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谭政:《寻乌调查》告诉大家什么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994

《寻乌调查》告诉大家什么

毛主席的《寻乌调查》长达7万多字,是一篇结构非常完整而严谨,数据清晰而仔细的调查报告。寻乌调查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初,正值土地革命,第一次国共对峙和内战时期。在当时社会动荡混乱、生产力低下的这样一种状态下,毛主席忍受着恶劣的环境,冒着可能存在的危险,到寻乌城居住半个月,对城市的面貌、商业、交通仅仅用文房四宝记录下来并整理描绘,可想而知,调查对于毛主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活动。

寻乌调查,到底告诉了我们哪些东西?毛主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先看以下一段摘自《寻乌调查》的原话:

(1)寻乌城是什么

对于商业的内幕始终是门外汉的人,要决定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是非错不可的。非常明显,争取贫民一件事,一般同志不感觉它的重要,高级指导机关感觉它的重要了,却始终不能给同志们以行动上的具体策略,尤其是不能把具体工作方法指示出来。这不是由于不了解城市是什么东西才弄成这种现象吗?我是下决心要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人,总是没有让我了解这个问题的机会,就是找不到能充足地供给材料的人。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和范大明两位老先生。多谢两位先生的指点,使我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倘能因此引起同志们(尤其是做农村运动和红军工作的同志们)研究城市问题的兴味,于研究农村问题之外还加以去研究城市问题,那更是有益的事了。我们研究城市问题也是和研究农村问题一样,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这种研究方法是显然不对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那种不畏艰险的实践与探索精神。毛泽东下寻乌,一无收入,二无足够的条件支持,纯粹义务劳动,甚至可能面临种种风险……但是,就是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说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央苏区实施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大方针。而对于当时刚走出“清党”的低谷,还处于幼稚期的共产党,缺乏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共产党的前进。“武装斗争”在四次反围剿中得到了实践,“土地革命”是以往农民运动的深刻教训作为基础,而根据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建设,改善工农的生活,为共产党在苏区的执政打好群众基础,对于农村建设,关键是农业,而对于城市建设,关键是工商业。无论是农业建设还是工商业建设,共产党都是缺乏经验的。毛泽东下寻乌就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指导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

其次,《寻乌调查》给了我们一个社会调查的典型例子。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细如牛毛的事情发生,有多少事我们曾经探究其原因呢?那些没经过人去探讨的事情,匆匆如过眼云烟。就好像去年参加春运的工作者,置身列车的工作,却从来不过问,只是为了那一千几百块干活,回来什么都没学到,渐渐就会从印象中流失。文章(报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带着疑问的眼光,看到事实的背后,用数据反应真实的状况。在文章当中出现了很多的数据,外行看来,这些数字都十分琐碎,不值一提。但越琐碎就越能反应现实。广州俚语有云:小数怕长计。看似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一旦累积起来,就不会是一个小数字了。调查不能脱离实际,因而需要“琐碎”;对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只是浅尝辄止,后果可能只有徒劳,甚至比毫不知情更严重。

最后,《寻乌调查》的严谨的系统性,给了我日后作报告的一个最佳的模板,它告诉我一个写作的技巧。也许利用现在那么多的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等,我大概还做不到《寻乌调查》的三成的水平,但对一个报告而言,清晰的框架是必要的。调查要带有一定的目的、要有足够的真实的数据、最重要的是一颗发现问题的眼睛。

 

07人力 谭政

20070703011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9/3/31 10:55:53
当前页:1/1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