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朱晨萍:我读寻乌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228


《寻乌调查》读后感

朱晨萍  20140700187

 

古人云:“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最寻常的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就像毛泽东以简洁翔实的语言,叙述了寻乌城的一个个细微成分,拼凑出一个鲜活完整的寻乌城。《寻乌》没有高深的分析,没有自以为是的结论,只是充斥着精细详尽的案例与数据让人为之震撼。调查报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让人佩服其叙述的深刻与完整。

可能是因为时代的缘故,对毛泽东的了解并不多,除了中学语文课背过的“沁园春·长沙”,感受到了这位领袖独立寒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放胸怀,大概就是政治历史课上的“毛泽东思想”,却只触及其皮毛,而这篇调查报告却让我认知到“实事求是”的真实含义。这位被老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毛主席不仅战略眼光高屋建瓴,于细微之处入手做的调查报告更是碾压当今许多社会调查。

初读寻乌时,尤其是读到寻乌的交通,看到一连串地名的列举,头脑是混乱的,内心迫切希望有一幅地图能帮助我理清地理关系,但后来在老师的解释下发现其实毛的叙述已经详细地描绘了一幅寻乌地图,毕竟当时没有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的辅助。再读第一、二章寻乌的政治区划和交通,也就初步对寻乌的地理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不像刚开始那样一头雾水。如果仅仅是阅读这一段文字就感到眼花缭乱,就可以预见毛泽东在做调查的时候,面对寻乌县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进行各方面的调查、数据整理是多么不易。

毛泽东为什么要做这篇调查,以及选择寻乌县作为调查对象的理由在开篇前言中就说得很明白了。他说“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以及“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调查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也一一罗列,细致到参与调查会人员的年龄、职业甚至于之前的职业,这不仅是对调查人员的尊重,亦是对调查报告严谨性、客观性的证明,这正是做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与市面上数据不多但通篇分析结论的调查报告截然不同,没有饼状图、柱状图、散点图之流,没有“我认为”、“由图表中可以看出”等字眼,极少有主观的臆测,不用线性回归强行地作分析,第一次读这样的调查报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我们做微观层面的调查报告开辟了一个新思路。

    读得越多也就越感到这位前辈深厚的文字功底,字里行间还带着丝丝古韵。确如老师所言,“没有多余的文字”,语言风格简洁,不会赘述相同的内容。诸如在叙述梅县到安远、信丰的生意时,仅用一句话“货物种类与往门岭的同,但数量少于门岭,大概比例是门岭六成,安、信四成,因门岭货物销到瑞金、石城、于都、兴国等广大地方,安远、信丰地域较狭之故”,就叙述了梅县这个洋货大户到安、信的货物种类、数量比例。“狭”字更是将安、信的生意少于门岭的缘由精简地概括出来,细细琢磨,妙哉!还有在介绍“上九流”和“下九流”的一段文字亦是韵味十足,<“下九流”是对“上九流”而言。下九流是:一削(削脚趾),二拍(拍背),三吹(吹鼓手),四打(打烟铳),五采茶(男女合唱采茶戏),六唱戏,七差人,八剃头,九娼妓。上九流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问卜四堪舆,五流丹青六流匠,七僧八道九琴棋。>真真让人感到一种吟唱的韵,仿佛下一刻就能从嘴里蹦出来。此类让人感受到愉悦的诗韵在通篇报告中不胜枚举。

毛泽东的语言不仅带着一丝古韵,还是通俗易懂、极富地域特色的,更加体现其真实客观性。他使用了大量当地的俗语,如“秋子”(七八月产的茶),“雪子”(十二月产的茶),“奶子”(儿子),“新妇”(媳妇),皮夹子(皮箱子)...... 又如“蒸酒磨豆腐,唔敢称师傅”、“三标的货,项山的糯”、“水浸牛皮——很吝”等方言谚语也是贯穿全文的,若是由当时的寻乌人来阅读这些文字,定是非常亲切有代入感的。他就像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把这些芝麻绿豆儿大小的乡村琐事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这也是大概《寻乌》读来并不艰涩刻板的原因吧,毕竟没有人会觉得一个絮絮叨叨的长辈说出来的生活琐事有多么难懂。

毛泽东的语言简洁而不简单,他总是能抓住主要的过程和关键性的环节进行叙述,不是面面俱到但也绝不是蜻蜓点水。如在叙述本城的油生意时,篇幅不长的一段文字就将油生意在本城的地位、来源、销路、销量及油行抽行佣、油生意合法化(需政府领贴)的基本情况娓娓道来。虽不是精确到千分位数的统计,但数据的丰富、细致程度足以让我们了解一门生意最重要的部分,至少一个想做油生意的人在看了毛泽东的这段文字后就可以对该门生意有一个大概的评估。

作为一个商业状况的门外汉,却能在二十天内做出如此透彻的调查,这和毛泽东本身“下决心要了解城市问题”、“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真正的学术论文正是需要这样踏实朴素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去看、去观察、去统计。现在许多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其中的论证有很多是建立在“二手资料”的基础上,而作者本身入手的“第一手资料”并不多。并非说二手资料哪里不好,只是市面上太多仓促地“闭门造车”做出来的论文,其中的学术内涵应该还是有待商榷的吧。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6/12/7 9:26:25
当前页:1/2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