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罗梦烨:学者之思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386

学者之思 ——初读《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有感 06人力资源管理 罗梦烨 20060703681 费孝通的名字, 是与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等称号紧密相连的。在近八十年的写作历程中, 费孝通写下了堪称经典的社会学人类学文章与著作,也写下了大量学术随笔、杂感、忆旧散文和旅行札记,成为上个世纪中国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当代文学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页。 费老的写作是高产的, 迄今为止, 他已写下了数百万计的文字。同时, 他的写作涉猎的范围也十分广博——这里有与其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的社会学学科建设、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农村问题、小城镇及乡镇企业、民族问题、知识分子等方面的内容, 也有关于中外旅行、饮食文化、忆旧怀人的随笔、杂感和札记。 在众多的学术性文章中, 其社会调查方面的成就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花篮瑶社会组织》、《重访江村》、《沿海六行》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我要说的这本书并非费老的社会调查专著,这是一本论社会问题的叙集,叙述了费孝通先生在1984年之后近十年所写的学术自述性质的讲话稿、会议文章、前记、后记等等杂文;讲述了中国社会各场面的现实存在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阐明了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思路。其行文风格也渐渐趋近于一种随意的侃侃而谈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容易仅仅从这么一本书中来见识到费老的大家风范吧。 众所周知,费老对人类学方面的研究随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致使社会学的停止而中断。在此后30年中,整个中国社会学界都处于一种封闭与停滞的状态,这对我国人类学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直到1979年,在中国各大学停顿了近三十年的“社会学”才得以逐渐复苏。此时的费老已年近80了,用费老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概我的身边只有十块钱了”。然而面对无情的岁月,费老并没有怯步,他下决心要用好这10块钱,追回原先失却的岁月。我想,这也就是这本集子诞生的大概背景了吧! 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深读此著作,只是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看了一遍,这是比较遗憾的。但即使就这样囫囵吞枣的读过了,费老的思想仍深深地震撼了我。这里面的每篇文章无不闪耀着费老睿智的思想火花和那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 从《社会调查概述》里我看到了费老对于社会调查这门学科的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得态度。而另一篇《人的研究在中国》(1990)是在日本庆祝他八十大寿而召开的“东亚社会研究讨论会”上作的演讲。这里面主要讲述了他关于留学时的同窗Edmund对于他《江村经济》中的写作路子提出的两点质疑的答复,正是从这里面我看到了他大学者的风范。在这篇文章中他道出了自己投身人类学的动机,他说到“我原本是想学医的,但是后来放弃了成为一个医生的前途。因为,那时我自觉地认识到‘为万民造福’比‘为个人治病’更有意义。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简单的说,我学人类学就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可见,在这里面他坦诚地说出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志在富民”,这不得不令人敬佩。 费老的苦心研究没有白费,几十年的调查取得了累累硕果。正是费老在对乡村生活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识到乡村与小城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促使他八十年代积极开展小城镇研究,从而为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费老思想的先进性,由此可见一斑呐!正如费老自己感叹地一样:“我这一生超前啊……”,想必这并不是夸大之言吧。 还有一篇文章,就是《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这里面则讲了他受吴文藻先生推荐从学清华史氏的传奇求学经历。里面提到的中国人的体质类型特征以及远古汉人、通古斯人、古亚细亚人的民族迁徙设想,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必然是十分新奇的,这些对我而言陌生而又神秘的词语亦勾起我对人类学的极大兴趣。总有一天我会找个机会,去揭开谜底。 可能是由于我自己的经管类专业的原因吧,在众多的文章中,我最感兴趣、最关注的是城乡经济发展发面的调查研究,而此书中也有大量的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的文章,如《四年思路回顾》《中国城乡反战的道路和我的研究工作》《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等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费老先生近10年来对中国当时城乡发展问题的思考,其思想朴实老辣,并且具有显著的前瞻性。一个思想家到了如此年老却仍然能够有先进的思想而不仅仅有学问,那么就真的称得上是大师了。 费老对于小城镇经济的研究最初始于江苏。他用类型分析比较的方法,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这个划分不同于地域的划分,我们是按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来划分的,可以称为社会经济发展区。这3个区域的经济特点,以工农业产值的比例作为主要指标,苏北工少于农,苏南工多与农,苏中是工农各半。在苏北地区内部发展也不平衡,该区的西北片与东南片不同,西北片是工3 农7,由此产生了很多特点。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小集镇比较少。”费老探索乡镇企业,对苏南和苏北的情况的对比,总结出了几条:“无工不稳”,即没有农业,经济站不稳;“无工不富”,即没有工业富不起来;“无商不活”即没有商业活动经济活不起来;“无才不兴”即没有教育和科学文化就不能继续前进。如此一来,可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繁荣改变着当地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当地的小城镇更加繁荣。 在对于劳动力和人口方面的研究。费老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繁荣能蓄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样使小城镇成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人口出路的一大问题。”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费老提出了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两种方式,即两种人口流向,开创了在流动中改变人口合理分布的新路子。(1)离土不离乡。一部分劳动人口从农村向小城镇聚居,被称为“离土不离乡”。“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实行几亿农民离土不离乡,积极发展乡镇企业被肯定为从我国国情出发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方针。”(2)离乡不背井。劳动人口有组织地定期从本乡外出,被称为“离乡不背井”。这两种兼业劳动队伍的形成不仅影响到社会结构而且改变了人口的分布。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小城、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主张,这里提到也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吧,费老的思想有如 一座丰富的宝矿等待着我的探索和发掘。 关于此书,费孝通先生在序言中还提到:“我把近十年所写学术自述性质的杂文十五篇编成一册出版,作为我从事社会学及人类学研究工作六年的纪念”可见,这本书正是费孝通先生在调查学术方面的一个总结式的里程碑,是费老思想的精髓所在,带着崇敬的心情读完此书,当真是受益匪浅!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8/5/23 10:00:55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