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钱有飞:湛江市雷州青年运
程昊:盛世下的危机——《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
刘旭:迟到的作业
许永桂:时代的悲剧--再
程昊:读书笔记——曼瑟
许永桂:南岭镇考察报告
吴勇浩:《动物精神》读书
王聪: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程昊:读书报告——公共事
许永桂:《叫魂——176
雷城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
唐瑶:《中国的奇迹》读书
何婉虹:读《集体行动的逻
许永桂:读《资本论》论剩
许永桂:基于家庭联产承包
黄茜:暑期调研报告——河
雷城乐:拥抱合作——阿克
何婉虹:再读合作之《公共
 

许永桂:读封建 论封建

作者/来源:许永桂2014级研究生 点击次数: 1537

 
  封建,是一个中国古代就有,也是一个重新在日本引进的词汇,直到今天,古文今义,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更有某位大人物的下定论,使得该词充满了丰富而争议的色彩。我们读古文,畅古义,正本清源,恢复本来面貌,这就是该篇柳宗元《封建论》对我们的启示与意义所在。
  封建的本意,出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制度如果在中国,应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开始推行郡县制以后,就作为历史产物被彻底消灭,尽管后代有死灰复燃,如汉代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依然不是占据主流的统治方式。在《封建论》中,柳宗元针对当时的好古复古等社会思潮,对“分封建制”的旧制度的鼓吹,书写了一篇战斗檄文,予以论证和驳斥,全文架构清晰,论点充分,论证有力,论据在理,文风活泼生动,充满了气势。
立论
  全文的架构基本如下,作者先从天地的开初反问中起步,引出文章的重要论点:封建,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而且下了基本的论调:封建,非圣人意也。由此统摄全篇的观点,都是从这一段话开端,封建制度的存在,是当时历史形势下发展的产物,并不是圣人的真正本意,由此奠定了本文对封建制度的基本论调,那就是反对封建制度,认为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而并不是万古不变的,连圣人也不愿意如此而情非得已,这个观点在后文的论证中是不断加以阐述的,但是在这里,作者首先先下了一个重要论点以后,接着第二段话,就是从万物的开初这个问题加以深入的阐述。
  第二段话的开始,是从原始时代,野性自然的险恶和人类的自身搏杀能力弱小开始,从而推出,人类必须借助外物的帮助,才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下竞争取胜,但是在竞争中争斗,又因为物资的匮乏,人与人的竞争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资源有限,为了解决这个“争而不已”的问题,就必须有能够“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所以这就是原始部落酋长或者长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仲裁人类群体里面的纠纷,这也是未来宗法社会与国家机构产生的一个根源。然后,当一个领导者出现以后,那些聪明智慧而有能力的人,就能服众更多,对众人用正义与正直来仲裁下属,如果不听从,则用刑罚来惩治对方,于是,国家与君主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史料记载,大禹就曾经因为开会迟到的原因而处决了好几个部落的酋长,在这个时候,国家暴力机构的雏形已经开始形成,到了大禹的儿子夏启手里,就直接宣布当国王了,国家就形式兼备出现了。第二段按照这个不断演绎下去,从君长开始,随着群体的扩大,实力的扩张,那么对资源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时候,就会有更多更高级别的首领出现,于是出现了诸侯,一直到大诸侯与天子。天子是因为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通过这么一个链条,作者总结出一句话: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可以说,这里已经相应了第一段的论点,同时,也是对制度变迁下的惯性,对人类群体的自我选择具有深刻影响的最好阐述。
举例
  论证完前文开篇立论的观点以后,作者又通过四个不同历史时代的变迁,来论证“分封建制”制度的不堪和郡县制度的优越。
  首先举例的是周代,周代是实行分封制度的最佳案例,从周代的兴衰中,可以看出封建制度的问题所在。首先周代的产生,依然是殷商产生的惊人翻版,同样是拥有天下民生所向的诸侯王,灭掉了所谓的暴虐的天子,取而代之。因为早期的“革命”,是通过各大部落的拥护和帮助而成功的,周天子依然必须考虑政治因素的影响,来安置诸侯。另外一个方面,封建制度能够称之为“势”,“非圣人意”的一个重要背后,是因为通信、交通等技术的落后。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统治手段的无力,统治手段的乏力直接导致了封建制度的盛行,因为周天子无法掌控这偌大的地方,一直从陕中到山东齐鲁大地这么广袤的田地,所以分封是最好的守卫疆土的方式,同时周天子还保留了诸侯进贡与随军出征的义务,诸侯在分封的国土内,拥有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力。柳宗元在文中高度概括了这种局面: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诸侯的情势是: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但是这种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的局势是: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问鼎之轻重,那是楚庄王北伐的时候问周天子使者的典故,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而且赤裸裸的表示。从楚王的称号就可以看出,天子与诸侯的秩序已经乱了套,这就是孔夫子所称的礼崩乐坏的大时代,是需要重新提倡“礼”的时代。诸侯爵位为公侯伯子男,敢于称王,那已经是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表现,所以作者沉痛地说“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一语刺破了周代政治体制的真相,这也是春秋战国大战几百年的原因。对诸侯的征战不休,周天子只是“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最后沦为普通邦国,为崛起的秦国所灭亡,最后作者发出感慨“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下了定论,这就是周代衰亡的原因啊。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7/1 20:16:50
当前页:1/4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