了。除了这些,家里还有水电费要开销的,电费是6.1元/度,平时就大概是80元/月,暑假就100元/月或者再多一点,因为是夏天,而且小孩都在家,看电视就会用多点电。因为用的自来水,所以还要交水费,水费是2.3元/度,一度就是一吨,每个月大概是10度,后来从五叔,就是郭叔的弟弟那里知道(五叔是在水厂工作的),纯水是1.7元/度,污水费是0.6元/度,污水费是从去年开始征收的,已经收了两年了,每年可以收到10万元,是用于污水处理的,但是像我们看到那样,在村里的那些引水渠,我们随处可见那些堆积成堆的垃圾和发出阵阵恶臭的污水,五叔说收的那些钱根本就不足以改变这些,因为工程太大了,而且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问五叔,为什么收取了污水费,但没有做任何事情,人们不会有意见吗?他说因为每个月每户人家的水用得也不多,像郭叔家里那样,每月的污水费才6块,因为太少了,人们根本就不会去注意这些事情,因为五叔是负责收钱,所以才知道污水费每年都有这么大的一笔收入。听奶奶说,爷爷以前是生产队的队长,但具体是做什么的,他们都没有说,所以我们都无从得知。但爷爷和奶奶都说了一件事情,就是以前当队长是可以去旅游的,爷爷有去过很多的地方,如深圳、珠海、韶关、罗浮山、清远等。因为一个同学老家是韶关的,所以聊的比较多,如韶关的单霞山等。奶奶还说,以前是每年都去一次旅游的,现在好像是每届去一次,每3年一届。奶奶和我们说的事情比较少,我们只知道她是1962年嫁给爷爷的,然后1964年生下大女儿的,然后在以后的十年里,奶奶一共生了7个孩子,最小的是1974年出生的,奶奶还特别提到大女儿和小儿子的生日只是差2天。提到儿女们,奶奶都是脸带微笑的,她说以前很苦,带大7个孩子不容易,现在儿女们都成家立室了,虽然儿女们都不是大富大贵,但起码过得安分守己,生活稳定,因为儿女们都不是住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奶奶说,每年除了二老的生日外,平时有时间都会把大家叫回来聚聚餐的,说到这里,奶奶就特别高兴。我们和爷爷奶奶的谈话是从10:00-10:58分,期间五叔来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0:22分时候,给我们送蕉来,第二次是10:45,那个时候我们正好在聊水费的问题,所以就顺便问了他相关的问题了,11:00奶奶就开始做饭了。奶奶坚持不让我们帮忙做饭,然后我们就回到了客厅,因为说今天老师会来,我们就在客厅里等待。老师是11:32到郭叔家的,因为还要到别的农户家看,所以在郭叔家呆得不久,就是问问我们的情况,让郭叔多让我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然后11:41老师离开郭叔家,我也和老师一起去市集上面看其他同学了,所以那天我没有在郭叔家吃饭,后来同组的同学说她们像平常那样吃完饭就上去休息了,因为郭叔那天要回鱼塘了,他是下午1:00走的,然后大概是4:00多一点到鱼塘,这个是郭叔后来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说的。我和老师去看完市集的同学后,就去吃饭,我们吃饭的地方叫海月大排档,是靠海的一个饭店,大概从12:20吃到下午1:37,然后老师把我们送回村委,老师就回去了。我和学委就一起回家,我们住得比较近,我们说好了一起去沙头那边看望那些老师没有时间去看望的同学。回到郭叔家的是已经下午2点多了,具体的没有看时间,在楼上看到她们在午睡,然后我就下楼拿自行车去和学委会合去沙头了,我给她们发了信息告诉她们我去沙头了。我和学委去沙头那边找同学,可惜只看到两个同学,其他的同学都不在,我们大概用了30分钟骑车到沙头,在那里找了很久才找到两个同学,还是向村民打听的,后来我们3点15分这样就回到村委了,在那里看到其他的同学,和同学们在那里聊了一下,然后我和学委又到了16队那边去看其他两队同学并通知其他事情,呆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开始回家了,我回到家的是是5:20。她们两个都不在,她们给我发信息说是在农业会拿资料,后来她们回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去绿色农庄了。而且还晚点了,因为郭叔家都是定时吃饭的。我到家的时候,刚好爷爷在,他和奶奶聊天,我也过去一起坐,听他们说。不知道怎么的,爷爷突然很有感慨的说了很多问题,而且是很有顺序的,有总结性质的,他说现在村民对三个问题特别有意见:一是摩托车不能上牌,这样的话就是说摩托车不能上路,我们都知道,在沙北村,摩托车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二是地契问题,现在都没有地契的,听说分田的时候会把你家的占地都算进去,就是如果可以分5亩田,但你家占了一亩,那你实际上只能分到四亩田了;三是在沙北村不能发展工业,这样村里的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了,特别是青年,所以很多人想去当兵,当兵每年都有几千块的补贴。听了爷爷说这些,我们也应该重新去考量整个沙北村了…… 我们的聊天在阿少放学回来才结束的,要准备吃晚饭了,她们两个出去所以晚点了。吃完饭,大家就各自散去了,阿少做了一下作业,阿煊都是看电视的,然后6:30他们就去上晚修了。爷爷也回到屋里了,奶奶洗澡后在大厅里和我们看电视,到90:00这样也就回去休息了。我因为没有睡午觉,也就很早上床休息了,大概10:00吧。躺在床上休息,期待在农村的明天……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12/11 23:52:03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