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冯邦妍:农业调查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2074

    (一)太费工费时,我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没有如此多的精气神儿,我还要劳逸结合呢;

    (二)我有必要费你这个神吗?我要靠它来致富吗?

    (三)我的粮食卖都卖不完,缺你这点粮食吗?归结起来其中心点只有一个:我没必要也不想费那个神。
  二、耕作面积迅速而持久地减少
  国家一再警告耕地不可乱动,但各种理由、各种形式的占用耕地情况依然可以用疯狂一词来形容:
   (一)还在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政策的初衷是恢复生态、保持水土。在初期应全面彻底地执行,但在现在似乎应该有重点、有选择性,不必也不应搞平均主义。
 . 在大多数农村,由于务工、经商人员的经济收入已颇能改善家人的生存条件,不需要再象过去毁林偷树了,修房建屋也大多以砖混结构代替板木结构。所需树木历史性地减少,这就给了森林休养生息的足够时间和机会,而只要不再继续以破坏性的采伐来满足城市的浪费,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是惊人的。这十几年我亲眼所见,森林覆盖率的迅速提高,其自我修复的作用是居主导地位的,其次才是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之于农业还有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占用耕地。如果是必须要退耕的也没什么,但很多基层在操作过程中将大量良田也予以退耕,这就直接影响了农业。
  所以现在的退耕还林政策要继续执行,但应该是重点偏向西部那些过去遭受毁灭性采伐和荒漠化的地方。
  (二)基础建设
  国家由于公共利益需要占用耕无可厚非,只是应该在制定项目时少些随意性,多考虑农民的生存,尽量少地以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少占耕地,特别是良田肥地。
  (三)弃耕抛荒
  弃耕抛荒有几个原因:一是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其名下耕地空出;二是留守中老年劳力对自己名下的耕地尚不是十分投入,少有精力更少有动力去耕作那空出的很多面积;三是留守妇女虽有精力,但其动力比中老年更少甚至于无;四是农业已无利可图。这四个因素越突出,弃耕抛荒问题就越严重,事实上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其中不乏大量良田!
  这和农民的心态直接相关,在外出务工肯定能比种田更挣钱的思想指导下,在家务农的也是能种多少算多少,能种成什么样算什么样。虽然粮食单产还算稳定,但总产早已大打折扣。专家们的超级稻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全国的粮食总产却在告急,一些大中城市在喊缺粮,专家们的辛苦被辜负了。
  这是最令人忧心的情况。前三种占用耕地情况是外来力量占割,我们可以愤怒;而弃耕抛荒我们却无法愤怒,因为这是耕者自弃,是最令人痛心的。这是农民对农业的抛弃!是农民对立身之本的抛弃! 
  在整个局势下,我们看到的是过去时的、如夕阳西下的在苦苦支撑,将来时的、如朝阳初生的还不明朗,现在时的、如正午太阳的在逃避!

 五、水利设施损毁
 (一)气候日益恶化对农业的影响日益严重
  气候的恶化相信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连续的洪、旱灾害令人苦不堪言,也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干旱时节,我在田间地头行走,和庄稼一样被烤焦炸干、委顿不堪,由此体会到赤地千里是如此景象;而洪涝时,媒体上常有百年不遇的字眼,连续几年大洪涝后,百年不遇就成了一年一遇!此是天灾,亦是人祸,但不是农业惹的祸,农业不过受其害。据《参考消息》报道的推测,气候恶化给中国会带来可怕后果:本世纪后半段,中国麦子、大米和玉米产量会下降37%,中国七大水系降雨量会下降37%,这些河流灌溉的中国最高产的农业地区会接受洪水和干旱的轮番考验!
  水是所有生命的生命线,当缺水成为常态时,必然会严重制约农业的正常进行和发展。作物面积减少、单产难以突破甚至不能稳定、新技术和耕地的潜力无法进一步发掘,只能在节水农业这个框架内寻求突破,这并非我们所愿。而当洪涝一年一、二度地成为常态时,我们又只能再退一步在避灾农业的框架内寻求既抗旱又抗洪的农业突破。这两个常态都不是正常的常态,这个命题的难度使专家也挠头,农业突破本来应该有更多地的选择余地的。
  (二)水利工程成为摆设
  但近年来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小,蓄水量一年少于一年。一方面是需水时降雨量减少的影响,另一方面却是人为的因素,即年久失修,使很多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蓄水,降雨无法正常储存。
  地方上似乎每年都在向基层统计水利状况,媒体也总在说修复了多少多少、运行良好等等,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似乎地方上每年都在说如何如何发展农业,颇有些花样翻新的意味,但最基础的水利都不扎实搞好,只是热衷于表面文章,显见只是应付,难见真心。
 
 六、种田无利可图
  为什么民不安位?为什么民不懂(或不愿懂)农?为什么田园荒芜少人耕?其实一切都可在农业无利可图这六个字中找到答案。
  首先是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不断不停不歇地上涨,似乎卯足了劲要让农户在购买时缩手缩脚。而现在农民原本的生产信念并不彻底,其购买生产资料的欲望并不十分强烈。生产成本在不断提高,那么其生产愿望只会更快地、更彻底地萎缩。
  其次是农产品价格停滞不前,这其中有农产品自身品质不高的原因,受各式商贩打压也是一个原因。而这会直接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果没有稳定有序的价格,农民的积极性就不会起来。
   但这并不是农业无利可图的深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九十年代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社会中一部分人迅速暴富起来,而原来在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得到一些利益的边缘和困难群体日益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最大的承担者就是农村和农村的农民。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过去几十年,农业已基本成为一个无利可图的产业。尽管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但并不是健康和平衡发展,农业收入基本停滞不前,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民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农业,而是务工、经商等其他收入。农业并没有带来富裕,反而成了国民经济一条跛腿。跛足巨人,如何前行?
   我们也可这样链接:国民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变化——农业各种生产费用增加、收入减少——农业无利可图——民不安位、务工经商短平快——农业无人、农业无法发展——改革牺牲农业、农民。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让农民享受到,和谐社会对农民的位置并没有考虑周全。
  青壮年劳力的十室九空、水利的十堰九空、农业(新)技术观念的十脑九空、农业经济效益的十亩九空,这就使农业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使之不要偏离轨道太远,另一方面调整或新建轨道,来纠正或适应其方向。农业这辆列车如若倾覆,则国必不成其为国。
   
为了使农业发展重回正轨,使之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5/3/16 11:08:22
当前页:2/3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