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点击爬行
黄小燕:《江村经济》读后
詹宗昊:一幅归乡画家笔下
冯艳琴:读《江村经济》有
李冠标:态度决定一切
黎东丽:读《反对本本主义
白周颖——《资本论》读后
陈彦涛:严谨、谦虚的态度
杨志芳 :要让调查发言
刘堃:调查,但不能偏激
林雨浩:凡事都要经过调查
梁雪婷:我们需要调查,更
李杰:莫使调查成“叼茶”
唐文倩:少一点视察,多一
陆腾飞:读《寻乌调查》有
刘元辉:让事实尊重你,就
黄学葶:读《反对本本主义
梁婵芝:读《寻乌调查》有
黄丹宇:毛选中看现代统计
赵梦琳:涂鸦杂感
曾涛:读《才溪乡调查》有
 

温家喻:求真与关怀的完美融合

作者/来源:秋田 点击次数: 1232

第七章“生活”的“6.娱乐:娱乐中的集体活动加强了参加者之间的社会纽带,因此它的作用超出了单纯的生理休息。

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之中,娱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休息,就是一个通过与其他人一起互动而进行自我放松的方式。但费孝通先生他却不仅仅这样看,他把娱乐中的集体活动看作是加强参与者之间的社会纽带,无疑,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见解,没有细心的调查是绝对无法理解这一点的。

第八章“职业分化”的“1.农业——基本职业”:

该村各类职业的家数如下:

  Ⅰ.农业        274

  Ⅱ.专门职业    59

  Ⅲ.渔业        14

  Ⅳ.无业        13

  总数            360

  上表清楚地说明占人口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或76%的人,主要从事农业。

心得体会:费孝通先生仔细地调查了开弦弓村的职业情况,得到了非常准确的数据,完整地把开弦弓村的职业特征表述了出来,真的是非常厉害。要调查到这么详细的数据,是需要自己亲自到各家各户去调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

4.农业及土地问题

第十章“农业”:农业占用的土地不只是自然实体。文化把土地变成了农田。

第十一章“土地的占有”的“4.不在地主制”:一直在某一块土地上劳动,一个人就会熟悉这块土地,这也是对土地产生个人感情的原因。

心得体会:我自己对这两句话的感受真的是非常深,费孝通先生仅仅通过寥寥数笔,就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的感情记录了下来,费孝通先生没有直接在这里抒情,但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费孝通先生的笔下充满着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费孝通先生通过对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真的是丰富了我对于中国农村的认识。在阅读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之前,我对中国农村的认识仅仅局限在一些传统的习俗上。而阅读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之后,使我了解到农村的传统习俗其实是与农民的土地情结有莫大的关系的。尽管农民在物质上受剥削,在精神上受折磨,但正是农民对自己的土地爱得深沉,才会有农村中多种多样的习俗,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习俗,农民的土地情结纽带才不会被轻易地割断。

开弦弓村的土地问题,费孝通先生的论述给予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由于开弦弓村位于南京与上海之间,靠近长江出海口的位置。它的北面是太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村子里面的水系网肯定十分发达。然而,即使是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在村民之间也会有争议。村民之间经常会为是否垄断水源的问题而在河中筑堤而争吵。毋庸置疑,引起村民们争吵的背后原因正是经济利益。当地的农民种植水稻,一旦有其他人为了能够在旱季有充足的水资源来对水稻进行灌溉而筑堤,受到堤的影响的农民当然会立刻予以反对。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大个人利益的想法,费孝通先生通过寥寥数笔,对农民的日常生活的小细节进行十分细致的刻画,就能清晰地让读者充分明白到这个道理,而且又没有直接在自己的文章中直接下结论,可见他的观察和思考是多么地深入,文笔是多么巧妙,思想又是多么地深邃,对调查的态度又是多么地严谨。

在第十一章中,费孝通先生的方法非常精妙,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调查,通过分析清楚开弦弓村的农田所有制,把开弦弓村与种植业有关的人分为五大类:雇工,又包括短工和长工、承租者、佃户、不在地主、完全所有者。开弦弓村的农田所有制分为对田面的所有和田底的所有,而田底的所有权才是真正拥有土地的人。承租者是田面的暂时使用者、佃户是田面所有者,不在地主是田底所有者、完全所有者是既有田面又有田底的所有者。拥有田面只不过意味着自己能够在田底所有者的土地之上进行耕作,到了作物收成的时候就要付给田底的所有者以地租,这种地租毋庸置疑就是一种对农民的剥削。只要存在向地主缴纳地租的土地所有制,就肯定存在着地租剥削。田底所有者则要向政府交税,可以肯定的是,田底所有者肯定会转嫁部分税收或者全部税收给田面所有者。在这种剥削性质非常厉害的农田所有制之下,农民的土地情结更加浓厚了。因为农民的安全感完全来自于土地,一位农民说到:“地就在那里摆着。你可以天天见到它。强盗不能把它抢走。窃贼不能把它偷走。人死了地还在。”土地还承载着农民把财产传给后代的感情,这使得土地具有非常特殊的情感价值。那位农民又说:“传给儿子最好的东西就是地,地是活的家产,钱是会用光的,可地是用不完的。”可见,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是世世代代的,每一个农民都不希望轮到自己的时候没有土地传给后代。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个小采访,就可以洞见农民对土地上的情感不仅包含家庭物质层面的因素,还含有家庭精神层面的因素。


编辑:admin 添加时间:2017/12/27 16:52:51
当前页:4/6 : 首页 : 上页 : 下页 :尾页: 转到第