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父与子
留守儿童
一个简单的家庭
婚姻与家庭
骆月霞的一家
卫生环境与文体娱乐
普通农家
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民家庭
吴丽芬:下乡行
杜凯欣:长洲日记
陈海玲:河源调查日记
周嘉雯:长洲日记
郑宝玉日记2007070
龚春玲:长洲日记
张建娣:专访长洲村
张帮俊:小陂村调查日记
李敏华:长洲调查日记
宋惠清:河源日记
程媛媛:长洲日记
谭君虹:长洲6日
 

张建娣:专访长洲村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5976

走访长洲村 4.23—4.28是我们到河源市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的社会调查时间。在这短短的六天时间里,真的让我体会到很多,也收获到不少。下面细说一下我的体会和收获。 长洲村的人民 先讲讲我们入住的那一家。接待我们的住户留在家的成员只有三个:骆伟新叔叔、骆彩招阿姨还有他们的孙女骆玉。第一次接触叔叔阿姨,我就发现他们属于那种不善言辞或者说不够健谈的人。叔叔的话很少,属于问一句答半句那种,阿姨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也许语言不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是一个好讲好动的人,他们的“只言片语”让我感觉很不自然或者说不习惯,但是他们的笑容渐渐地驱走我这些不良反应。几天生活下来,一切都成为了习惯。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有规律,到点阿姨就煮好水给我们洗澡,到点叔叔就煮好饭给我们吃。每到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想方设法问叔叔一些问题(由于阿姨不懂普通话就没有向她咨询),但是他都是以“是”“不是”来回答我们,即使被问到开放性的题目也几乎是一样的回答。渐渐地我们的问题变少了,叔叔并不是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是性格使然。可每次他都会讲:“吃多点,我们没有什么好菜,米很多,要吃饱了。”叔叔阿姨家的饭是蒸出来的,确实很香,我们的食量都比在校时多。但是如果剩饭留到下顿吃,味道就大大不一样了。每顿下来都有剩饭,我们叫阿姨不要煮太多,但是好像都不管用。可我们每次都吃刚蒸好的香喷喷的饭,原来阿姨压根就没有把剩饭端出来而是留给自己吃。日子一天天地过,我们有劝过阿姨但她都是笑笑而没有作出任何改变。叔叔阿姨让我们每顿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特别是要回来的前一天,叔叔特地到镇上买好吃的,让我们饱享口福。晚上我们坐到一起聊天, 有说有笑,第一次看到叔叔阿姨笑得那么开心。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就要离开长洲村了,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叔叔提着一袋鸡蛋过来说:“这些鸡蛋你们拿到车上吃,每人两个,我们没有什么东西给你们。”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可意会不可言传。当我们提着行李要出门时,阿姨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用客家话说了一句:“你们走了我很不习惯。”她的双眼红了一圈又一圈。一向都不提倡以哭道别的我当时只觉得鼻子酸酸的。 讲到长洲村的人民,我不得不提到骆建忠叔叔。他是伟心叔叔的好朋友,但是他俩的性格截然不同。建忠叔叔很健谈,很喜欢和别人聊天,看起来像个游手好闲的人,其实实际上也差不多。每次碰上他,我们都会“噼里啪啦”讲个不停,我并不是在附和他,只是性格使然,所以他很喜欢我。每次一到他家他便赶紧冲茶开电视给我看,当我说他唱歌好听时他马上又去开CD,不能说他不可爱。他对每个人都很热情,他家门前那棵枇杷被他摘得差不多了,就是为了招呼我们。他很喜欢有人听他讲,他有一句名言:人生第一次。他说我们到那里是人生第一次要好好把握,他也会好好珍惜。在我们要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他到我们伟新叔叔家喝闷酒,又跟我们讲个不停,想要我们多留一个星期,说我们走了之后他家又只剩下三个人,冷冷清清的不习惯。在这里,我只能说人都是有感情的。 虽然上面已经罗嗦了不少但是我还想提提我们的邻居骆使成叔叔和他的家人。我们都叫他成叔,他之前是村里的干部,很为村民着想。每次提到关于群众利益的事情他都是那么激动。他很好客,每次去他家都执意要留我们吃饭。在这里我还得说说他女儿,我们叫她阿婷姐,是她让我一下子“出了名”,她见我长得黑所以管我叫黑妹。“黑妹”这个代号在我们同学中间一下子传开了,所以类似黑妹的名词如“非洲妹”“黑妞”等也成了我的代号。这样的称呼给我们带来不少笑声。 长洲村的人民,一个字:好! 长洲村的早晨 为了观察长洲村的早晨,一天我特意5:30就起床了。出了门,外面的空气是那么地清新,被高山围绕着的村子显得如此的宁静,高山上的雾气和天上的白云联成一片,像仙境一般。我到处逛逛,看到在村长家门口两边各有一档卖猪肉的,我向其中一位阿姨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村子是没有集中的菜市场的,农民家自己都种菜,只是早晨有两档卖猪肉的,而猪肉是她从东水镇调回来的,每天只是调一头猪的四分之一,另外一档也一样,所以这个村子每天大概能卖一边猪。七点后他们就收档了,卖不完的再运到镇上卖。差不多七点了但我还舍不得回去,又到处走走,看到一位老伯肩上扛着一竹筐,边走边喊:“卖包啦!”上前一问,原来老伯每天早晨都会在村子卖包,包是他自己一个人做的,只有莲蓉包和糖包,一块钱四个,一天能卖一百来个。他就是这样扛着到处走,边走边喊不用多久就可以卖完了。在我多次询问下得知该村除了早晨有猪肉和包子卖之外没有人拿其他东西来卖了。四处望望,各家已炊烟袅袅,也差不多到吃饭时间了我便回去了。长洲村人民的一大特点或者说是习惯是早餐也吃饭,对于都是喝粥吃包的人来说算是一大新闻。 长洲村的小学 长洲村是一个山区小村,只有一百四十几户人家,共一千多人,年轻力壮的都到外面打工了,留在村子的就是老人和小孩,让人欣慰的是村子里有一所小学(有些村子是连学校都没有的)。该所学校是村里一位叫骆鸿的人捐赠26万人民币建成的。整个校园只占了很小的一块地方,旁边不远处有一个于1997年建成的水泥篮球场,现已显得很破旧了。教学楼只有三层,而且每层也只有两个课室,所以有的课室是两个班共用的。学校共有学生83人,教师7人,除了两个是外地的其余都是本村的。而学校的会议室、办公室、图书室等都设在教学楼旁边的一所老瓦房。其中还有一间是当厨房用的。教学环境如何不言自明。一天早晨,我经过学校的时候,听到教室里传来阵阵朗读声,情不自禁地走进校园,为了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我站在窗边偷看了一下里面的情况,每个教室就坐着十来个学生,桌子摆得并不整齐,课室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带读,但是大家却是那么整齐地朗读着课文,应该说是背诵课文,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用看书,摇头晃脑地读着,让我想起当年读小学的情景,其实和他们也差不多。每天早晨都在读那几篇课文,而读的时候压根就没动脑筋,时间长了也就背下来了,像是念经一样。想象我们当年是那么的无知可爱,他们也是那么的可爱,唯一不可爱的是我们经济的发展没能给这些可爱的小朋友营造可爱的学习环境。 在长洲村的两次爬山经历 对于住在海边的我来说爬山是很有吸引力的。而长洲村周围都是一座接一座的高山。如果去到那里没有去爬山那真是一种遗憾。很幸运,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有两次爬山经历,而且都是和我们的胡老师一起,收获就更多了。 第一次是我们去到长洲村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出门观察该村的环境。因为我们做的专题是环境卫生与文体娱乐。恰好在东江边碰上胡老师。老师拿着村长给他画的地图,想把纸上画的和实际的对应起来。我也看了一下那张地图,一下子对整个村的概貌有了粗略的认识。老师说想到山上看一下该村的水库。这也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当然就跟着老师去了,毕竟有老师的指点会很不一样。我们顺着水流一直往上走,边走边观察周围的事物,老师也不断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不管在山脚下、半山腰还是山顶,都可以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还有涓涓流水,时不时还可以听到鸟的叫声,一种真正的田园生活。在这里,你感觉不到竞争的压力,一切都是那样顺其自然。虽然山路崎岖,树枝茂盛,难以攀爬,但是一路的风景和看水库的愿望使我们忘记这些困难,攀爬是那么的有动力。经过这些山路的农民很少,但是每遇到一个老师都会向前搭讪,虽然只是几句客套的话,但是我明白老师从中得到了信息,这也应是我们学习的细节。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五人总算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水库,可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壮观。不过总算是见识了,我们在上面拍了照留念。下山的时候,我们准备原途返回时老师却想另辟途径,还说:“能不走回头路尽量不要走。”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既然已经知道了走过的路子为什么不寻找另一条路呢,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是比原路好,或者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不过尝试陌生的东西都是有风险的,实践也证明老师走的新路径是有困难的,最后我们不得不原途返回。但是老师的冒险精神和尝试新事物的愿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过也要看个人的风险偏好。五点多是我们终于下山了。 第二次是我听小组成员说老师第二天要去爬长洲村对面的崇嶂山,说是为了照一张长洲村的全景图。那可是隔着一条东江啊!这更是引起我的兴趣,有挑战的地方总是很有魅力的。于是晚上我便联系老师,让他去的时候也带上我们。所以第二天吃完早餐就出发了,我们小组成员和老师一起去(由于昭华不舒服就没有去)。由于路途遥远所以老师决定开车去,我们坐上老师的车,差不多九点时车子便上路了。我们是绕一个大圈才来到山脚下,走了不少弯路。那时已经是十一点多了,真不巧那天的太阳暴晒,还好老师带了王老吉。在农民伯伯的指引下我们开始攀爬。这次的山和上次的山可不能同日而语。山上的树木和草丛都长得很密,而且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再加上山坡又陡,太阳公公又乐开花,不用多久就有累意了。不久老师示意我们停下来喝水,还说要不有人晕倒就麻烦,特别是张建娣不能晕倒(老师的意思是本人太重了,晕倒没人能背得下去)。这时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能给大家带来笑声是我的荣幸。时候不早了,我们继续往上。山上种了很多李子树,这增加了我们的困难。既然农民把李子树种在这里就应该有路,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有好几次不得不回头走其他路。一路上我们被树枝和杂草刮得双手像针刺一般在不停地扎,脸上也感觉火辣辣的,但是我依然很兴奋,很激动。爬山就是有困难才更有意义。我们既走又爬又跳就差没有滚了。在山上还看到不少风水宝地(坟墓)。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座山的顶端,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山了,因为那里山连山,我们也有点头晕转向了。但是可惜的是,在上面并不能看到长洲村的全景,只能看到一半,我们当然不甘心。于是换方向继续攀爬,可是到另一边也只能看到另一半。老师说只能照了再把它们拼起来。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我们这么辛苦才来到这对岸的山,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老师向四周环视了一下又带我们继续走。老师边走边哼着山歌,一切显得那么惬意,使我们忘记了疲劳。终于又来到山的另一边,一位叔叔在摘李子,老师向他打听了一下,我们便沿着他指的路爬上了山顶。那路可难走了,让我们体会到了红军当年过草地的艰辛。在上面还不能完全看到整个村子,恰巧上面有一个用水泥砌起来的水池。老师二话不说便跳了上去,一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今天总算没有白走一趟。我也激动得跳上去,在上面看长洲村简直一览无余。在得到想要的法宝后我们便下山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有一条公路直通到这山腰的,真是白费了不少功夫。不过还好之前没有发现要不就少了很多过程美了。这一趟走得很值,也真的很佩服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 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在长洲村做调查的这几天,我们走了不少地方,当然,采访住户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在这里只讲一下采访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采访过的对象不少,先讲一下具有“长洲村的赵本山”的骆福如叔叔。他以前是村里业余文娱队队长。因为我们要做关于文体娱乐的专题,所以他是一个很典型的采访对象。我们是通过村长的妻子骆晓霞阿姨打听到他的。我们中午去跟他打声招呼并约定下午采访他,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当我们下午去到那里时,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家都有所准备,所以我们很快便进入主题。当我们第一个问题出来之后,他就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历史,他越讲越激动,还急忙跑进屋里拿出当年的一些剧本和相片,还主动给我们唱他当年的《雪里梅花》,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表现欲很强的人,当我们提出要照相和录音时他更来劲了,又唱又跳,还吹起口琴,接着顺手拿起挂在屋子旁边的毛巾包在头上扭起了秧歌来。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们也算是收获了不少。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在这村子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的样子,很少有人去观赏你在做什么,我们的到来无疑给他一个抒发感情的机会。当然主要是他给我们那些有用的信息。其实并不只有像这样的村民需要倾听的对象,全世界都需要。 我们还采访了骆云芳大爷,他今年已经是81岁高龄,但身体还很健朗。我们去到他家时,他早已明确我们的目的,还没等我们开口,他便说了:“你们如果相信我,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我都会如实作答的,要为党负责为党作贡献。”我们当时都感觉很幸运碰上这么一位好大爷。老一辈对党的忠诚真是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当我们问到他对毛主席的态度时,他说:“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粮食和土地政策上看,毛主席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文革期间他犯了很大的错误。”当问到邓小平时,他说:“要发展经济就得上得去,邓小平给我们带来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感谢他。”当时我们都有点吃惊了,很难相信这些话是从一位80几岁的老人口中说出的,他的逻辑思维和看问题的深度并不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差。他的表现让我改变了对农村人民的看法,也真正理解了老师常讲的“老人是一块宝”的含义。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采访的一位养鱼的阿姨。我并不是想说她又有什么特别,而是想讲一下知道这样一位采访对象的过程。当我们讨论决定要把鱼塘这一块纳入我们的调查范围时我马上想到要去采访她。她便是早晨在村子卖猪肉的阿姨,之前为了观察长洲村的早晨时认识她的。我不但问了关于卖猪肉的情况还问到她家的状况,所以得知她家有不少鱼塘。当她提出带我去她家看看时我也爽快地答应了,虽然当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但通过和她家人聊天,知道了不少信息。这为我们后来的采访工作做好了很好的铺垫。我想说的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双眼紧盯着我们想要的,别人提供的其他信息也许对我们也很有用处。这也是我们师姐李瑞德博士常提醒我们的。 美好的路途 这几天下乡做调查,来来回回的路途也给我带来不少乐趣。我们是从学校坐汽车去的,虽然当天下了小雨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坐上豪华大巴,听着喜欢的音乐,和同学有说有笑,心情就像去旅游一般。河源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路的风景吸引了我。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我都是那么好奇那么感兴趣。快到龙川县时的景色更是迷人,远处的高山,山下的水塘,山上的雾气,天上的白云浑然一体,像是仙境一般。车上的惊叫声一阵又一阵。到了龙川县已经是中午,我们停下来吃饭,过后继续前进。由于下了雨,去黄石镇的那段路非常泥泞,我们不得不下车,提着沉重的行李徒步前行。还好后来碰上了长洲村有一家做生意回来,所以我们的行李可以放在他们的车上。不过长洲桥被大水冲垮了,我们又得卸下行李提着走,一直到农民的家。一路很辛苦但是却很开心。 讲到路途,还得提一下老师带我们几个去爬山的经历。由于我们不熟悉路段走了不少弯路。正是因为这样我能认识到更多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弯路越多越好,我一直很享受路途的过程。去的时候走的是山路,回来时变聪明了走大公路。由于已经到中午了,我们先停在四都县吃饭。这个过程又有不少乐趣。吃不完的菜老师让我们“剪刀石头布”把它们全干掉。毛主席提倡的不铺张浪费,但是也有一个边际效用问题。吃完饭我们便回长洲村了,一路上老师开一些民歌和儿歌给我们听,还给我们讲了不少历史故事。在差不多回到村子的时候,对面也开来一辆车,由于路窄,大家相互让道,车子开得很慢。老师注意到了对方的车子挂了毛主席的头像,但是紧挨着的旁边还挂了一个美女的头像。这可是相当滑稽的一幕。我们几个顿时暴笑起来…… 还有一次路途便是从长洲村回来的时候。我们一群同学先从长洲村走路到黄石镇,在那吃过中午饭,便坐上学校派来的车。由于没有午睡,大家都很累了。所以前段时间大家都在睡觉,车上很安静。一觉醒来后整个气氛就不同了,大家都在回味着在长洲村的点点滴滴,特别是我们小组趣事很多,大家的笑声似乎又传回长洲村。车子开到惠州塞车了,我们便想到打扑克牌。虽然地方很小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玩牌的乐趣,越打越来劲,我们还希望车塞久一点呢,因为一回到学校心境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天已黑下来了,车上没有开灯,我们不得不停了下来。这时路也通了,平静下来后才想到应该给叔叔阿姨打个电话。于是立即拨通叔叔家的号码告诉他我们已安全到达了,让他和阿姨注意身体。我听得出来叔叔很高兴。晚上八点四十分,我们又回到了这座繁华的城市。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7/10/23 23:38:41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