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张宏良:空前的困局,辉煌
戴旭:别睡了,中国人
漫长的20世纪
毛泽东 | 给江青的信
一个大学生的广州血泪史
张建武等:广东工业化城市
余杰:寻求大学的尊严 寻
低消费高福利:通往生态文
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
2006国务院关于完善粮
警惕中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
李昌平:台湾行
李秀林:转型的阵痛
低碳乡村——因地制宜、以
李书福再次炮轰:丰田可以
中印是一流金砖
不可能的美国梦(文佳筠)
宋鸿兵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质疑吴敬琏现象
合肥政府采购封杀国产空调
 

甲午之役:为何中国命中注定买输?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781


  在这个时期直到1884年前后,福州船政局的造船水平还领先于日本。但在这年的中法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竟然让敌对一方的军舰驻扎在自己的军港内达40天之久而不采取防范措施,在对方的突袭下,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也几乎全部被毁。但由于自身技术力量都在,船厂很快得到了恢复,第二年就造出了排水量达2200吨的铁胁船"镜清"号,发展自身造船能力的优势已在这次事件中有所体现。

清政府买来的现代化海军, 只起了"稻草人"的作用

  尽管这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已有了相当水平,清政府最终还是走上了几乎全靠外购军舰组建海军的急功近利之路。这其中固然有外来势力压迫日甚,清政府只得靠此迅速建成海军的因素,但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朝大员对于造船工业与西方整个工业体系的复杂联系一无所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恩格斯在1877年回顾欧洲舰船发展历史时指出:"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 近代机器大工业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系统,无论是材料加工技术,还是能源动力开放以及制造运输等,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不仅使工业生产在工厂内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而且加强了各个工厂之间、各个工业部门之间、工业与商业之间的联系。例如,由于蒸汽动力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动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钢铁冶炼工业、采掘工业、材料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一系列的发展,并促使其形成互相促进、互相依托的共同发展局面,且不说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即使它们出现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就会影响其共同发展速度。

  这种复杂有机的关系,对于造船业的单独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事实上,李鸿章主张外购军舰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自造军舰价格很高,有时高达外购价格的3倍。除去官员的贪腐和落后的管理方式对成本的增加外,中国没有一个与造船工业相匹配的现代机器大工业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果倾力发展造船业,以此带动与之相关的采矿、冶铁、机械制造等工业,则会极大地促进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中日两国分道扬镳了。无论是幕府还是后来的明治政府所建立的造船厂也同样存在成本高的问题,但通过将其低价卖给私人而改善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政府又对其保留了相当大的控制权,以保证其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顺从地为天皇的对外目标扩张提供服务。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到1884年前后,日本造成能力就大体和福州船政局相当了。在清政府这边,不惜巨资向外采购军舰已经影响了福州船政局的发展,1888年1月29日我国第一艘钢质装甲巡洋舰"龙威"号【后改为"平远"后,并参加了甲午战争】隆重下水,这既标志着我国军舰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同时是旧中国的绝唱;到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后,慈禧太后以为大功告成,不仅不再新购军舰,连舰炮也懒得更新了,军费被大量挪用,就在这一时期,福州船政局已经开始衰落,造船速度大不如前。

  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日本不仅从英国购买了吉野、浪速、高千穗、扶桑等排水量在3000吨以上的巡洋舰,而且延聘法国舰船设计师白劳易设计了"三景舰",其中的松岛、严岛两舰于1888年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开工,三号舰"桥立"也在这年的8月6日在横须贺船厂铺设龙骨,并于1894年6月26日建成,及时参加了黄海海战。1890年3月,日本自造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秋津洲"号开工,1894年3月31日建成。这两级舰的排水量分布为4278吨和3150吨,虽然"三景舰"安装了远超其舰体承受能力的巨炮,导致其在实战中的效果并不佳,但如此规模舰船的制造仍标志着日本的舰船制造水平已全面超越中国。

  在甲午战争中,虽然日本没有象"定远""镇远"那样排水量7000多吨级的军舰,但日本参战舰艇中1000吨以上的军舰共计21艘,日本国内建造的占10艘,比例接近一半,其中的"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系日本自造商船改装而成,排水量达4100吨。反观北洋水师,超过1000吨的军舰共10艘,仅其中的"平远"号是由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只占十分之一。排水量更小的炮舰,北洋水师的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中、镇边6艘,排水量440吨,全是外购,只有"镇海""泰安"二舰出自福州船政局,而日本海军中这一级别的军舰基本都是自造的了。事实已经证明,清王朝的这支舰队,尽管可能会风光一时,但后继乏力迟早会让其不堪一击的。

买船的同时不忘自主发展, 这才是日本崛起的内在根源

  在对现代历史的反思中,人们往往悲愤于日本的残忍、狡诈,但即便没有日本的挑战,以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不能在远东保持多长时间的优势。

  一方面,中国与西方列强始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很难甚至不可能从他们那里购买到最新技术的军舰,在战时更是如此。"定远""镇远"虽号称"远东第一舰",但其实早在1873年4月19日,标准排水量为9330吨的"蹂躏"号铁壳装甲舰就已经在英国朴次茅斯工厂建成了,"定远""镇远"的优势也只是相对于远东各国而已。就在1895年俄、法、德三国强迫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时候,三国在远东的舰队实力就远超日本。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仅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太平洋分舰队就拥有60多艘作战舰艇,排水量高达19.2万多吨,其中仅排水量超过万吨的战列舰就有10艘之多,此外还有5000吨以上的军舰6艘和大量的驱逐舰和鱼雷快艇。在这支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消灭以后,俄国从波罗的海派出的增援舰队中,排水量达13516吨的战列舰就有5艘,此外还有超出万吨的军舰3艘和4艘6000吨以上的军舰。而此时的日本舰队更为强大,排水量在1.2到1.5万吨的一等战列舰有6艘,0.7到1万吨的一等巡洋舰有9艘,其中包括俘自我国的"镇远"号,再加上其他各型军舰,排水量达23万4240吨。以北洋水师的实力,无论是7000多吨的单舰战斗力,还是其不到4万吨的总吨位,都是无法与上述三支舰队中的任何一支相抗衡的。没有雄厚的现代工业作为根基的北洋水师,即使不亡于日本,也难保不亡于别的列强之手。

编辑:huj26 添加时间:2008/12/5 0:10:35
当前页:2/3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