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杜文光——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2013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读后感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著作——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我们必读书目系列的首选书目,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必读书目。吴敬琏先生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其学术水平是毋庸置疑的,素有“吴市场”称号,以赞扬其对我国经济改革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人们形容他是“两脚站在人民大众当中,嘴巴对准中央领导的耳朵”。读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著作——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心中感慨万千,既有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的感觉,也为改革过程中各个行业出现的问题深感忧心。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作为解释我国改革的权威书目,详细分析了各行业的改革目的、措施和改革带来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综合性的介绍有关改革的理论,并概述了中欧、东欧、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和我国改革战略的演变;第二部分分部门专门讨论我国各行业改革的问题,包括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银行制度改革与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型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府职能。最后还有一个部分虽然书中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列出来,但没有具体论及改革的问题,只是谈及了改革的目标和继续推进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我国提出改革的问题源于原有的经济体制存在着巨大的弊病,而这种体制又是19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的某些社会主义者作为可以求治资本社会缺陷的理想制度而提出来的。政治制度作为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才能有效实行。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一种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社会制度,但与社会主义相对应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体制被认为是没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实行整个社会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不适合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明确的产权约束机制和有效的激烈相容机制,必然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种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就是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对国家进行改革的原因,但不幸的是这些国家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按照政治上层建筑是由下层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道理,苏联、东欧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没有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采取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经济改革措施,而是按照由西方国家制定的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策略,即快速引进自由化和私有化的一套政策,不仅使其经济停滞不前,而且政治局势也出现很大危机。出现了经济衰退、有组织的犯罪活动猖獗、社会动荡不安、国有资产被侵吞等不良后果。与这些采取“激进式改革”策略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策略。我国的改革在1978年之前只是行政性的分权,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下放企业管理权、下方物资分配权下方基本建设审批权、投资和信贷管理权、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下放劳动管理权,造成了经济的混乱局面。从1979年到1993年我国主要进行增量改革,改革的重点也有“体制内”转向了“体制外”,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并形成了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定价的“双轨制”,虽然因为增量改革的推进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从1994年开始我国采取了整体推进的策略,特别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整体推进的新局面。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税、金融、企业等子系统确定了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分部分论述了各行业的改革。农村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采用,这一经营制的采用迅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农产品产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并有力存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改革作为我国改革的排头兵,虽然取得了客观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表现在农业停滞、农民贫困和农村衰败的问题上,因此要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加强市场机制在农产品购销中的作用。要完善土地制度,土地问题是农民的核心问题。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实质,是现实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定程度的分离,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给予农民承包期内的土地使用权。这一项土地制度的创新,是农民可以在“包”来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庭经济,这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承包经营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当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民在村集体中行使所有权的程序,授予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并对使用权的转让、出租和继承做出明确的界限,以更好地体现和保护好农民的权益。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实现农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我国“三农”最重要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和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正在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一条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水平还比较低,2002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39.1%,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很有很大的提高余地,而我国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08/11/28 14:48:34
当前页:1/3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