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钱有飞:湛江市雷州青年运
程昊:盛世下的危机——《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
刘旭:迟到的作业
许永桂:时代的悲剧--再
程昊:读书笔记——曼瑟
许永桂:南岭镇考察报告
吴勇浩:《动物精神》读书
王聪: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程昊:读书报告——公共事
许永桂:《叫魂——176
雷城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
许永桂:林毅夫《中国的奇
唐瑶:《中国的奇迹》读书
何婉虹:读《集体行动的逻
许永桂:读《资本论》论剩
许永桂:基于家庭联产承包
黄茜:暑期调研报告——河
雷城乐:拥抱合作——阿克
何婉虹:再读合作之《公共
 

程昊:浅读奥尔森三部曲之《权力与繁荣》

作者/来源:程昊2015级研究生 点击次数: 1364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参照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经济最终走向停滞阶段。面对经济转型,苏联领导人选择了快速的休克疗法,即直接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飞跃。而我们国家这次却没有参照,而是采取了双轨制,即从计划经济到计划与市场并行,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的渠道。双轨制下,我们看到了各种寻租与腐败,“倒爷风靡一时,很多弊端显露,但中国最终还是成功的步入市场经济。反观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却让苏联走向解体的命运。出现这两种局面有很多解释,林毅夫认为双轨制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出现“价格扭曲、行政配置和微观经营没有自主权”这三位一体的局面,一旦放开经济,很多国有企业由于没有自生能力,没有政府的扶持必将导致破产的命运,双轨制下通过过渡期间的资金积累,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期,然后在进行改革,这样不至于造成经济长久的萧条。而苏联采取休克疗法,由于企业本身没有自身能力,没有了政策扶持,企业纷纷倒闭,也就无法成功转型。

而在奥尔森看来中国改革成功的一大原因在于毛泽东时代发动的文革几乎将所有的大小利益团体全部摧毁,不存在行业、企业或行政管理人员团体,其内部人游说活动能够破坏邓小平的市场导向改革。狭隘的既得利益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 “文革最终让广泛利益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改革的推动极为迅速有效。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经济僵化已经发生到很深的程度,以致企业在竞争性市场通常不可能生存下来。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集体行动,他们的政治团体非常强大,中央无法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体制僵化下根本无法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戈尔巴乔夫在当时已经无法应对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它没有类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所以进行经济改革必然受到多方阻挠,必须摧毁游说集团才可以。

也许奥尔森是对的,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的经济的确贫穷。我们知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当时的贫困几乎是大多数人的贫困,大小利益集团的摧毁使得大部分人的共容利益占据主导,虽然贫穷,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去改革经济,因此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家积极行动,很小有游说集团的再分配剥削,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的经济得以复苏。反观戈尔巴乔夫改革,当时苏联的国民收入应该是处于很不平等的状态,贫富差距大,既得利益集团占据相当大的地位必然破坏经济改革的方向。其实,林毅夫的观点和奥尔森的观点有点相符,他们都认为,直接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由于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僵化造成了其不可能具备良好的自生能力,必将走向灭亡。奥尔森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利益集团对经济的破环,苏联的改革实质上根本没有效果,他也没有承认何种改革方式——激进式改革或渐进式改革更有效果。而林毅夫出于政府为了国计民生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扶持的观点,认为激进式的改革将导致国有企业的灭亡,需要采取渐进式改革。的确,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如果一步跨越,的确问题太大,渐进式改革虽然很多弊端,但中国的繁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走渐进式改革之路是中国成功之举,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得益于很多利益集团的摧毁,如果没有这些,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不可能这么迅猛;得益于政府对个人权利的清晰的界定与保护,这才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生产才如此高效。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7/4/5 11:39:28
当前页:4/4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