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刘绍君:深圳女工调查日记
骆雪曼:电镀厂女发单员的
李杰:民工在上海
肖琦等:盘福路肉菜市场调
林宝存:汕尾劳动与社会保
许结仪 张雪芹 聂伟棠:
蔡春蝶:民工回流现象浅思
苏丽君:贵屿镇的电子垃圾
李清丽等调查日记
梁海平、毛美娟、赖名光:
郑显荣 张楠 陈妍:青年
杨培伟 候璧君 冯希:"
梁凯、郑攻莹、陈玉霞:艰
谢勤、郑茹、黄绵辉:慷慨
黄婉庄:女工调查日记
高敬翔 汤颖霞 劳伟珍:
麦焕珠:女工调查日记
梁倩颜:5月20日女工调
刘敏:女工调查日记
黄碗庄7月16日调查日记
 

叶伊琪等:留守儿童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283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力涌向城市务工,致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远离打工的父母,成为了孤寂的“留守一族”。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容易出现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甚至导致人身伤害、死亡等悲剧的发生。 众所周知东莞是一个民工众多的城市,因此,这次暑假我们来到东莞的某些工厂进行了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根据调查显示这里的绝大多数的民工的儿女都留在家乡,由祖父母照顾,长期与父母分离,造成在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以下是我们这次调查的案例: (1)汤建平,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竹园村人,今年35岁,是东莞某电子厂的工人。1994年从部队退伍后一直留在东莞打工,1996年,他与同在东莞打工的湖南姑娘邓爱梅结婚,1998年,他俩离婚。他的儿子小志今年8岁,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1996年,他与同在上海打工的湖南姑娘邓爱香结婚。1998年,汤建萍和邓爱香离婚。今年8岁的小顺志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从汤叔叔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小志在当地一间小学读3年级,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而又聪明懂事,他还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部。小志每天上学和放学都是由奶奶接送回家,因为从他家到学校的途中要横穿两段国道、一段铁路和一段崎岖而又弯多坡度大的山路。按照多年惯例,小志每天在学校的午餐也是由奶奶骑着自行车送去。 汤叔叔和他妻子虽然已经离婚,但丝毫没有减少对儿子的关心和对父母的孝顺。2000年后,汤叔叔只身来到东莞一工厂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他一直没有回家看望过儿子和父母。但在这5年间,小志一直是有规律地定时等着接爸妈的电话。听汤叔叔,小志的奶奶告诉过他,小志为了不让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担心,每次和爸妈打电话都是先装得很顽皮很开心,但在结束通话放下电话后,总要躲在房间里哭一场。 汤叔叔说,还有一次,小志的妈妈两个月前从上海寄来了一台价格很贵的电子琴给他,他很快就学会了弹。他又对汤叔叔说:“我不想要爸妈的礼物,只想你们和我一起过年,因为我5年都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 (2)陈雪芳,今年三十三岁,在东莞某电子装配厂工作。陈阿姨说,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已经三年了,那时女儿才九岁,一个儿子七岁,还有一个六岁,陈阿姨还说,幸亏她的大女儿小文非常懂事听话。小文今年十二岁了,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她一边上学一边还要照顾好自己的两个弟弟,小小年纪的她在家完全支撑着这个家庭,不但要做饭给两个弟弟吃,还要做一些家务活,甚至她还在自留地里种了许多的菜,在赶集天带着弟弟去六公里远的地方去卖,别看她是小孩子,可算起帐来分文不差。当陈阿姨说起她女儿时,开心地笑了,我们可以感觉到,陈阿姨很骄傲自己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女儿。问到今年春节回不回家过节时,她又多了几分忧伤,她告诉我们,这几年她两夫妻都不能回家过年,儿女过得真是苦,特别是女儿,真是苦了她了,小小年纪却要照顾两个年幼弟弟,真希望自己可以挣多点钱回去,女儿也不用这么辛苦,幸好左邻右舍给了她们姐弟许多关照,感觉欠了别人好多。 (3)何超军,今年三十八岁,他的女儿小芳今年十四岁,在家乡上七年级了,何叔叔说,他女儿曾经是个爱学习的女孩子,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够考上大学,做一回大学生,但是残酷的现实让她的这个梦彻底的粉碎。由于母亲对现实生活的屈服,为了去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丢下了小芳远走他乡,叔叔说,现在他很少回家,他也知道自己这样把女儿放在家里不管不对,但是不知怎的,一看到女儿就想起不负责任的妻子,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所以现在和女儿的关系弄得好僵的,也挺少回家的。女儿由何叔叔的父亲照顾,但已经无心学习了,成绩很差,可能读不到九年级就会退学了。当我们问起他希望女儿将来有什么发展时,何叔叔说现在女儿已经不听他的话了,好好读书未来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已经不可能了,只希望她将来能够养活自己就好了。何叔叔说,女儿这样,都是他夫妻俩的错。 (4).有一位父亲叫张增权,他在东莞打工已经有好几年了,他的儿子张超生于1995年11月, 这个11岁的孩子一直和74岁的祖母陈传英生活在一起。张叔叔的家里养了十几只鸡,由于儿子长得十分瘦小,担心他营养不良,张叔叔每次写信回家乡都会嘱咐奶奶一定要每天给张超吃一个鸡蛋。家乡的房子十分简陋, 两间茅草房,房子里除了一张挂着蚊帐的小床、一个碗柜、一个灶头就再也没有什么了。鸡窝也修在睡觉的那间屋子里。平时张超做作业,都要去大伯张增强家做的.读书环境十分的恶劣.张叔叔说他每次写信回家乡都都在信纸正反两面写满了话,真是叮咛再叮咛,每句话后都用了很多的感叹号来强调语气,要张超好好学习,要他明白只有读书好才能成功的道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叔叔渴望孩子成功的迫切心情. 他觉得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而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永远能走出乡村,真正进入城市,融入城市。张超身上承载的是这个家族几代人的梦想。 (5)有一对夫妻在东莞打工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说到他们孩子时,他们脸上不禁担忧起来.原来他们有一个女儿叫小沂,今年已经十三岁了, 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现在是八年级的她,一天精神恍惚,花钱大手大脚,成了班里的名副其实的大姐大。由于这对夫妻长期在外打工, 甚至春节也难回来一次,所以小沂的思想和别的学生比起来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多次找她谈话但是都无济于事。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她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和班里的同学相处太难,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整天就喜欢收拾打扮,对异性有特别的好感,好动,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激情,对升学不关注,问到学习为什么上不去时,她总是深情的说自己太想念爸爸妈妈了,所以精力难也集中,说着说着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6).还有一对夫妻1999年就去了东莞打工了,至今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了,当年他们去打工时他们的儿子严鹏年仅7岁多, 他就一直和77岁的奶奶一起生活,从这对夫妻口中得知今年已经14岁的严鹏,从来都不喜欢读书,因此,成绩一直都不好,他的梦想是学功夫、当警察、挣大钱.他认为“读书没用”的. (7).有一位黄阿姨,由于她的丈夫1998年因肺癌去世, 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她迫不得已掉下年幼的女儿严飘去东莞打工,至今已经有8年多了, 平日里,严飘由73岁的奶奶带着住在伯伯家。根据黄阿姨的介绍,自从她到东莞来打工,她的女儿就变得越来越内向了,平时和奶奶、伯伯也不大说话,几乎没什么交流。偶尔接到黄阿姨打回来的电话,严飘也不怎么多讲话,常常是母女俩抱着电话哭成一团。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而且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自暴自弃等,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 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已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持续下降。 从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建议 : 1、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摆脱狭隘沉旧的思想观念,认为只要把钱交给学校,教育就完全是学校的事。切实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子女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其教育和成长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二是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利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三是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忌讳过度的物质满足。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代养人要树立角色意识。代养人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贡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2.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近年来,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师资偏低等因素,成为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障碍。因此,一是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根据农村实际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农村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不断主动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注意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加快课程建设,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 3.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将留守儿童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各地政府都应采取切实措施制定周密方案,确保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一是要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保证他们全部接受受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对于流入地对随父母孩子,应该免收择校费和暂住费,对寄宿制小孩,应适当减收住宿费。二是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农村和社区都应系统接受培训和布署,将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组织留守儿童活动等,作为一项份内工作,同时加强考核。三是家长学校应展开培训,应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留守儿童父母以及代养人走进课堂,引导家长尽量将子女带在身边,让子女有机会在父母的照顾和“监督”下,享受城市子女同样的学校教育资源,分享城市更为文明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家长不断和孩子联系沟通,达到居在两地心在一处的温馨效果;引导家长和代养人不要一味用物质弥补心灵创伤,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等。 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外出务工,应“身在曹营心在汉”,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联系,哪怕多打个电话、多写封信、多一次探望,对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都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社会在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绝不能让“留守一族”成为社会关爱的盲区,要像重视农民工工资清欠、关心农民工情感与婚恋一样,将关爱的目光倾注到留守儿童的身上,多渠道、多形式地重视和关心留守儿童的人格成长和未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关心留守儿童,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但外出务工的家长应尽到关爱的责任,当地政府和学校也同样需要付出诚心和爱心。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带给留守儿童一份快乐和幸福。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群团组织,应有责任、有义务的积极响应,在关心留守儿童尤其是确保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综合工程。 (叶伊琪 练淑珍 谭华韵)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6/9/12 0:17:56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