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钱有飞:湛江市雷州青年运
程昊:盛世下的危机——《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
刘旭:迟到的作业
程昊:读书笔记——曼瑟
许永桂:时代的悲剧--再
许永桂:南岭镇考察报告
吴勇浩:《动物精神》读书
王聪: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程昊:读书报告——公共事
许永桂:《叫魂——176
雷城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
唐瑶:《中国的奇迹》读书
何婉虹:读《集体行动的逻
许永桂:读《资本论》论剩
许永桂:基于家庭联产承包
黄茜:暑期调研报告——河
何婉虹:再读合作之《公共
雷城乐:拥抱合作——阿克
 

吴勇浩:浅读《社会资本》

作者/来源:吴勇浩2014级研究生 点击次数: 1301

 在理论与研究一大部分中,在讲述了社会资本的历史基础、定义渊源以及作用目的的基础上,林南展开社会资本的结构基础和行动基础。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是资源,资源具有分配性和价值性。在假定资源被赋予意义和价值时,林南从三个前提条件出发,一是资源被共识赋予不同的价值,二是只要有机会,所有行动者都会采取行动维持和获得有价值资源,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利益,三是维持和获得有价值资源是行动的两个重要动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具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往往存在一定的结构,由位置、等级、规则和代理人构成,这四要素共同界定了有价值资源的协调体系。由于每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存在差异,而且社会进行资源互动往往遵循同质原则,即社会互动那个倾向于在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之间发生,导致有差异的社会资本的存在。有差异的机会结构决定社会资本的重要的结构特征(嵌入在等级制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源的结构性,为社会行动奠定基础,行动者通过社会同质性互动与异质性互动,在结构性约束与资本化中的机会中获取和维持资源。

 林南认为资源是可以先赋的(与生俱来)或自致的,但资源并不等于社会资本,只有资源在市场中被投资以产生期待的回报时,才变成了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使用不同于人力资本,可以自由地、不需要补偿性地处置,而是需要履行一定的互惠或补偿性的义务。比如你借用朋友的车实现某一目的之后,你要及时地归还朋友。

 正如任何经济学理论都需要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推演,对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假设前提支撑。社会资本理论由关于社会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一组假定构成。首先宏观结构方面要满足三个假定:一是社会结构由一系列位置构成,其秩序按照某些规范认可的有价值资源(阶级、权威和地位等)来维持,并且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具有金字塔形状;二是有价值的各种资源的等级制往往是一致的,具有可转换性,即在跨资源维度的等级制位置之间存在一致性;三是等级制结构往往是金字塔状的,上层的占据者必下层的占据者少。至于在中观和微观结构方面,社会资本理论要满足关于互动与行动的两个假定:一是为满足资源的一致性与转换性的结构性假定,公平交换或可期待的回报的目的,社会互动更多地发生在相似的与临近的等级制层级的个体之间,即同质性互动原则;二是必须考虑行动与互动之间的一致性或张力,虽然同质性的互动是规范性的,但在为了获取更好或潜在的资源回报,工具性行动驱使行动者寻找非同质性的个体,即异质性互动。

 一般来说,资本是可以通过指标来量化研究的,比如用金额大小来衡量货币资本的多寡。在如何测量社会资本的问题上,林南借鉴韦伯关于社会关系资源的观点,把财富、权力和政治财产作为社会资本的组成类型,认为社会资本有三个特征:达高性(最高)、异质性(幅度)和广泛性(数量)。

社会资本能够获取多少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林南提出三个重要因素:自我在等级制结构中的位置,自我与其他行动者之间关系的性质和网络中关系的位置。林南认为这三个因素导致了获取社会资本的关于位置、关系和强度四个命题。具体总结如下:(1)自我的结构性位置的强度命题。初始位置越好,行动者越可能获取和使用哈的社会资本;(2)关系的强度命题。关系越强,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可能正向地影响表达性行动的成功,关系越弱,自我在工具性行动中越可能获取好的社会资本;(3)关系的位置的强度。个体越接近网络中的桥梁,在工具性行动中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好;(4)结构位置、关系与网络位置的共同效应命题。对于工具性行动,网络位置强度视桥梁所连接的不同资源而定,对好的社会资本的获取,往往发生在哪些占据靠近桥梁位置的个体行动者身上。这个桥梁连接着哪些处在相对较高等级制位置上的行动者。对位于等级制顶端及附近和底部及附近的行动者而言,网络运作(关系与位置)效应受到等级制结构的约束。为了论证这些命题,林南采用定名法和定位法,运用多案例,引述前人成果进行系统的展开论证。然而尽管存在论证这四个不同命题的必要性,但归根结底,我们发现社会资本理论最终指向证明的是命题是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正相关。

 在解决了社会资本理论关于基础层次上的定义、结构和行动等问题之后,林南对社会资本进行概念上的扩展,即第二大部分内容。不同于第一大部分的社会资本理论都是在预先设定的社会结构的背景内理解行动的意义,第二大部分探讨和回答的是行动是否可以导致结构的生成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们理解互动的规则和社会群体的形成。

 林南认为行动导致社会结构的生成是行动者理性选择的过程。理由如下:第一,面对有价值资源,行动者的理性行动具有多方面的动机,至少有两种基本的动机: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前者比后者具有优先性。从经验上看这两种动机似乎相关,但是关于它们的计算却是独立的。第二,在资源的继承和转移的规则上首要群体(家族)具有优先性。首要群体的互动与集体行动,首先被维持和保护资源的情感所引导,其次被获得资源的需要所引导。第三,社会资本不仅积累速度比人力资本要快得多,而且作用效用比人力资本要大,当首要群体之外的互动试图获得资源时,更多的是获取社会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一旦基于以上三点的利益在认可和互惠基础上相互交换,特定的集体规则(关系)随之形成,互动被例行化,随着社会资本的共享与对合法化规则的需要增加是一致时,这些规则将成为社会结构形成的基础。在随后的行动,行动者必须考虑行动与维持或扩展参与互动的资源的义务一致性,意味着结构的生成。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9/9 9:50:56
当前页:2/3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