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曾祥华:三十年代的客家农民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242

三十年代的客家农民 ——读《寻乌调查》有感 读完《寻乌调查》,在崇拜毛泽东的基础上,更加敬仰他求知的态度——以事实为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已经成为实践的真理。泽东认识的精到、智慧的深邃,不是当代的一般学者能达到的。 然而,我从《寻乌调查》中,读出了另一番的心情。随着梅县,兴宁,平远等熟悉的名字的出现,仿佛毛泽东的调查就发生在家门口,那些调查就好像在调查我们一样。读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有感觉。当然,他确实是在调查七十多年前的邻居。寻乌就在我们市区梅县的旁边,虽然他是属于江西管辖,但是寻乌还是属于客家一带。 以前听过曾祖母组略地讲过三十年代时候,客家人的生活。她讲述的现象,跟寻乌调查里面的大体现象相差不远。但是,曾祖母的描述终究只能算是单纯的客家妇女对时代的不满,更甚的是,在21世纪回忆30年代的生活,显得是一种对逝去的怀念。 我们这一代心目中,没有地主的概念,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地主”——自家土地的主人。更不知道地主是以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来剥削困难的民众。读完《寻乌调查》,就像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生活。一切活灵活现在眼前,因为毛泽东描述得真实,讲述得详细,调查得认真。 “禾头根下毛饭吃” 、“要衫裤着去捞”、 “嫁姑娘卖奶子,都要还埃” ,这三句是直接把客家话翻译过来的。(毛泽东是湖南人,根本就不懂客家话,能翻译出来,确实是需要一种功力。)他要讲的就是“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 ……食也毛好食,着也毛好着。 年年项起做, 总住烂屋壳。 暗婧女子毛钱讨, 害埃穷人样得老。 暗好学堂埃毛份, 有眼当个瞎眼棍。……。”这一首民谣很能展现当时“吃人”社会的凶残。地主与政府官员等有钱有地位的家庭,俨然把穷苦的民众当成是生财的工具。 在毛泽东调查寻乌中,深刻描绘了农民没有土地的悲惨命运。“禾头根下毛饭吃”,眼看是丰收的一季,可是稻谷刚刚收割就被地主给“抢”走了。油要向富人借,饭食也要向他们借。而“借”又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让农民永远也逃不出地主的“租”。用寻乌本地客家民谣体现的吃人的社会,那么生动逼真。 也许就是因为毛泽东那么认真调查过那么多的地方,深刻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无奈,所以才会有1949年10月1日那时“全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言。每一次行动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原因,每一个原因都会导致一种结果。新中国的成立,标注着勤劳的客家人民更是全国人民摆脱地主富豪的魔掌。是一种时代的胜利,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虽然现在农民还是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但是拥有使用权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现在国家不仅不收农业税,反而会有农业补贴。“民以食天”但是食得依靠地。对于中国现在9亿多的农民来说,家似乎就是那有几分几亩地存在的地方。 期待以后去到真正的农村,真正有机会体念农村的生活。时代在进步,生活在改变,或许三十年代那时的生活还在中国的某一个角落继续着。“没有调查就没有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8/4/21 19:31:33
当前页:1/1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